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1月份乘用车市场回顾 由于11月同比工作日少两天,销量超过了40.4万辆,实质上就是正增长,11月份国内市场日均工作日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多200多辆。但是10月份与11月份的销量之和同比是略减少,比预想的好一些。这与国际油价11月份曾经降到50美元以下有一定关系,还与11月5日出台的投资4万亿,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2.
《轿车情报》2007,(12):60-61
十月份乘用车市场总体概述 十月份的工作日比九月份少4天,销量比九月份下降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十月份每个工作日的平均销量比九月份还高,尤其是十月初第一个工作周的销量是本年以来最高的,相当于八月份前两周的销量,因此可以说市场仍然是十分旺盛的。中国在继续创造着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奇迹”。这不仅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们的收入更高速增加,还与国家促进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饶达 《轿车情报》2006,(7):28-29
乘用车市场总体分析 5月份市场纷纷议论乘用车销量可能大幅下降。其实这是正常的季节销量波动.因为5月份只有18个工作日.而4月份有22个工作日。中国乘用车市场目前仍在高速增长.5月份平均每个工作日的销售量达到了22.020辆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4.
饶达 《轿车情报》2007,(3):36-39
乘用车市场总体分析 由于国家把今年1月份的2个工作日移到去年年底,使1月份只有20个工作日,1月份市场总销量虽然比12月份略低,但是按工作日计算,每个工作日比去年12月份多销售乘用车3146辆,说明1月份车市火爆程度超过了12月份。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5.
饶达 《轿车情报》2009,(11):42-43
10月份的工作日虽然仅有17天,但汽车市场却有着诸多有利因素,特别是三季度企业效益和国家财政收入均大大好转,因此商务车、公务车市场应该开始有所反弹。各生产企业对明年市场心中没底,因此抓住当前市场拼四季度成为重中之重。10月的汽车市场好兆头是开局良好,并大大超过了9月份的同期。估计10月份的广义乘用车的销量约在90万辆左右。  相似文献   

6.
饶达 《轿车情报》2012,(6):38-39
5月将比4月好 由于4月工作日少,乘用车产量和销量环比都下降是正常的;但是在汽柴油有史以来最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狭义乘用车的批发销量和终端销量还能与去年同比有较大幅度正增长,则进一步证明了狭义乘用车市场的复苏。从总体上来说,在市场较大增长时内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会增长更快些。但是比去年同期市场占有率仍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饶达 《轿车情报》2013,(12):30-31
2013年10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10月份的乘用车市场与我们上月估计的一致,且符合每年10月份的销售规律,但很多人还是不理解为什么10月份销量能那么高,因此再补充几点销量高涨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4月份乘用车市场回顾 中国的乘用车市场曾经出现过很多次奇迹,但是都没有今年4月份的市场销量奇迹那样,让大家始料不及.在本不该创造奇迹的4月份,销量却超越了3月份的历史最高纪录.其原因除了消费的基本面之外,就是中国振兴汽车市场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乘用车消费的热潮,从而使汽车行业成为了现今中国经济复苏的唯一先导产业.这个局面是在4月比3月少一个工作日的情况下取得的,4月份平均每个工作日比3月份多销售3000多辆车.  相似文献   

9.
饶达 《轿车情报》2008,(11):48-49
9月份乘用车市场回顾国内乘用车市场自4月以来出现销量连续下滑的局面,而在9月份得到扭转,出现了大幅度的回升。9月份环比销售的增量大于去年,由于8月份市场负增长幅度大,9月份狭义乘用车市场国内销量和批发量同比仍然是负增长。9月份高于去年的增量并不说明市场有所回暖,  相似文献   

10.
饶达 《轿车情报》2013,(11):32-33
9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每到金9车市自然会好,从月初到月底市场销量同比和环比均是大幅上涨。由于9月底节能车补贴暂停,抬高了9月份的销量。去年9月份日本搞购岛闹剧,日系合资企业销量剧减,今年9月份日系企业销量同比增幅最大,而内资企业销量遭到挤压。由于9月市场太火,本月出现了销大于产的情况,厂家库存大幅减少。但在季度末,经销商的库存也增加,不过比预想的小一些。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与展望     
饶达 《轿车情报》2012,(2):38-39
2011年终端销售应为1660万辆 2011年12月份的乘用车市场比预期要好很多,乘用车的库存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这就大大提高了2012年市场预期。2011年为了取得同比略高的统计销量,乘用车厂家和经销商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如最后四个月上市新车的车型数量,接近前8个月的水平;仅12月份的促销,厂家和经销商减少的利税达几十亿元。看来在中国汽车销量比利润更重要。不过12月统计产销量明显不正常,这是一些企业又瞒报了部分产销量,以便补充今年1月份工作日过少造成年初开局差的境况。  相似文献   

12.
《轿车情报》2007,(7):34-35
乘用车市场总体分析 五月份因”黄金周”工作日比较少,仅18天,且销售高峰一般在节前,因此环比销量减少是市场正常的波动规律。但是平均日销量却超过了四月份,其原因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3.
7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7月初经销商为了消化6月底的压库,月初批发销量较低是正常的现象.今年7月的工作日最多,加之6月29-30日的终端销量,由于处于周末,只能在7月初上牌,这是有利因素.很多企业在7月份放高温假,这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企业的产能这几年已经上来了,厂家的库存也不少,因此不会影响终端销量.但是7月份很多城市的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因此影响了7月份的销量,使7月份销量低于预期,也比6月份有较大的下降,但是同比还是较大幅度的正增长.7月底的经销商库存微幅增高,而汽车出口已经连续3个月同比负增长,但同比累计出口还处于正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4.
饶达 《轿车情报》2012,(4):42-43
油价因素将影响市场 难得的2月份有21个工作日,使产量和销量迅速提升。2月份狭义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同比是正增长,但终端销量的环比仍是负增长。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增多,使微型客车市场在2月份同比销量出现正增长。  相似文献   

15.
饶达 《轿车情报》2006,(5):40-41
乘用车市场总体分析 今年三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又创历史新高。但是月销售同比增长率比一、二月份有所下滑。由于消费税的税率上调。在4月1日新消费税实施前,对税率上涨的乘用车(过去占市场总量的26%),经销商大量提车,以便赚取税差。使三月份销量至少多增长了2万辆,因此,“五一黄金周”前的四月份乘用车市场销量可能不如三月份,但是,包括微型客车在内。全部乘用车市场今年的销售量在600万辆左右估计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6.
3月将延续1-2月累计同比正增长态势 2月份狭义乘用车市场终端销量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是因为2月份的工作日少,按工作日折算2月份同比增长为23%,因此这并不是外界为了抓眼球而宣扬的市场暴跌.1、2月份狭义乘用车累计批发和零售的增长率分别为24.8%和27.3%.为此,从去年8月以来汽车销量已连续6个月同比大幅增长. 汽车市场是经济的前期指标,今年国民经济复苏已成定论,其增长率超过8%并无悬念,因此今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加大.由于年初钓鱼岛争端激化,2月份日系企业市场销量同比、环比均大幅下降,体现了政治和经济的紧密关系.自主品牌汽车零售同比是正增长,好于整体市场,但环比降幅略大于整体市场.估计今年市场占有率不会再继续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7.
饶达 《轿车情报》2007,(11):52-53
九月份乘用车市场总体概述由乘联会统计的数据知道:9月份的狭义乘用车不论是批发销量,还是零售(综合)销量,均突破了国内乘用车月销售的历史最高纪录,不但环比增长了10%以上,而且同比增长高达22%以上,这还是在去年8月开始的市场新的一轮“井喷”基础上的增长。可见我国的乘用车市场从2002年以来一直在创造着奇迹,这个奇迹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8.
饶达 《轿车情报》2007,(6):66-69
乘用车市场总体分析 连续两年的4月份,国内乘用车的销量均创造历史销量最高记录,但今年这个记录被打破,不过市场总的形势是好的。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饶达 《轿车情报》2010,(4):34-35
尽管2月份销量比同期也属大幅增长,但乘用车的订单数已经大大减少,厂家对2010年市场预期较低,销量相对也低;2月份环比销量下滑大,还因为在1月份数据中包含去年一些厂家隐藏的销量。但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购车的政策优惠、人们对拥有汽车的观念的巨大变化,乘用车的产销增量仅会下滑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因此不改变对今年市场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4-5月乘用车市场增速不低 由于3月底经销商库存增幅较多,4月第一周有清明节造成工作日少,经销商进货量自然少;第2-3周销量趋于正常,到月末销量大幅增加,4月的批发和零售销量比同期增长近15%和20%.4月是二季度初,一般厂家月底不压库存,以便减小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但一些企业利用"五一"进行设备维修或新产品调试或强制性休年假,假期会延长,经销商为了有足够的车卖,主动多进货,因此本月底经销商库存数略增也属正常.4月份众多的新车上市或首发、车展效应、五一小长假免高速公路费,月末销量较高是预料中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