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如果说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一把所向披靡的战略长剑,那么它所携带的潜射弹道导弹就是无坚不摧的剑锋。事实上,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巨大威力就直接体现在它所携带的潜射弹道导弹上。中国海军的潜射弹道导弹发展项目基本上与核动力潜艇发展项目同时启动,但历经20余年的艰苦努力,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型才破水而出,完成研制和试验并形成战斗力。在此基础上,第二代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已进入了快车道,正式服役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
波浪对潜地弹道导弹出水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下发射潜地弹道导弹时,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导弹的水下弹道要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制约,为分析波浪干扰力对导弹出水运动的影响,针对潜地弹道导弹水下垂直发射方式,运用四元素法建立了潜地弹道导弹出水运动模型,并结合波浪扰动力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计算不同海况下导弹所受到的波浪力及导弹的运动姿态.仿真结果表明,波浪在近水面对潜地弹道导弹出水运动的影响不容忽视,波浪对导弹水下弹道及出水姿态的影响,不仅与海况有关,而且还与波浪方向角及初始相位角有关.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两国进入冷战对峙状态,任何新技术都首先被运用到军事领域,导弹技术和潜艇的发展为双方相互打击提供了另一种选择。40年代末,双方主要以研制潜射巡航导弹为主,而50年代初,苏联人的热情转移到弹道导弹上,其弹道导弹技术越来越成熟,但弹道导弹体积大,射程近,无法达到洲际导弹的能力,也就无法打击美国本土目标。潜射技术和弹道导弹结合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从50年代到70年代,苏联研制了一系列潜射弹道导弹,使其海基战略核力量逐步达到了可与美国相抗衡的地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潜地弹道导弹发射系统由于技术复杂,难度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MK46型发射系统作为美国在役的“三叉戟”II D5导弹发射系统,代表了国外潜地弹道导弹发射系统的先进水平.从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其技术特点;综合考虑了导弹、潜艇、贮航、发射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可得出其综合性能良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固定能量发射动力系统水下发射潜地弹道导弹的出水姿态随发射深度变化规律。运用ANSYS/LY-DY-NA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建立了潜射导弹出水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潜射导弹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实现变深度发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原苏联的若干种潜射弹道导弹及其发射装置的发展和研制过程进行了介绍,以期对我国水下发射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7.
潜地弹道导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潜地弹道导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即概述了潜在导弹由水面发射到水下发射,由热发射到冷发射,由定深度发射到变深度发射第一系列发展过程,由此涉及水下发射系统的一系关键技术的突破,最后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针对潜射弹道导弹如何快速完成传递对准的问题,分析潜射弹道导弹传递对准模式,建立基于速度和框架角匹配的传递对准模型,结合平方根滤波和H_∞滤波中状态更新方程的特点,提出一种平方根/H_∞混合滤波算法。结合潜艇可能的机动方式,分析变速直航机动、C型机动和S型机动过程中3种滤波算法的收敛性和传递对准误差。研究表明,潜射弹道导弹在进行传递对准时应该采用S型机动的方式,而且平方根/H_∞混合滤波算法具有鲁棒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潜载导弹水下共架垂直发射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潜载导弹发射装置的作战需求和提高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这 "四化"水平出发,探讨了发射装置共架问题.论述了多种型号弹道导弹实现共架发射的方案,分析了弹道导弹发射装置实现垂直发射战术导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1 花样翻新之举 冷战时期,为了取得对苏联的军事优势,美国里根政府曾于1983年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SDI)”。也就是引起世界关注的“星球大战计划”。其目的是为了拦截前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防止其对美国本土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雄心勃勃的导弹研制计划中,最扑朔迷离的莫过于海基(包括舰射型和潜射型)弹道导弹系统。尽管最后的谜底尚未完全揭开,但印度神秘的海基弹道导弹系统已经掀起它的盖头。2004年10月27日和11月7日,印度国防部和国防研究开发组织在东海岸奥里萨邦的昌迪普尔海上综合试验场先后试射了潜射型和舰射型“弓箭”(梵语“德哈努什”)弹道导弹系统,弹头准确落在孟加拉湾预定海域。国际社会对印度试射陆基型弹道导弹早已经习以为常,但“弓箭”海基导弹系统的这两次试射却引起举世关注。究其原因,是这种导弹既可携带常规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它的成功试射标志着印度向拥有海上核成慑能力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被印度政府和军方寄予厚望的“弓箭”究竟有多大作用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军事广角     
美酝酿战术弹道导弹核潜艇美国海军现役的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将在未来一些年内逐年退役。为此,美国海军原定在2016年后再开始替代艇的研制。但是最近美国防部有关官员表示,必须在2015年前开始设计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第一艘“俄亥俄”级退役一年后,紧接着开始部署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尽管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设计还在酝酿之中,但美国海军已经开始考虑它应担负的使命及如何使用潜射中程弹道导弹(SLIRBM)打击战术目标。由于战略核力量的缩减,美国对潜射核导弹部署的需要减少了。因此,早在2003年美国海…  相似文献   

13.
《舰船科学技术》2013,(12):153-157
通过对俄罗斯"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研制、性能作用、历次发射试验过程等方面的系统追溯,深入分析"布拉瓦"导弹多次发射失败的原因,得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14.
照川 《航海》2008,(6):16-16
据《红星报》报道,目前,俄海军正在进行第五代攻击型核潜艇的设计工作。第五代攻击型核潜艇的排水量约为16000吨,装备模块化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包括潜射弹道导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无人机、潜水器、电子战装备、快速部署声纳系统等各种武器和设备,从而能够取代包括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内的第三至第四代各种核潜艇。  相似文献   

15.
弹道导弹的作战效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对弹道导弹的防御逐渐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比分析了美国和俄罗斯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战略及基本思路,介绍了美围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唐尧  张进  张祥瑞 《船舶》2019,30(4):99-107
近年来,美国发展了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可对他国弹道导弹进行预警观测和精确识别,已成为美国弹道导弹预警体系的重要节点。文章主要从美国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发展现状出发,研究分析其特点及主要功能,总结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海基弹道导弹预警观测平台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刘晓恩 《舰船知识》2011,(11):31-33
迄今为止,各种导弹的火箭发动机都采用化学推进方式,即在火箭发动机中,以推进剂进行化学反应或燃烧释放出的能量作为导弹运动的能源.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贮存维护方便、发射迅速和成本低廉的优点,成为各国战略弹道导弹尤其是潜射弹道导弹采用的主要发动机,如美国从“北极星”、“海神”到“三叉戟”的历代潜射...  相似文献   

18.
弹道导弹的防御与突防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战争中,弹道导弹已经成为杀手锏武器,其防御与突防技术日新月异。本文对弹道导弹防御与突防技术的发展作了总结,强调了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尹海波  王敏  王科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5):47-49,89
介绍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在现代战争中发展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几种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20.
陶建敏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1):79-81,88
分析了舰艇编队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过程,首先建立了舰空导弹、电子干扰和密集阵反导的一系列数学模型,然后建立了弹道导弹和舰艇编队的仿真对抗模型。利用此模型和蒙特卡洛的仿真策略实现了对弹道导弹对舰艇编队突防概率的求解,这种仿真求解的算法能够真实地放映对抗双方的对抗过程,所得数据可信度较大,能够体现对抗双方所采用的一定的战术思想和原则。为评价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和作战效能,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