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电流变阻尼器汽车悬架的半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徐顺香  瞿伟廉  袁润章 《汽车工程》2004,26(5):593-595,622
采用电流变阻尼器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减振器,应用最优控制策略,设计了汽车悬架的半主动控制系统。大量仿真实验表明,采用电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汽车驾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在主要性能匹配设计确定悬架簧刚度、阻尼器阻尼系数及阻尼力之后,必须对减振器进行技术设计,包括确定悬架弹簧直径和自由高度,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工艺,合理布置阻尼器的正常阻尼区和缓冲区,选择节流方式,确定阻尼器结构参数等。  相似文献   

3.
<正>一、课题研究的意义汽车悬架上,既要有弹性元件,用来缓冲汽车振动,也要有阻尼原件,消耗振动能量,衰减振幅。而空气弹簧本身只能起到弹性元件作用,那么还需要外加阻尼器才能形成悬架,例如液力减振器。但增加液力减振器等减振元件又会增加悬架空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因此,有的空气悬架通过增加附加气室来产生阻尼效果,不单独增加其它减振元件。附加气室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连接管路,气室中的气体与主气室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中可产生足够的阻尼,从而取代液力减振器成为阻  相似文献   

4.
麦弗逊悬架减振器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侧向力一直是麦弗逊悬架减振器自身存在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于麦弗逊悬架减振器侧向力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文章主要针对前人关于麦弗逊悬架减振器侧向力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为以后麦弗逊悬架减振器侧向力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彭超  贾楠  李红勋 《专用汽车》2017,(11):102-106
针对某型伤员运输车设计一种新型悬架——硅油悬架,研究了悬架减振器的结构及原理,通过建立悬架力学模型,反映了硅油悬架的力学特性,提出并验证了通过改变悬架减振器外部阻尼孔节流面积控制油液流动能起到变阻尼,通过悬架减振器与副油缸联通控制减振器储油容积来实现变刚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麦弗逊悬架减振器侧向力对减振器寿命和悬架性能影响很大,系统分析减振器侧向力对麦弗逊悬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减振器的侧向力取决于车辆运动时受到的地面的作用力和悬架的几何结构,本文综述了车辆行驶时车轮上下运动的侧向力、加速、减速、转弯时侧向力的分析,确定了麦弗逊悬架的几何结构对减振器侧向力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国内外最新产品的实例说明通过改变悬架的几何结构来减小减振器侧向力的具体方法和产生的效果。最后对减振器侧向力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麦弗逊悬架的研发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悬架对减振器的需求向着高效能、高稳定性与安全性方向发展,液压限位减振器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讨论了普通减振器和液压限位减振器在示功图上的不同之处,并对比其优缺点;接着结合国内外对用于汽车悬架的液压限位各种结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其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最后对比此类液压限位结构哪些更适用于减振器内部进行了深刻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汽车单筒充气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和基于磁流变液Bingham本构关系的阻尼力模型,对用于汽车悬架的国外某单筒充气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示功特性、温度特性、活塞磁路磁场特性、磁流变液流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具有很强的耗能性和可控性;随控制电流增加,其阻尼力增大,电流达到一定时磁场出现磁饱和状态,阻尼力将趋于稳定;随着工作温度升高,减振器压缩阻尼力增大,拉伸阻尼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可调减振器阻尼控制与半主动悬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车辆半主动悬架1/4模型,提出可调减振器阻尼控制的实现方法,设计半主动悬架台架试验系统。在可调减振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可调减振器阻尼与步进电机转角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半主动悬架1/4物理模型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稳定可靠,阻尼控制易于实现,半主动悬架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的路面输入,为半主动悬架及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豆力  雍文亮  居刚  李海波 《北京汽车》2013,(2):29-32,40
车辆悬架系统的阻尼决定车辆悬架的特性,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设计车辆的最佳减振器,利用悬架系统的最佳阻尼比,分析前后悬架系统减振器最佳阻尼系数,建立减振器最佳速度特性数学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模块建立了重型牵引车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和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匹配结果表明,对该悬架系统,减振器所做的匹配设计是正确有效的,改善了悬架系统的运动特性和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