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立足于防空兵群掩护纵深内重要固定目标,以抗击巡航导弹和作战飞机为主的作战背景,对巡航导弹和飞机可能的来袭航路进行分析,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了防空兵群火力系统抗击来袭兵器时距被掩护目标较合理的配置距离,为防空兵群指挥员实施高效指挥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议给可靠的精确制导巡航导弹附装灵巧的子导弹,不仅效费比高,而且能提高巡航导弹反防空的作战能力。作者试图将高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经过验证的系统中去。  相似文献   

3.
法国航宇防务网2007年5月28日报道,日前,美国海军在墨西哥湾从“佛罗里达”号导弹核潜艇上发射了4枚“战斧”巡航导弹,这是“战斧”导弹首次从巡航导弹核潜艇上发射,包括1枚BlockⅢ型和3枚BlockⅣ型。这次发射是巡航导弹核潜艇“打击作战能力评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近一时期来,美国在大力发展和应用巡航导弹的同时,也开展了各种研究、演示、试验计划,积极探索和发展各种反巡航导弹的技术和系统。 这项计划将通过在逼真的作战场景中评估和证明联合巡航导弹防御的过程和程序,确定基本能力,确定和选择改进联合巡航导弹防御方法的可能方案。 在联合工作组的帮助下,联合巡航导弹防御参谋在联合试验和评估时对联合巡航导弹防御的问题作出如下表述:尚未充分探索综合防空“系统群”的联合能力能否对付巡航导弹威胁。系统群这个词表示将单个系统汇集起来,构成联合综合防空系统。系统群包括指挥—控制—通信资源(E—3飞机、E—2飞机、地面系统  相似文献   

5.
基于Club—K集装箱巡航导弹系统的独特创意和良好作战使用效果,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设计和组成,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了该系统的作战使用过程与战术使用特点,指出了该系统可能产生的启示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绍舰载巡航导弹对敌实施远程对陆精确打击的概念和作战背景,详细分析舰载巡航导弹远程对陆打击的开环、闭环等不同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各种目标的典型打击流程,并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对远程打击任务规划模拟软件进行了仿真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敌方近海水域作战的水面舰艇受到反舰导弹的严重威胁。本文讨论了如何在恶劣的近海环境中及早发现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而且对在如此错综复杂的作战环境中探测和识别低空反舰导弹的必要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据外刊报道 ,美国海军高级官员最近宣称 ,美国海军正在考虑研制一种远程舰对空导弹系统 ,以对付巡航导弹对水面舰艇和岸基部队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威胁。拟议中的这种远程系统将采用雷声公司的“标准”Block5型 (SM - 5 )导弹 ,它可在升级改进型E - 2C“鹰眼”机载预警控制系统的协助下 (提供数据 )向巡航导弹发起超视距攻击。SM - 5导弹的开发构想是美国海军浅海作战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海军认为 ,浅海作战战略要求能提供比敌方大得多的进攻和防御能力。根据这一要求 ,超视距舰空导弹主要用于对付巡航导弹的威胁 ,而海军导弹…  相似文献   

9.
巡航导弹(本文采用西方国家广义的巡航导弹概念)这个看似简单的家伙,却与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工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是其武装部队作战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长期以来,我国(大陆)的战略巡航导弹总是披着神秘的面纱,我们只能从外电的报道中揣测其真伪。虽然在国庆60周年的阅兵式中"长剑"10(CJ-10)公开亮相,但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无法识别其庐山真面目。为探寻中国大陆巡航导弹的状况,我们不妨以弹用燃气涡轮发动机为线索,对其发展历史及技战术性能等逐一进行分析。中国的战略型巡航导弹师从美、俄等国,或者从中受到过很多启发,最终在自身反舰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若要了解中国巡航导弹的动力装置、技战术性能和发展历史,还得从国外巡航导弹和国内反舰导弹的发展状况及特点说起。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就着眼于未来战时对苏联进行海上封锁作战和获得对苏联实施由海对岸作战的攻击距离优势,开始为其水面舰艇及潜艇装备“战斧”式远程巡航导弹,并对从海上实施远距离对岸作战战术进行了尝试。到20世纪90年代,美军从距离海岸数百直至上千千米的公海水域向陆地实施远距离打击的作战能力已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巡航导弹等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特点,对巡航导弹的基本导航制导体制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几种干扰措施和拦截方法;从远程精确打击武器面临的战场环境威胁出发,对提高其抗干扰和突防能力的技术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多弹协同制导攻击技术的关键技术和解决途径,为远程制导武器的作战使用和研制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宙斯盾战舰在当今世界海军中几乎无人不晓。其设计性能优良,舰体隐形性好,安装先进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和能同时发射多枚远程对陆打击“战斧”巡航导弹、对空导弹、反潜导弹,以及其它战术导弹的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加之广泛应用基于现代高新技术成果的武器装备和材料,使之既有强大的攻防能力,又有高度的作战生命力,成为现代海上战一柄寒光逼人的攻防作战利剑。  相似文献   

13.
战斧,英文名称为Tomahawk,原指美国土著印第安人使用的一种冷兵器。“战斧”巡航导弹则是美国现代高技术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代表。自从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崭露头角以来,“战斧”巡航导弹在历次局部战争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仅名声大振,使世人耳熟能详,更成为美军对别国实施军事威慑和远程精确打击的中坚力量,成为美国推行强权政治的急先锋。本专题旨在全方位揭示“战斧”巡航导弹的诞生、发展、技术性能、作战情况及由此带来的战略思想的转变,并对如何抗击“战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潜艇的隐蔽性和攻击的突然性特点使其在现代战争环境下有很强的威慑力:后勤补给舰和运输船在潜艇面前就像小菜一碟,即便航空母舰、巡洋舰等大型作战舰艇对潜艇也颇为忌惮。现代潜艇不但能执行传统的攻击、破交、布雷和侦察封锁等作战任务,而且还能携带巡航导弹执行精确打击和战略打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美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水下试射“战斧”巡航导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沿海作战能力的需要,有效保护美国的利益,必须拥有快速反应、作战效率高的军事力量。改装“俄亥俄”级退役弹道导弹核潜艇来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就是美国海军一次有着重要意义的项目。根据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已服役超过20年的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经改装,原24个发射管中的1^#和2^#发射管被用于特种作战用途,它们可以与通海舱、干坞防护舱以及SEAL突击队员输送装置实施对接。其他发射管经多管垂直发射箱的改装,每个发射箱可装载7枚“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未来还将进行多种任务负载、部队网络的试验。  相似文献   

16.
潜艇根据动力类型分为常规和核动力两种。常规动力潜艇以柴油机和蓄电池组为动力,噪音较小,隐蔽性较高,但水下潜伏时间较短;核潜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可长期潜伏水下活动,具有比常规动力潜艇更优越的作战性能和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在作战使用上,潜艇可分为战略导弹潜艇和战术攻击潜艇。前者以弹道导弹为武器,主要用以打击敌方的战略后方目标;后者以鱼雷和巡航导弹为武器,主要实施海上反潜、反舰作战,也可攻击沿岸的陆上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前海军水面作战舰艇的设计已无法满足现代海上战争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设计将把重点集中在隐身性、航速、操纵性、对反般和巡航导弹的防御,以及愈来愈多地使用舰小电子设备。通过上千次的水池试验而发明的大型深V型船型设计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8.
反舰巡航导弹(ASM)的进步,给水面舰艇的自卫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对付这种威胁就必须研制更复杂,更昂贵的舰对空导弹,以法国ANS为代表的新一代反舰巡航导弹,将能在几米的高度上几马赫的速度掠海飞行,而且可在末段飞行期间实施规避机动。这种威胁实质上已把舰炮系统排除在舰艇自卫手段之外,并用大大地降低了现役导弹系统的作战能力在过去二十年发展中,高能化学激光器似乎已成为舰艇自卫问题的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高  相似文献   

19.
潜艇根据动力类型分为常规和核动力两种。常规动力潜艇以柴油机和蓄电池组为动力,噪音较小,隐蔽性较高,但水下潜伏时间较短;核潜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可长期潜伏水下活动,具有比常规动力潜艇更优越的作战性能和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在作战使用上,潜艇可分为战略导弹潜艇和战术攻击潜艇。前者以弹道导弹为武器,主要用以打击敌方的战略后方目标;后者以鱼雷和巡航导弹为武器,主要实施海上反潜、反舰作战,也可攻击沿岸的陆上目标。受苏联海军的影响,中国从建国起就极为重视潜艇部队的建设。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海军刚组建就制订了“以海军航空兵、…  相似文献   

20.
“战术战斧”现在也称“战斧”Block IV,是“战斧”巡航导弹家族中最新的成员.它是美国海军为满足21世纪前20年的作战需求而研制的一种初具智能化的全天候海射常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从2002年底,美国海军已经陆续接收少量生产型“战术战斧”导弹,原计划在2004年夏季形成战斗力.但由于伊拉克战争使“战斧”导弹库存急剧减少.已不足以对付另外一场局部战争,而此前的“战斧”Block Ⅲ型导弹早在1998年就已经停产.因此美国海军要求雷声公司加速生产“战术战斧”,同时决定将其形成战斗力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