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有可动心轨提速道岔心轨滑床板的上表面普遍出现台阶的现象,对心轨滑床板受力进行了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滑床台出现台阶的主要原因是列车速度高,心轨和滑床台为刚性接触,滑床台承受了过大的冲击力所致。根据其受力特点,设计并在现场采用了弹性滑床板。事实表明,使用弹性滑床板后,减小了心轨下刚度,改善了心轨滑床板中所受的振动冲击。  相似文献   

2.
弹性长枕无砟轨道垂向动力学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弹性长枕无砟轨道的梁—梁—板模型,计算垂向位移、加速度与行车速度的关系,扣件瞬时上拔力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垂向位移、加速度与扣件、枕套和路基刚度的关系,垂向位移、加速度与长枕、道床板质量的关系等;分析无砟轨道弹性长枕在不同扣件、枕套、地基刚度和不同弹性长枕、道床板质量下的动力响应;找出扣件、枕套、地基刚度及弹性长枕、道床板质量与垂向速度、加速度、轨枕侧滚等的关系。在弹性长枕、道床板质量和扣件、枕套、地基刚度不变情况下,计算列车不同速度下各垂向动力响应,找出列车速度与垂向位移、加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客货共线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系统分析计算模型和加载方式,开展随机变量概率模型及统计参数研究,提出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极限状态设计分项系数,并进行道床板极限状态法配筋设计。结果表明:(1)对于距洞口小于200 m地段隧道内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建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列车荷载和温度梯度作用分项系数分别取1.2、0.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分别取0.7、0.5;(2)采用极限状态法对道床板进行配筋计算,距离洞口小于200 m地段道床板纵向配筋结果与容许应力法计算配筋一致,横向上表面和下表面配筋分别减少2根和6根。  相似文献   

4.
瑞士联邦铁路(SBB)设计了一辆检测车(EMW),能不问断地测量钢轨的下沉量。在装有各种轨枕垫层的试验线上测试表明,能够测量出不同运输方式(客运、货运、不同轴重、列车长度等)和各种轨枕垫层情况下钢轨的下沉量,但还未正式投入使用。为了取得轨道预制件的有关测试数据,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在轨道试验室中,将一组轨排和许多装有垫层的轨枕放置在一个道砟浮动槽中,进行轨道垂直刚度试验,以便估算未来线路的轨道下沉量。另外,在试验中采用标准道床板测试混凝土轨枕垫层的刚度。将在浮动槽中测得的垂直刚度结果与利用道床板测得的轨枕垫层刚度相结合,便能估算出装有垫层轨枕的轨道下沉量的经验数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从选材至结构设计均进行优化的60 kg/m钢轨18号单开道岔。该道岔设计曲线半径为1 000 m,增强了车辆曲股运行的平稳性。转辙器部分基本轨扣压方式采用结构更为合理的无销钉弹片式取代弹性夹式,并增设辊轮滑床板装置,既降低了转辙机的扳动阻力,又简化了结构,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该道岔在选材上,轨件优先选用贝氏体钢,有效延长了道岔的使用寿命。在重载道岔生产的过程中,结合传统道岔技术特点,将工艺改进并优化,显著提高了重载道岔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将混凝土无砟道床板与无砟岔枕作为一个整体,并取一个扣件节点的宽度进行分析,采用弹性地基叠合梁理论计算无砟岔枕及混凝土道床板横向配筋所需的弯矩,进行配筋检算和结构设计。通过对设计好的无砟岔枕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无砟岔枕的设计,并表明采用弹性地基梁方法所设计的无砟岔枕完全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跨径为30 m的城市轨道交通槽形梁为研究对象,采用精细化有限元方法研究槽形梁设计几何参数梁高、道床板厚度及角隅斜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槽形梁主梁截面刚度随梁高的增加而增加,在给定跨径30 m的情况下存在最佳梁高1.8 m;道床板厚度与横向跨度有关,横向跨度为4 m时,适宜的道床板厚度是0.26 m;角隅斜率对槽形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合处的力学性能,推荐使用1:(2.5~3.0)。  相似文献   

8.
针对双块式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道床板上拱问题,分析了路桥过渡段道床板上拱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降低道床板温度及温度梯度有利于减小道床板的上拱量;黏结强度及摩擦因数的增大可以降低道床板的上拱量;合理的销钉布置能够有效整治因道床板上拱引起的轨道结构整体性与稳定性问题,当在道床板20 m范围内锚固销钉时,上拱变形最大值约为0.93 mm,较未布置销钉的上拱变形量大幅降低,且上拱范围减小至4 m左右。提出了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上拱通用整治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方案中采用M25×480钢筋作为锚固销钉,销钉布置在轨枕盒1/4处。形成的技术措施及经验可为我国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类似病害的养护维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帅 《铁道建筑技术》2023,(1):117-120+147
我国西南山区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山区高速铁路隧道内一般采用无砟轨道结构,无砟轨道在施工和服役过程中易受强降雨及地质条件影响,隧道仰拱下方极易积聚承压水,进而引发道床板出现开裂、上拱、离缝等病害。为提高地下水作用下隧道无砟轨道道床板的耐久性和平顺性,基于建立的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仰拱填充层假缝和道床板伸缩缝对齐处增设不同长度的土工布、仰拱填充层和道床板层间增设不同数量的胀锚螺栓对无砟轨道受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设土工布能有效减少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缝的产生,对提高耐久性有利,建议跨缝铺设土工布长度不少于300 mm;增设胀锚螺栓能有效降低道床板的垂向位移,对无砟轨道服役的平顺性有利,建议每段道床板增设12根胀锚螺栓。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双块式无砟轨道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首先对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和支承层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提出连续道床板和分块道床板两种结构设计方案的主要特点和设计要点,并对两种设计方案进行结构受力和配筋计算。然后从抗压强度、结构耐久性、疲劳强度、裂缝控制等要求研究道床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出道床板混凝土强度采用C40是足够的,且强度不宜太高。最后结合目前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和运营经验,提出道床板和支承层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本文以遂渝线12号无碴道岔道床为例,对12号无碴道岔的轨下基础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为无碴道岔道床的设计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根据多重叠和梁理论,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无碴轨道道岔区轨下基础受力模型,针对无碴轨道板之间接触条件的特点,对无碴轨道道岔区轨下基础受力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在同样荷载条件下,板层之间无紧密连接的无碴轨道的板层拉应力要大于板层有紧密连接结构的拉应力;当道床板层之间紧密连接时,道床板连续与否对道床板弯矩和路基面压应力影响不大。 研究结论:通过建立无碴轨道岔区道床有限元模型对岔区道床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轨道响应进行了探讨,并分析计算了岔区分开式道床和连续式道床的道床板截面最大弯矩供设计时参考。道床板层之间紧密连接时,道床板连续与否对道床板弯矩和路基面压应力影响不大,故道床设计时可针对分开式道床和连续式道床的特点进行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2.
为使我国铁路设计技术更好地与国际设计方法接轨,针对高速铁路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依据Q/CR9130-2018《铁路轨道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结合有限元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运用极限状态法对道床板和底座进行配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极限状态法中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弯矩结果与容许应力法基本一致,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结果较大;道床板和底座极限状态法的配筋数量略低于容许应力法。  相似文献   

13.
西南高原地区与内地不同,具有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的特点,该地区无砟轨道温度场设计值尚无定论。在西南高原某铁路附近建立了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场试验平台,对气温及道床板温度场进行了为期11个月的现场实测,通过现场试验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道床板温度场及竖向温度梯度进行研究。利用GEV模型,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16 294组监测数据进行极值分析,确定道床板温度/温度梯度极值分布模型,提出具有一定超越概率的道床板温度及竖向温度梯度代表值。研究结果表明:1)道床板最高温度为45.61℃,最低温度为-13.52℃。由于热交换条件的不同,道床板中间截面最高平均温度比边缘截面高2.1℃,道床板中间截面最低平均温度比边缘截面低1.68℃;2)道床板最大正温度梯度为88.88℃/m,最大负温度梯度为-49.90℃/m;3)道床板温度和温度梯度均服从Weibull分布,当超越概率为0.01时,道床板最高温度代表值为44.85℃,最低温度代表值为-15.84℃,最大竖向正温度梯度代表值为87.13℃/m,最大竖向负温度梯度代表值为-38.63℃/m。研究成果可为西南高原铁路无砟轨道温度场的设计取值提供参...  相似文献   

14.
介绍国外线电机牵引系统的板式道床的应用情况,并根据国内直线电机牵引系统的实际情况对轨道板进行全新的设计分析。对预制道床板采用弹性地基梁与初参数法的单层梁理论结合。考虑到轮轨力、感应板力、接触轨力的相互作用,按轨道运营以及道床板制造、运输和施工等不同工况分别进行比较,所设计道床板应用到广州地铁4号线工程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桥上单层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的层间连接状态,建立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力学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分析在多种工况作用下道床板和桥面板层间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体降温、列车荷载、温度梯度和荷载组合的作用下,板间剪切应力在道床板两端达到最大,并从板边到板中逐渐减小,且道床板厚度的变化对层间连接状态有影响。在荷载的作用下,道床板板端一定范围内剪切应力会超过设计值2.75 MPa,产生层间破坏,影响轨道结构的耐久性,需要配置钢筋或者采取拉毛等措施加强层间连接作用,以使道床板能够正常使用。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中钢筋连接件的计算公式对250 mm厚的道床板进行配筋设计,为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路基上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空间力学特性。钢轨及道床板中钢筋用梁单元模拟,道床板、双块式轨枕、支承层以实体单元模拟,钢轨与道床板、道床板混凝土与钢筋、支承层与路基之间的连接用弹簧单元模拟,建立了可考虑混凝土开裂的路基上双块式无砟轨道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分析了自重荷载、列车垂向荷载、不沉匀沉降荷载、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道床板的空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温度梯度荷载对混凝土纵、横向拉应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列车荷载、不均匀沉降及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钢筋纵向拉应力均超过了20 MPa;不同荷载作用下,支承层厚度、支承层弹性模量、道床板厚度等参数变化对混凝土和钢筋力学特性的影响不同;混凝土和钢筋纵向拉应力随着道床板裂缝间距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北京新机场线是我国首条最高速度达160 km/h的地铁线,轨道结构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高架地段首次采用取消底座结构设计,为了保证轨道结构的安全可靠,有必要对无砟轨道道床结构进行结构选型及配筋设计。通过建立高架地段无砟轨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道床板板长、板宽、板厚进行了选型分析。针对无砟轨道无底座设计方案,考虑了列车荷载、温度梯度、桥梁挠曲3种主要荷载类型,提出了荷载组合方案,研究其关键控制因素,对道床板进行了配筋设计及检算。通过参数比选,完成了道床板的尺寸参数选择;在3种荷载类型中,温度梯度在道床板中引起的弯矩值最大,在设计荷载中占据主导因素,合理减小道床截面高度可有效降低温度梯度作用;道床板配筋应以控制裂缝为原则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轨道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规律,建立弹性支承块式轨道与隧道底板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考虑隧道底板变形方式、最大变形值、沉降槽宽度等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轨道结构的变形和内力、钢轨与道床板的脱空、道床与隧道底板的脱空。结果表明:由于支承块、道床板、隧道底板之间连接力弱,隧道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可能引起支承块与道床板、道床板与隧道底板间的脱空;钢轨对道床板的约束作用不明显,道床板与隧道结构存在变形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道床板自身的刚度;隧道底板最大变形发生在道床板变形缝处时,相比于发生在道床板中部,钢轨与道床板更容易产生脱空;沉降槽宽度越大,轨道与隧道结构的差异变形越小,而轨道结构内力随沉降槽宽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用实际工点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道床板与隧道底板脱空量为0.8 mm,与实测脱空量1.1 mm相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自滋润道岔滑床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筛选、研制了能够满足道岔工作条件,摩擦系数较低的三种自润滑材料。并 用这此材料设计、制作不了影响原道岔结构,拆装方便,可适合各种轴重,不同速度列车运行的自润滑岔滑床板。经在沈阳局大成站试铺和现场测试,运转正常,效果良好。采用自润滑道岔滑床板可以减少道岔的养护工作量,避免涂油造成的道床污染,延长转辙机内转换部件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大秦线二期工程铺设的50kg/m钢轨12#混凝土轨枕单开道岔出现了多种病害,如特辙部分的基本轨与滑床板、滑床板与轨撑、轨撑与基本轨之间出现缝隙,挡肩窜出,尖轨中间部位的轨距超限,扣件扭矩不足等。针对这些病害,对道岔的主要部件进行更换和改进设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