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对振动主动控制算法的快速有效验证,搭建双层隔振系统实验平台,基于快速原型控制技术,设计自适应控制策略,并以Speedgoat实时控制器为载体,开展振动主动控制样机验证研究。次级通道辨识、扫频以及双频激励实验表明,辨识模型精度能够满足主动控制需要,所设计算法能够有效实现主动控制,快速原型控制技术能够高效地将理论研究和台架实验结合起来,为样机验证提供高效便捷的开发手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振动反馈主动控制的功率流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率流是评价隔振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但是如何计算主动隔振中的功率流实用方法仍然有限.有限元是工程上实用的方法,文中提出了在有限元分析基础上实现反馈控制的丰动减振的功率流计算方法,并举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给出了优化设计方法,可作为主动控制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海洋平台振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经典最优控制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受随机波浪力作用下的海洋平台的振动主动控制。由于神经网络的鲁棒性、容错性和很好的泛化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是可行、有效的,并且克服了传统算法本身的时滞问题,为海洋平台的振动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混和型主动隔振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主动控制可以通过施加控制力作用于结构系统来有效控制结构低频振动噪声,在振动噪声控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导纳响应配置左特征向量的主动控制方法,通过实际测量的结构导纳响应,利用振动系统左特征向量与激励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结构振动主动控制.首先,基于导纳响应推导特征值与左特征向量的配置,无需建立结构的系统模型,或知道原结构系统的M、C、K矩阵;其次,利用左特征向量的冗余空间,将闭环系统的左特征向量配置成与激励力向量正交的形式,实现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对基于压电片作用的圆柱壳结构振动功率流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原始激励假设为周向余弦分布线力形式,使用压电片作为控制激振器.以输入壳体的总功率流为控制目标函数,利用导纳函数将其表示成外加电压的二次型函数形式求解最优控制电压.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压电片与原始激励间的轴向距离及压电片周向粘贴位置,都会对控制后输入壳体的总功率流产生较大影响,且影响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惯性吸振器的船舶管路主动吸振器。首先介绍惯性吸振器的特点和工作原理,给出惯性吸振器的力学模型及其传递函数;其次,介绍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控制系统采用基于线性调频Z变换(Chirp Z Transform,CZT)的频谱细化算法,并使用自适应控制算法。最后,使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较好地减弱管路系统的振动,目标频率的振动幅值能够减小10~25 dB。  相似文献   

9.
对基于压电片作用的圆柱壳结构振动功率流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原始激励假设为周向余弦分布线力形式,使用压电片作为控制激振器。以输入壳体的总功率流为控制目标函数,利用导纳函数将其表示成外加电压的二次型函数形式求解最优控制电压。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压电片与原始激励间的轴向距离及压电片周向粘贴位置,都会对控制后输入壳体的总功率流产生较大影响,且影响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圆柱壳结构输入功率流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全洲  李天匀  赵耀  刘敬喜 《船舶力学》2010,14(9):1039-1051
利用导纳函数表示圆柱壳体在激励力与控制力同时作用下的响应,将输入壳体的总功率流表示为哈密顿二次型函数的形式,并以此为目标函数对壳体振动进行主动控制研究.另外,在目标函数中添加控制力幅值二次项以便用较小的控制力取得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利用前馈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得到最优控制力并讨论了几个重要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圆柱壳结构振动功率流和主动力幅值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输入结构的总功率流和所需主动力幅值为控制目标函数,对输入圆柱壳结构振动功率流的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几个重要参数对壳体结构振动功率流控制效果的影响.利用导纳函数求解结构响应,构造目标函数为二次型函数形式,利用哈密尔顿二次型最小值理论给出最优控制力前馈控制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阻尼减振技术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领域,对于如何实现阻尼层的减重增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合理的局部阻尼设计是1种有效的方法。以Ansys软件为仿真平台,以模态分析为基础,设计了1种基于模态振型的局部阻尼敷设方案。为了验证所设计的局部阻尼减重增效的性能,对1块4端简支的平板进行了模态分析,分别进行了局部阻尼和全局阻尼的减振设计,以复合结构的损耗因子和频响曲线为评价标准。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局部阻尼可以在减轻阻尼层重量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对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船舶流量的预测对缓解港口交通拥堵、提高通航效率、合理配置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提高船舶流量的预测精度,本文通过研究预测技术,确立预测方法,通过使用指数平滑技术建立预测模型,经过一次指数平滑、二次指数平滑后拟合出船舶流量的趋势,得出初步预测值。为降低预测误差文章通过使用规划求解方法找出最佳平滑常数,从而得出船舶流量数据,预测结果更加精确。该方法的应用对港口船舶流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港口的交通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舰船振动隔离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舰船声隐身技术的发展,全面综述了舰船振动隔离技术的理论研究体系、应用研究内涵及各自的技术发展前沿进展。从力学系统的3种模型特征内涵及其相互转换关系,论述了振动隔离技术的理论研究体系与理论发展前沿,指出了当前的理论研究热点。应用方面,着重阐述了振动隔离元件及隔离系统的结构形态、力学特征及其技术应用发展前沿。结合应用实践,介绍了振动隔离技术在舰艇振动噪声控制中的作用、应用研究方向及进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以太网的船舶动力定位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定位系统是现代深海船舶和海洋平台必不可少的支持系统,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的船舶动力定位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并以"锋阳海工"号铺缆船为目标,进行了实船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该控制系统经1:13的水池模型验证,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宁兴 《中国水运》2006,4(7):131-132
有限状态机是实现智能车辆状态间转换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对其理论的理解,有助于更好的设计智能车辆的状态和实现各种状态间的相互转换.本文先介绍了有限状态机的理论,然后利用有限状态机的理论设计智能车辆的各种状态,最后实现各状态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际海事组织关于压载水只有经过处理达到相关标准才能排放的规定,本文介绍一种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与控制公约》G8准则要求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原理。设计一套船舶压载水处理装置控制系统,将Labview和PLC的数据通信技术应用到船舶压载水处理控制系统当中。开展船舶压载水系统控制理论的分析,建立Labview和PLC之间的数据通信关系,给出基于Lavview和PLC的船舶压载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组成和实现方法,并对其与现有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嵌入性应用进行分析。压载水处理效果经岸基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软件交互界面,编程简单,控制效果良好,处理效果达到相关标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工业控制体系中,PLC控制器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合,人们能够很好的实现远程的自动化监控,同样在船舶自动舵控制领域,PLC控制系统正逐步获得推广和应用。本文主要根据船舶自动舵的控制特点,结合了优化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PLC控制系统,并给出了核心硬件框图和部分的控制优化算法。通过仿真,得到了船舶在自动运行时的模拟轨迹图,可以看到该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双脉冲参量微扰的船舶运动混沌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双脉冲参量微扰控制混沌系统的方法,针对船舶运动中存在的混沌现象,以某型军用舰船运动非线性模型为例,在系统参量微扰中引入脉冲控制策略,研究了改进的双脉冲参量微扰方法的控制效果及控制规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将受控系统稳定到周期轨道或不动点上,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以及电力电子器件也随之快速发展。同时,大功率交流调速技术的进步使得船舶电力推进日趋完善,船舶电机控制系统与之相辅相成。灵活化、机动化和高效化的船舶电机控制系统已成为现今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日趋完善,数字控制装置对于船舶电机控制系统来说非常重要。基于DSP的无刷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已得到广泛关注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