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滩海路是为了开发丰富的滩海石油资源而修筑的联系陆地与人工岛的纽带.浅海滩涂地带受潮汐影响,水陆界伸缩很大,这就造成了滩海路建设具有费用高、风险大、工期长、维修费用高的特点.堤高是影响滩海路堤工程建设总费用的关键因素,其合理确定对于保证滩海路通行天数、降低工程建设总费用是至关重要的.基于遗传算法,结合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建立了滩海路堤堤高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并对渤海海域某工程地的滩海路堤进行优化设计,同原设计比较表明:利用该方法具有优越性,可以节省工程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2.
南堡海域冰情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堡海域冰情调查的基础资料,对该海域的海冰冰情进行了较为详尽地阐述,分析了海冰对滩海石油工程及海上生产的影响及危害,探讨了工程设计与生产作业应注意的关键环节,给出了该海区最大平整冰厚度设计的具体数值,并指出了滩海石油工程抵御海冰破坏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遗传算法的滩海路路面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海路是为了开发丰富的滩海石油资源而修筑的联系陆地与人工岛的纽带。浅海滩涂地带受潮汐影响,水陆界伸缩很大,这就造成了滩海路建设具有费用高、风险大、工期长、维修费用高的特点。近年来,滩海路出现了漫水路的结构型式,其路堤高程较低,路面允许潮水淹没和通过,潮水过后可恢复通车使用。路面结构是构成滩海路堤工程建设总费用的重要部分,其合理确定对于降低工程建设总费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以遗传算法作为基本数学工具,结合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建立了滩海路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模型,并对渤海海域某工程地的滩海路路面进行优化设计,同原设计比较表明:利用该方法具有优越性,可以节省工程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4.
汪生杰  胡殿才 《水运工程》2012,(12):194-199
近年来冀东油田为满足滩海油藏勘探开发需要,成功建造了一系列海上人工岛.工程海域属粉砂质海岸,浅滩、深槽、沙脊交错分布,海域地形条件复杂.工程处于外海且无掩护,风浪流较大,冬季受冰冻影响且冰荷载大.滩海油藏勘探开发用人工岛,安全环保要求苛刻.这对人工岛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冀东油田人工岛设计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包括人工岛功能、选址、平面布置、建设标准、保滩护底措施、围堤结构、岛域吹填及地基处理、对外交通码头等人工岛设计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袁中立  唐海燕 《中国造船》2004,45(Z1):92-97
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外系统的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港等海域特点,提出了关于滩涂地带的筑路与围陆、滩海桶形负压基础平台的应用、近海建设栈桥、浮式生产系统(FPS0)等问题的一些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运安  宋成贵 《中国造船》2002,43(Z1):95-101
本文针对胜利石油管理局"滩海铺管敷缆船"总体设计情况,分别从设计指标,基本功能,主要性能参数,关键技术,总体布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祥细的介绍.该装备具有性能指标先进、设备装备精良、工艺流程合理、安全可靠、注重环保的特点,适用于我国浅海油田及其它相同情况海域.  相似文献   

7.
随着渤海湾各滩海油田向海上进军步伐的加快,滩海石油工程建设的工作量日益增大,工程建设的类型不断丰富,节奏不断加快。但是,由于滩海石油工程建设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工程地质基础以及发展的现状均不同于深海海洋工程建设,因此,在开展滩海石油工程建设时须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有很大区别。介绍了滩海石油工程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在滩海工程进行过程中主要关键环节,提出了开展滩海石油工程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元月以来,天津航道局曹妃甸项目部在组织施工生产中,注重对周边海域的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措施,采取有效办法主动整治粉尘、噪声、废水、废物等施工带来的污染。他们制定了环境监测制度,定期进行环保审核,经过一年的努力成效显现。  相似文献   

9.
水力填充砂袋围堰在阿联酋NAJMAT码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阿联酋NAJMAT方块码头工程大部分位于陆地,海域部分采用临时围堰以形成干地施工条件。经过各方面的比较,采用国内普遍使用的水力充填砂袋作为临时施工围堰。文章详细介绍了砂袋围堰的施工情况和实施效果。结果表明,砂袋围堰在本工程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止水效果。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合国内外人工岛现状和相关研究,初步探讨分析了滩海工程环境因子与滩海工程的相互作用,结果提出了与滩海构筑物相互作用的关键环境因素为风浪、强潮流、海冰、海底地质灾害4个因子,并最终以泥沙迁移和海床失稳两种方式与构筑物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