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干线公路与城市干道交通功能上的差异性,导致干线公路与城市干道衔接点易产生交通拥堵.以南昌市干线公路与城市干道典型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交叉口交通流构成、信号控制及交通渠划等进行分析,提出衔接点交通优化方案,最后通过Vissim仿真检验改善方案的有效性,为今后指导国省干线公路与城市干道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宏伟  蒋文强  邵秋红 《交通科技》2012,(Z1):160-161,166
分析了我国数字化公路建设信息系统现状及道路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信息需求,提出了国、省干道数字化公路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公路网的日益完善,国、省干道公路景观绿化受到广泛关注。结合国、省干道公路特点,提出国、省干道景观绿化设计原则及设计思路,并结合贵州省S313线册亨至安龙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案例,阐述国、省干道景观绿化营造具体方法,为国、省干道公路景观的设计及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它可以为公路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公路建设对自然区划的要求和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适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分级指标的选取.得出新公路自然区划与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联系与区别: 新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与1986年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相差不大;新的自然区划的一、二级指标体系更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它可以为公路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公路建设对自然区划的要求和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适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分级指标的选取。得出新公路自然区划与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联系与区别:新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与1986年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相差不大;新的自然区划的一、二级指标体系更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公路》2004,(1):135-135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将再兴建一条新的公路 ,从沙漠南缘的和田北上 ,连接新建的绿洲城市阿拉尔以及南疆城市阿克苏。据悉 ,目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勘察设计 ,该公路力争在 2 0 0 4年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2 0 0 5年正式开工建设。这条沙漠公路的建设 ,将有利于全国重点扶贫地区和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 ,有利于南疆各种资源的尽快开发 ,同时也会带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团场的建设和发展新疆再建一条沙漠公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沙害调查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沙漠地区国,省干道及部分旗县公路沙害的现状,成因,危害程度,及当地土壤等的调查分析,针对内蒙古东西部地区不同的自然概况及各条线路公路沙害的危害程度,危害方式,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同时对今后治理全区公路沙害从整体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公路平面交叉口(平交路口)交通事故,提高其综合运行水平,针对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的效用评价及优化设置问题,提出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组合配套设置方法,实现以微观驾驶行为数据为基础的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的有效性评价及组合设施的优化选择。基于道路相交形式、被交道路宽度、信号灯设置情况将公路平交路口进行分类,并将交通安全设施按照功能划分为10类;根据实际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交叉口存在问题选取不同的交通安全设施组合,形成3,4组设施配套方案;采用驾驶模拟试验方法,从安全性、预见性、舒适性3个层面选取9项评价指标,实现配套方案的效果量化评估,提出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配套优化设置模型;选择典型公路干道交叉口进行案例分析,实现其设施配套优化设置。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实现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设施的配套设置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最终形成各类型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最优组合设置方案,为进一步形成干道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配套设置指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工程概况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工程为连接上海市内环线的第一条南北向穿越市中心区的快速干道,南起中山南路鲁班路,北至中山北路共和新路,全长约7公里。高架道路主线为六车道,标准段桥宽25.5米。沿线共设7对平行式匝道与地面道路相接,标准段匝道宽8.5米。上部结构除跨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04,(7):131-131
黑龙江省哈尔滨至肇兴公路呼兰至通河段日前开工建设,这条公路将黑龙江省的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用高等级公路与省城哈尔滨相连接,这也是黑龙江省打通1 1个不通高等级公路县的首批项目。省道1 0 1线哈尔滨至肇兴公路,是松花江北岸一条重要经济干线,是哈尔滨呼兰区通往巴彦、木兰、通河县的主要通道。这三个县不通铁路,与外界相连接主要依靠公路。而松花江北岸的哈肇公路大部分是砂石路面。多年来,这条公路路况差,交通不畅,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日前开工的哈肇公路呼通段全长1 81 .67km,总投资1 1 .49亿元,全线设计为二级公路,为沥青…  相似文献   

11.
近期召开的贵州省公路工作会提出,今年贵州省将投资76.8亿元用于改造公路及建设农村公路。年内将建成兴仁至安龙、凯里至施秉二级公路;完成柏果至火铺、麦家经修文至开阳、习水至桐梓新站、绥阳至道真、湄潭至余庆、罗甸至羊里、施秉至青溪、迓驾至大兴、贞丰至安龙、凯里至雷山公路等10条公路的路基建设;开工建设惠水至长顺、江口至石阡二级公路。  相似文献   

12.
《公路》1987,(1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路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公路在国民经济、国防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干线公路(以下简称国道),省、自治区、直辖市干线公路(以下简称省道),县公路(以下简称县道),乡公路(以下简称乡道)。本条例对专用公路有规定的,适用于专用公路。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全国公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国煤炭生产供应和消费呈现大幅度增长.各大煤炭运输干线配套建设了众多的集运站,满足煤矿煤炭外运的需求.文章结合内蒙古某煤炭集运站项目,对集运站与其连接设计公路及附属设施的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交通运输问题进行探讨,对集运站项目的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2009年度新改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开展,3月5日,北京市路政局公路建设质量、安全工作会在怀柔雁栖湖老干部活动中心召开,会议由李荣均副局长主持,姜帆局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周绪利、局道路建设处处长张新海,分别针对道路工程建设中的质量、安全以及公路建设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做了分析。局有关处室,各公路分局主管局长、质量、安全负责人及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项目中心、部分施工、监理企业及代建单位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承担的道路功能逐渐改变,部分连接城市中心与周边乡镇之间的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逐渐成为道路设计中一项发展趋势,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公路改建城市道路中横断面设计的选择进行阐述,该思路对以后类似工程设计和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公路主枢纽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路主枢纽是公路交通建设的长远目标之一,本文对公路主枢纽的适站量预测,站场布局,通信信息系统,软件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总投资4600万元的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和田至阿拉尔沙漠公路养护站、收费站、服务区配套工程现已全面启动,同时,投资600万元的沿路移动通讯站已经竣工,在“死亡之海”建立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据了解,在沙漠腹地修建养护站、服务区和通信站在世界沙漠公路建设史上尚属首次,标志着我国沙漠筑路研究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8.
山东公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文明行业为总抓手,以加快公路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和谐、人本、创新、绿色”为建设管理理念,全力打造“安全、生态、环保、耐久、节约”工程建设项目,保质量、抓安全、促进度,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和“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11条国道和144条省道为骨干,连接城乡,遍布全省的高效畅通的公路网络,构筑起了以省会济南为中心的“半日生活圈”。  相似文献   

19.
唐山市长城旅游公路大部分位于山岭重丘区,连接沿线的名胜古迹和风景区,因此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十分突出。围绕长城旅游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的具体做法,对山区旅游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05,(5):186-186
作为湖南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要高等级红色旅游专用公路的长(沙)花(明楼)灰(汤)韶(山)公路,于2005年4月18日正式动工建设。这条高等级公路建成后,将把刘少奇故乡花明楼和毛泽东故乡韶山连接在一起。长花灰韶公路是经湖南省政府批准列为2004年全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省会长沙连接名人、名泉的一条重要旅游专线公路。长花灰韶公路全长72km,预计总投资9.6亿元,计划在2007年上半年竣工通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