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自主品牌厂商在北京车展上的高调亮相,2008北京车展成为了中国自主研发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国内自主品牌厂商不仅仅在量产车方面开始比肩国际汽车品牌,还在新能源动力系统的研发上也发出强烈的竞争意识。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北京车展,国内的自主品牌厂商展出的新能源汽车(包括即将量产的车型和作为概念展示的车型)  相似文献   

2.
《世界汽车》2005,(6):7-7
今年上海车展,国内自主开发的汽车赢得一片掌声,“汽车产品自主开发”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目前对自主开发还不能过于乐观,还不能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开始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为与100多家整车企业比,自主开发产品的数量还很有限,质量更无法与国际先进产品媲美。究其根本原因, 在技术、人才、资金上的差距固然存在,但精神缺失掣肘自主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国际、国内汽车工业的形势,认为汽车工业产、销格局变化,战略重组,汽车技术变革是发展趋势。论述江苏省、南京市及南汽的汽车工业发展状况,用SWOT方法分析南汽优势〔S〕和不足〔W〕以及面临机遇〔O〕和风险〔T〕,认为南汽应采取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相匹配的SO战略。提出南汽应采取"面向两个市场,建设两个基地,创建一个自主品牌M‘G名爵’,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的自主研发战略和"一个网络,二个体系、三个突破"的主要措施。南汽在各级政府各方面支持下,措施到位、奋发图强、背水一战,一定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在"十一五"期间成为整车产量超50万辆、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4.
正风阻系数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词汇,如果不是资深车迷,很难说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实际上,风阻系数是通过风洞试验所确定的一个数学参数,用它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印象中,很多德系汽车厂商在宣传新车时,会用到这一概念,而自主品牌几乎没有涉及到这一概念,因为很多自主品牌在汽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是最近,有一个自主品牌敢于挑战自己,并进行公开风洞试验。这个敢于"亮剑"的自主品牌就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江淮汽车,试验主角是江淮旗舰SUV车型——瑞风S7。2016年12月24日,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进行了瑞风S7的风洞试验,最终测得的风阻系  相似文献   

5.
雷丽 《时代汽车》2011,(2):71-74
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最流行的一个词是“自主”,时隔半年后,盛行于汽车界的一个词——“合资自主”。一时间,两者间的较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有人说一股合资汽车企业筹建自主品牌的风潮正在席卷整个中国汽车业。也有人说这昭示着我国汽车工业’坷在走过近30年合资模式后,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6.
钟师 《汽车与配件》2006,(17):22-23
三年前中国汽车市场曾爆发全面“井喷”和“沉井”,令中外瞩目,现在归于稳中续升。两年前国内舆论开始了“n个自主”的概念,至今被津津乐道。在乘用车领域因奇瑞、吉利为代表的原先非主流企业的迅速崛起,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国内民众渴望通过本土汽车品牌效应增强来体现出民族自  相似文献   

7.
曲涛 《商用汽车》2008,(3):33-35
从"荣威"看客车自主品牌 1.荣威"为何赢得市场青睐 AC尼尔森的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第3季度,荣威品牌知名度已经达到55%,在所有的汽车品牌里,荣威品牌知名度是上升最快的一个.作为上汽集团首款自主轿车产品,荣威的高起点一度引来业界的质疑:一是英系车概念能否被国人接受,二是作为全新品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开局面.但是,从上市以来的表现来看,笔者认为荣威是目前我国最成功的中高档汽车自主品牌.除了一连串令人赏心悦目、情理并重的广告和各种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产品销量.上汽荣威提供的数据表明,荣威从2007年3月上市,到9月销量已超过1万4000辆,月均销量达到2000辆.  相似文献   

8.
基准总是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被重新设立。现在,新一代BMW 7系轿车又催生出了新的顶级豪华轿车基准。随着BMW的顶级豪华轿车——7系诞生出第五代的产品,这个近几年来最引人注目的豪华汽车品牌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未来几年内,全球的精英和富豪们需要一款什么样的座驾?新7系可以算是BMW对上面这个问题的解答。通过无法抗拒的视觉享受、昂扬卓越的驾驶体验和  相似文献   

9.
张明 《车时代》2013,(5):36-37
作为吉利汽车多品牌运营战略的高端品牌,帝豪已经不陌生。帝豪肩负着光荣使命,吉利要将其打造成为民族汽车的骄傲和雄心,突破中高端汽车品质期待,刷新中系汽车品牌价值,勇做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开创新格局的领军者,成就中国汽车名片!  相似文献   

10.
合资自主是近几年汽车行业新兴的名词,自诞生以来,便饱受争议。最近合资自主的争议再度达到了高潮。"合资自主"由来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及汽车业内对合资自主概念的共识是指由合资企业推出的,车型设计、核心技术、品牌名称等方面的知识产权由合资企业中外双方共同拥有的品牌和车型,其最理想化的结果是,相关知识产权应主要或者全部掌握在中方手里。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10,(5):82-107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中国市场上,不管是国际汽车品牌还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销售业绩,车企效益的提升以及信心的增强,使他们对中国汽车市场更加重视。2010北京车展于4月23日盛装开幕,展会现场不但首发车众多,而且新能源车型也非常丰富,与本届车展"畅想绿色未来"的主题相契合。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不管是美系、德系还是日系汽车企业都将中国市场看作"生命线",所以对2010北京车展他们都不遗余力地投入。自主品牌的爆发与成长是本届车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力量已崭露头角。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本届北京车展的盛况,我们将以TOP TEN的形式,让大家轻松把握车展重点,洞悉车坛前沿信息。  相似文献   

12.
品牌既是厂家竞争的决定因素之一,又是最具潜在价值的无形资产。对汽车品牌营销进行项目管理已成为汽车工业科学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汽车品牌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与哲理。推行汽车品牌营销的项目管理,可以实现汽车品牌销售、品牌服务和服务体系创新战略的集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汽车集成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个月,中国大地猛刮节俭风,尤其是公车采购,据报道即将出台具体的采购规定,要求一般公务车的发动机排量不能超过1.8升,价格不能超过16万元。这种规定看似不错,尤其是受到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们的欢迎。但这些采购规定要真正落实执行实际上非常难,因为公车采购和使用者根本不缺钱,而且他们花的钱都不是他们辛苦挣的,我不太相信他们会主动节俭花钱购车,更不会积极采购自主品牌汽车。其实,现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很需要政府采购拉一把,现在市场份额只占三成,而且都在底层市场挣扎。我觉得制定公车价格不超过16万元的政策,帮不了自主品牌多大忙,因为这个价位内合资品牌甚至进口品牌汽车有的是,一些人仍会直奔合资或进口汽车品牌去,先买个低  相似文献   

14.
《当代汽车》2007,(1):42-43
在C-NCAP碰撞试验第一批碰撞结果公布之后,新一轮的碰撞试验紧接着展开,皇冠、思迪、奇瑞A520、吉利自由舰,一个又一个汽车品牌在接受着考验。而在新的一轮碰撞试验中,我们欣喜地发现,C-NCAP终于选择了我们的民族品牌企业自主研发的轿车来进行碰撞试验,奇瑞A520成为了2006年第一辆接受正式评价的自主品牌车型。虽然这款奇瑞A520轿车在研发过程中也普作过大量的此类试验,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它却是第一次公开在试验声上亮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品牌镀金术     
庄文静 《时代汽车》2011,(10):96-96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为祝贺第二届"中国品牌汽车博览会"成功举办,年过八旬的他欣然命笔为展会题词"自主创新——车魂"。这表明了老人家对自主品牌汽车品牌文化发展的欣然期许。汽车不仅是"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它还是有性格的、有灵魂  相似文献   

16.
《时代汽车》2007,(3):4-5
近来,随着中外合资企业自主研发汽车产品的涌现,中外合资企业自主创新问题成了业界议论的热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7.
程远 《时代汽车》2012,(7):16-16
在中国有两件与汽车有关的事情很难办:一是轿车的自主研发,二是公车改革。两件事情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其实密切相关。因为自主研发落后,导致公务用车长期采购国外品牌车型,而这又反过来造成自主品牌销量不好,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水平上不去,难以满足公务用车需求,甚至成为官员不坐自主品牌的借口。"自主研发"在汽车业开始合资时就明确提出来了,30年过去,虽然效果差强人意,但毕竟还是有所进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晓瑜 《时代汽车》2011,(1):90-91
"十一五"收官之际,两百万辆下线意义重大,它标志着江淮汽车已为"十二五"战略发展新高度成功布局,见证了江淮汽车由小到大、由弱胜强、自强不息的光辉历程,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树立了"品质"新标杆。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由有关机构完成的《民族汽车品牌生存环境研究》是一份对行业发展和政策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的文件。其重要性不亚于前年由北京大学的政府与企业研究所完成的《发展我们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项目报告。从一个侧面也可看出自主品牌企业的集体政府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罗列目前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自主和出口当仁不让成为焦点。而编者以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根自然在于中国汽车零部件的自主。因此,本期东方时评认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需要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增加研发投入, 提升研发能力;三是加快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四是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