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袁方  张华 《交通标准化》2013,(6):98-100
基于“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念的城市立交选址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HP模型分四层,即总目标层、子目标层、准则层和基本指标层,可在全国各大城市通用,为立交选址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作为已建成项目优劣程度评价的指南.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客运中心社会停车场配建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大城市有关规范和标准对客运中心社会停车场配建指标的缺点和不足,在分析了国内外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城市客运中心社会停车场泊位预测模型,经验证模型可以推广使用,并提出了大城市客运中心社会停车生成率指标,弥补了相关规划和标准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对大城市公交线网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基于证据理论和突变理论对我国大城市公交线网综合评价的方法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反复比较、探讨和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确定大城市公交线网综合评价指标及子指标,在综合评价指标的子指标中,对专家组中不同专家的经验和偏好,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对评价指标的基本概率赋值进行合成,将不同专家的评价进行融合,获得子指标的评价值,然后通过突变理论将评价指标及子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地面公交线网的综合评价,对北京市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城市公交线网的综合评价是可行。  相似文献   

4.
公共交通是未来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的主体.合理、客观的评价一个城市的公交线网的合理性是发展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本文以公交系统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土地利用各个因素对公交线网密度的影响,进而对公交线网密度指标,提出了改进计算方法,算例表明,改进后的计算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公交线网密度与实际客流需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董晶 《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11(2):82-84,115
分析影响大城市公共交通优化的因素.应用ISM解析结构模型进行优化,求解系统的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通过计算得到公交结构体系优化的分层有向图,明确公交结构最优系统具有6层的多级递阶系统。最后,根据多级递阶系统明确影响因素的层次,提出公交优化措施,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城市公交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并对选取的评价指标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方法集成的理论,建立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是基于政府、公交企业和出行者三方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大城市公交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为政府和公交决策部门提供依据。最后以郑州市为例,依据调查的公交线路的基础资料,运用已建立的模型进行实例验证,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及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绿色服务区内涵认识不清、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将高速公路服务区解析为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绿色服务区评价指标体系。以绿色服务区评价为目标层,构建场地环境、房屋建筑、资源能源系统、环保设施、人性化设施、加分项6个系统层指标;选取突出“资源节约、能源节约、绿色环保、服务便捷”特征的22项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采用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指标评分办法及指标权重。为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某典型绿色服务区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秀”等级,与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8.
读书     
<正>中国大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研究报告——之一作者: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7月以36个大城市(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相关数据和典型案例为分析对象,从社会经济与城市交通、车辆、机动车驾驶人、城市道路交通运行、道路交通事故、城市交通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进行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对大城市交通运行发展态势进行探  相似文献   

9.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城市公交线网评价中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考虑城市公交线网的各因素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有关知识,将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络(简称公交线网)评价的内容分为“网络技术性能、服务水平、效益水平、持续发展’’为准则的准则层以及与各准则相关的指标层,建立了城市公交线网评价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断发展,各大城市倾向于大力构建对外运输通道,连接周边发达区域或资源丰富的区域,因而,区域运输通道的合理规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区域运输通道的交通特点,提出"灰色加权关联度"的评价优选模型,建立通道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对各个规划方案的预选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案例对A城市的3个运输通道的预选方案进行分析,选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风险投资项目初期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风险评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预测性,很难应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分析。实例表明,采用层次模糊评价法对风险投资初期的投资风险进行评价比较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收费高速公路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投资风险的特点,在建立收费高速公路投资单风险估计模型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枯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京沈高速公路天津段等的风险评估,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将可拓工程方法与城市公交枢纽站评价因子相结合,建立了城市公交枢纽站多级可拓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简单关联函数和相似系数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能从待评样本寻求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对城市公交枢纽站布局进行一级和二级可拓评价,给出布局方案等级评定.实例结果表明,该参评因素可拓权重确定方法可有效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城市公交枢纽站多级可拓评价可最大限度地对评价指标信息进行综合,从而客观、合理地反映了布局方案优劣.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权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文章以老铁山水道为例,对老铁山水道的通航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影响其通航安全的相关因素,将灰色致因理论确定老铁山水道的通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给出评价指标权重,证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和分析,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当前大城市交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线网规划的分层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现有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证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能利用全部信息,使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复杂的方案能够有序排列出优劣次序,且能使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排序结果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城市轨道线网规划综合评价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的评价及方案优选服务,避免因主观原因而造成的评价偏差.  相似文献   

16.
资本存量数据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变量之一,同时也是资产负债核算的重要内容. 目前,经济学界对我国资本存量估算的研究工作已有不少积累,但并没有对公路进行过单独研究和测算. 1998年以来的大规模公路建设投资形成了庞大的公共基础设施,为我国社会经济奠定了重要的发展基础,因此,无论是立足于全社会还是交通行业自身,都很有必要采用资本存量的概念对我国公路资产进行准确度量. 本文基于国际通用的永续盘存法(PIM)探讨公路资本存量测算的若干技术问题,首次采用分解加权法计算了我国的公路资产折旧率,并对1952-2009年我国公路资本存量进行了系统测算. 不仅在数据上为相关分析提供支撑,同时在方法上可为其他单项资产的资本存量测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客运专线的相继开通,其票价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客运专线票价制定与以往有了改变,但也遭受质疑。对客运专线票价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更加合理的制定票价。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客运专线票价的各种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对于隶属度值以模糊区间数这种不确定形式给出,构建了模糊区间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该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首先提出能够统一描述不同交通负荷下路段内车流离散性进的出行时间指数 (TTI)概率分布模型,并建立该分布模型参数随路段速度变化的模型.进而给出一种新的 拥堵概率估计方法.其根据路段速度获得路段内车辆TTI 的概率分布参数,进而获得隐含 的车辆TTI 概率分布及路段处于不同拥堵状态的概率.应用于交通运行评价,解决了现有 方法评价结果受路段长度影响,以及微观评价波动性大的缺陷.给出的理论方法在交通运 行分析、仿真及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净现值(NPV)法是传统投资项目评价中常用的方法,风险投资的特殊性决定净现值(NPV)法必须加以改进才能应用于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探讨了净现值(NPV)法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应用的机理,并具体分析了NPV法运用的方法、步骤,最后给出该方法应用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阐述事故黑点现有鉴别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灰色评价法在公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中的应用,通过引入严重冲突次数评价指标提高了数据和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并用灰色评价法对各种灰类的聚类值进行归类,为公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鉴别提供了新思路。最后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算并与其它同类鉴别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其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