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轨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刘学毅  王平  万复光 《铁道学报》1998,20(3):102-108
合理处理了轮轨系统中振动的各种耦合关系,采用无限元方法消除了模型的边界效应,成功地建立了轮轨垂向-横向非线性空间耦合振动时变模型,并简要研究了轨道三角坑及复合不平顺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2.
电传动机车轮轨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和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电传动机车与轨道的动态相互作用问题,以抱轴式驱动系统电力机车为例,建立了机车一轨道查互作用统一的模型,运用VILT领导具软件分析比较了弹性和风性抱轴式电传动机车对轨道的动力作用及牵引电机的振动特性,文章还讨论了牵引中种悬挂方法以动力学性能影响的特征,从而指出其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3.
采用ABAQUS商业软件建立三维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以中国高速铁路线路和典型服役车辆参数作为模型仿真参数,分别将中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高低不平顺谱和余弦型轨道高低不平顺作为模型输入,仿真分析轨道高低不平顺幅值、波长与轮轨垂向力响应之间在时频域上振幅、相位的关联特性,并拟合不同车速下附加轮轨垂向力与轨道高低不平顺特征参数之...  相似文献   

4.
轨道结构横向刚度改变对轮轨动力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轮轨相互作用特点,以小半径曲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冲击荷载作用下轨道结构横向振动简化模型。在一系列假定的基础上,利用MATLAB的Simulink语言编制轮轨动力作用程序,通过改变钢轨扣件横向刚度,观察其对轮轨系统横向振动特性及钢轨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曲线地段轨道结构横向刚度进行合理取值,能有效地降低轮轨相互作用以及延缓钢轨磨损。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高铁线路和典型服役车辆技术参数,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高铁线路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下的钢轨挠曲位移,通过对比模型仿真结果与钢轨挠曲解析解的方式验证耦合模型的准确性;在轨道子模型中输入我国高铁无砟轨道谱反演的轨道高低不平顺和余弦型轨道不平顺样本,研究轨道高低不平顺幅值和波长对钢轨挠曲位移影响规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有理式方程,拟合速度350 km·h-1条件下轨道高低不平顺幅值和波长的比值与钢轨挠曲位移最大值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钢轨挠曲位移主要由前4阶谐波成分组成,基频由轨道高低不平顺波长和车辆运行速度决定;轨道高低不平顺波长大于20 m时,幅值和波长的比值与钢轨挠曲位移最大值呈反比例关系,比例系数与车辆和轨道参数有关,本文模型中比例系数的计算结果为0.151。研究成果有利于从控制钢轨挠曲位移量的角度制定轨道高低不平顺养护维修措施,为轨道波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简化模型分析轮轨系统横向动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轨道结构轮轨相互作用特点,建立了冲击荷载作用下轨道结构横向振动简化模型,在一系列假定的基础上,利用MATLAB的Simulink语言编制轮轨动力作用程序,通过改变钢轨扣件横向刚度和道床横向刚度,观察其对轮轨系统横向振动特性及钢轨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曲线地段轨道结构横向刚度进行合理取值,能有效地降低轮轨相互作用以及延缓轮轨磨损。  相似文献   

7.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运用随机振动理论进行了轮轨系统中传统车辆模型与车辆-轨道耦合模型的垂向随机振动响应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传统车辆模型仅适用于轮轨系统的低频振动分析,在研究高频振动时将产生大的误差;而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则可适用于轮轨系统整个频率带的随机振动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同轨道状态对轮轨附加动荷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随机振动基本理论,建立了轮轨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列车速度提高后,轨道不平顺谱、轨道刚度等参数对轮轨附加动荷载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不同轨道状态下的轮轨附加动荷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采用合理的轨道结构,减小轨道的不平顺,可以明显降低轮轨附加动荷载,是减少由于列车速度提高后轮轨动力作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段固敏  许实儒 《铁道学报》1994,16(4):97-103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轮缘导向工况下,以导向力和冲角为目标函数的向架稳定曲线通过的分析方法-单自由度法(SDF Method)。其特点是将半车模型的八个自由度问题约化为一个广义自由度问题求解,并考虑了蠕滑系数的非线性,该法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简明实用,便于工务部门用以研究曲线轨道几何参数对外轨道侧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肖乾  高雪山  昌超 《铁道学报》2021,(2):125-133
为研究不同钢轨打磨处理和轮轨型面匹配对轨道结构振动特性影响,以国内某型号动车组和CRTSⅢ无砟轨道板为对象,基于车辆-无砟轨道-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学,借助于Ansys和UM软件建立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速度下轮轨型面匹配对轨道板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轨型面磨耗会对接触特性产生显著影响,从单点接触变为多点接触,等效锥度...  相似文献   

11.
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统一模型及软件的试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理论模型与模拟软件是研究机车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必要工具。本文以历次主要的轮轨动力学现场试验为基础,对所建立的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统一模型及其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VICT,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及VICT软件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轮轨横向振动噪声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建立车轮与轨道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了考虑轮轨表面随机不平顺、尤其是短波长的波纹型磨耗以及不同列车速度时,对轮轨横向振动和振动噪声的影响。建立的模型和程序预测的轮轨噪声与有关文献的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轮轨中低频相互作用与钢轨波浪形磨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轨波浪形磨耗,建立了一个具有弹性轮对与弹性轨道的转向架-轨道系统,在中低频率范围内空间耦合(三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典型的钢轨接头冲击下轮轨中低频相互作用模式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轮轨垂向冲击可激起轮轨间横向与纵向的相对振动,从而导致轮轨磨耗数以较高频率变化,使钢轨产生波浪形磨耗。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加,会激起轮对轨道更高阶振型的振动,使钢轨产生短波的波浪形磨耗。本文的轮轨中低频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将机车系统与轨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大系统,提出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文中建立了主要类型的机车-轨道统一模型;导出了弹性是性轴悬式电机驱动机车学微分方程;采用新型快速数值积分方法设计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的计算机仿真系统VILT;通过进行铁路轮轨动力学试验,验证了机车-轨道耦合学理论方法的正确有效性,文章还运用VILT仿真软件,详细分析并比较了弹性和刚性轴悬式电机驱动机车对轨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系统板式轨道结构为例, 结合有限元理论以及直线电机的特点,建立了直线电机运载系统下的垂向耦合动力模型(包括车辆系统模型、轮轨关系模型、钢轨模型、板式轨道模型等)及其振动微分方程,并通过动力仿真试验,分析该系统的动力特性以及验证该系统的耦合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轮轨的振动模态分析,建立了能预测波磨,噪音传播和轨道部件伤损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在钢轨波磨不平顺激扰下,不同运营速度时轮轨力响应及轨道结构各部件的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钢轨中长波波磨激励下,运营速度的改变对轮轨力响应最大值影响较小,但对轮重减载率影响较为明显;钢轨垂向振动主要表现为中高频振动;随着运营速度增加,轨道板及底座板在中高频范围内的振动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表面接触状态对轮轨摩擦系数和黏着特性影响显著。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轮轨防空转控制的重载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数值模型分析了接触状态对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系统地对比研究了不同防空转控制策略对轮轨黏着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轨面接触状态和防空转控制阈值对轮轨法向相互作用及黏着特性影响显著;相比于定阈值的PID轮轨防空转控制,当采用最优转矩控制策略时牵引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轮轨异常磨耗对列车的平稳和安全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别以谐波函数、余弦函数形式将车轮多边形、钢轨波磨进行表达,仿真研究了列车车轮踏面存在车轮多边形,轨道表面出现钢轨波磨两者都具备的轮轨异常磨耗对车辆动力学响应,提出了关于车轮多边形的安全限值,为列车、钢轨运营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滚动振动试验台在测试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时,轨道轮与实际线路的差异会造成测试结果出现偏差。文章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6轴机车模型.模拟滚动振动试验台6轴机车试验,分析轨道轮半径、车轮踏面斜率对机车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