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1在用汽车排放现状在用汽车排放可分为排放正常、排放变差、排放恶化、排放超标等几个阶段,汽车污染主要来自排放变差、排放恶化、排放超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部可以通过行驶里程、三元催化转化器工作状况、汽车排放稳态工况检测氮氧化物数值来界定。汽车排放正常阶段,车辆行驶里程通常在0 km~1万km,三元催化转化器工作状况良好,氮氧化物检测值在0×10~(-6)~50×10~(-6);汽车排放变差阶段,三元催化转化器净化效率大幅下降,氮氧化物检测值在50×10~(-6)~500×10~(-6);汽车排放恶化阶  相似文献   

2.
1引言 超低排放车(ULEV)的限值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提出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要求,销售的ULEV在行驶8万km(5万mile)后,其排放还能满足NMOG(非甲烷有机气体)0.04g/mile、N0x 0.2g/mile、C01.7 g/mile的要求.对于同一家汽车公司,在一个车型年中出售的汽车排放平均值的限值,未燃HC排放必须从1 994年Tier-0的0.41g/mile(THC,即总碳氢)降低到2001车型年实际执行的0.07 g/mile.  相似文献   

3.
正1前言按照国家环保部对摩托车第四阶段的排放污染物控制要求,自2016年08月22日发布了GB 14622—2016《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以及GB 18176—2016《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两个国四的国家标准。按照标准要求自2018年07月01日进行型式试验申报,自2019年07月01日以后销售和注册登记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山路和平路上,进行了不同载荷下国V柴油车的实际道路行驶排放(RDE)试验.采集车速、海拔、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数量(PN)排放浓度等数据,分析了道路坡度、车辆载荷与输出功率对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测试柴油车辆,在平均坡度约6%山路行驶时Nox排放因子高于平路20%以上,PN低于平路20%以上.道路坡度自0增大到...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暖使得机动车排放的温室气体受到重视。为量化温度对车辆CO_(2)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在−10、0、23和40℃的环境温度下对一辆轻型E10汽油车进行了WLTC测试循环,发现热起动时-10和0℃的CO_(2)排放因子相较23℃分别高了10.4%和20.8%,冷起动时车辆实现完全热机的时间长于国六标准要求的300 s。相对偏差因子RF在车辆完全热机时接近于1,而23和40℃分别在RF_(4)和RF_(3)接近1,说明环境温度越高,实现完全热机所需的时间就越短。-10℃时绝对偏差因子AF_(1)和AF_(2)分别是23℃的1.98倍和3.63倍,量化了冬季与夏季车辆冷起动CO_(2)排放的差距。累积CO_(2)排放与怠速CO_(2)排放因子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可用于建立或修正微观CO_(2)排放模型,并建议在评估车辆CO_(2)排放时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蔡开源  王巍  赵自庆  马骁  齐运亮  李莉  王志 《汽车工程》2024,(4):626-633+681
针对双碳目标,应用低碳/零碳燃料是实现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一个双燃料柴油机台架开展,缸内直喷燃料分别选用柴油、生物柴油/汽油混合燃料(BG70)和生物柴油/汽油/乙醇混合燃料(BG50E20);氨为进气道喷射,能量替代率为0~28%。试验工况为1 200 r/min、0.8 MPa指示平均有效压力(IMEP)。对比分析了不同燃料的一氧化碳(CO)、总碳氢(THC)、氮氧化物(NOx)排放以及颗粒物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单燃料模式下,BG70和BG50E20的指示热效率高于柴油。BG70的CO排放相比柴油降低30%,但THC和NOx排放在3种燃料中最高。BG70和BG50E20的总颗粒物数量(TPN)排放低于柴油。相比各燃料单燃料模式的燃烧与排放性能,添加氨后的3种燃料的指示热效率降低1%~2%;CO排放增加约1倍;柴油和BG70的NOx排放减少接近50%,BG50E20的NOx排放减少约30%。另外,氨的加入对BG70和BG50E20的TPN有显著影响,当氨能量替代率从0增长至28...  相似文献   

7.
速度、加速度和车辆比功率(VSP)等表征驾驶特性的参数与车辆实际驾驶时的瞬时排放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为探究驾驶特性对国六轻型汽油车氮氧化物(NOx)瞬时排放的影响,在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2种驾驶风格下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进行了实际驾驶排放测试(RDE)。通过数据处理和建立RDE数据集,研究了不同驾驶风格下的车辆速度和加速度分布,以及两者对国六轻型汽油车NOx瞬时排放量的耦合影响。此外,为探究VSP与NOx瞬时排放量的关系,引入高斯曲线进行了散点拟合。结果表明:测试车辆的高NOx瞬时排放量主要集中在0~2 m/s2的正加速度区域,在激烈驾驶时排放量更大;激烈驾驶在VSP0~25 kW/t时都有高NOx瞬时排放量,高排放的VSP范围是正常驾驶的1.5倍。  相似文献   

8.
车用柴油机的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越来越严重,降低汽车排放污染已成为能源和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汽车污染物排放主要有曲轴箱渗漏、燃料蒸发和排气管尾气排放三种方式,其成分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气体(C0、HC、NOx、醛类)和颗粒物(碳黑、焦油和重金属等)两大类.柴油机排气中的NOx和颗粒物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信息快递     
JohnsonMatthey公司的CRT技术最近 ,JohnsonMatthey公司宣称在柴油机排放控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该公司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 )和CRT(连续再生捕集 )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SCRT系统。据称 ,该系统是世界上首例四元排放控制系统 ,不仅可以减少柴油机废气中 70 %~ 90 %的颗粒 (PM)和NOx ,还可有效地降低CO和HC排放 ,能满足当前最严格的排放法规。在北美和欧洲的试验证明 ,燃用无S燃油时 ,装备SCRT系统的柴油机能满足欧洲第 5阶段排放限值要求 ,并接近US2 0 0 7排放限值。尽管SCRT…  相似文献   

10.
依据GB 18352.3—2005Ⅰ型试验循环,对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国产柴油轿车分别燃用国Ⅱ柴油(简称为F-T0);混合比例为10%(90%为国Ⅱ柴油,10%为煤基F-T合成燃料,体积比,简称为F-T10)的国Ⅱ柴油-煤基F-T合成燃料混合燃料的HC、CO、NOx、CO2和颗粒数量瞬态排放属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B 18352.3—2005Ⅰ型试验循环中,该车燃用F-T0与F-T10加速工况的HC、CO、NOx和CO2排放较高;随着车速的增加,该车燃用F-T0与F-T10的CO排放降低,CO2和NOx排放增加,HC排放呈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的变化趋势,核模态颗粒数量排放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积聚态颗粒数量排放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车辆加速度的增加,该车燃用F-T0与F-T10的HC、CO、NOx和CO2排放增加;F-T0与F-T10怠速和匀速工况的核模态、积聚态颗粒数量排放较低;F-T0加速工况的核模态颗粒数量较高,F-T10低速加速及高速减速工况的核模态颗粒数量较高;F-T0与F-T10减速工况的积聚态颗粒数量排放较高;煤基F-T合成燃料可有效降低该柴油轿车的HC、CO、NOx、CO2和颗粒数量排放。  相似文献   

11.
针对摩托车国Ⅲ燃油蒸发排放标准要求,以豪豹HB125摩托车为试验样车进行燃油蒸发炭罐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燃油蒸发炭罐控制系统不仅能较大程度地降低燃油蒸发排放水平,满足国Ⅲ燃油蒸发标准要求,其尾气排放也满足国Ⅲ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丁力 《汽车实用技术》2021,46(8):202-204
文章围绕汽车发动机排放造成的危害展开研究,结合现阶段汽车排放降低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从燃油技术、尾气处理、燃油质量控制、发动机体积控制及新能源燃料替换几方面,着重分析了汽车发动机降低排放技术及其应用价值,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了理论参考,进一步推动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发展,有效提高了汽车排放降低效果。  相似文献   

13.
供油提前角与EGR技术对柴油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柴油机采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以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情况下,分析了不同供油提前角对发动机排放及油耗的影响情况。根据柴油机EGR控制系统的工作特点和功能,确定了柴油机的最佳供油提前角。根据发动机负荷特性试验结果,验证了在此供油提前角的情况下,EGR控制系统的实际控制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刘志忠  韩宗奇  马玉环  王展  苏丹丹 《汽车工程》2007,29(6):479-481,501
介绍了电喷发动机闭缸循环工作节油的理论基础,给出了闭缸循环工作的控制电路和工作模式,并进行了怠速和等速行驶燃油消耗和排放性能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缸闭缸循环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燃油消耗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醇类汽油对炭罐工作能力、脱附特性和残存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油箱进行昼间呼吸试验,研究了醇类汽油对蒸发排放量的影响;通过整车蒸发排放试验以及色谱分析试验研究,验证了目前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对醇类汽油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二次喷油及可变进气技术,形成准均质稀混合气,改善了燃烧过程,扩大了发动机稀燃极限。降低了NOx排放量。综合运用三效催化器和空燃比优化控制技术不仅使HC和CO排放接近零,也使NOx排放进一步降低。采用自主开发的电控系统的稀燃汽油机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继电器对发动机管理系统ECU的工作进行控制,同时针对发动机管理系统原有的减速断油模式进行了重新标定,实现了发动机高转速起动功能,且降低了停机时的转速,避免了对发动机ECU频繁的通/断电操作及因频繁起动造成的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和排放性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降低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碳烟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公交柴油客车一直难以解决的碳烟排放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开发出一种柴油/LPG 双燃料发动机用的燃料供给和控制系统。经柴油机改装和装备该系统的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能 够在柴油运行模式和柴油/LPG双燃料运行模式之间平稳切换,在双燃料运行模式下能够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和 经济性,碳烟排放大幅度降低,最大可降低至柴油工况的80%。  相似文献   

19.
燃料性能与成分对车辆排放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在控制车辆污染方面,对燃料方面所进行的研究是较少的,随着车辆排放标准越来越趋严格,一种认为燃料因素必须加以考虑的观点正在逐渐形成,在综合各种献的基础上,对燃料性能与成分以及燃料添加剂对车辆排放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燃料的发展作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20.
马自达6轿车采用了先进的汽车技术,其污染物排放控制可达欧3标准。马自达6轿车排放控制系统主要由燃油蒸气排放控制系统,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曲轴箱强制通风控制系统和三元催化转换器组成。论述了马自达6轿车排放控制系统各主要元器件的检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