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作函 《商用汽车》2012,(23):31-32
2012年11月22日,第10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和首届2012广州国际商用车展同时开幕,江淮汽车以"诚品臻质·科技生活"的参展主题,携旗下全系乘用车、商用车、多功能商用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总计30余款产品精彩亮相。无论在乘用车展区,还是商用车展区,江淮汽车的参展阵容都不逊色于北京和上海国际车展,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  相似文献   

2.
在2011上海国际车展上,国内著名自主汽车品牌江淮汽车携旗下乘用车、商用车、多功能商用车及核心动力总成等全系产品亮相。作为江淮汽车基础业务的江淮商用车,此次共携5款崭新车型参展。本次上海车展的主题为"创新.未  相似文献   

3.
, 《驾驶园》2012,(12):16-17
江淮汽车率领旗下全系乘用车、商用车、多功能商用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总计30余款产品,以其史上最强大、最完整的恢弘阵容亮相广州车展。"瑞风"与"和悦"在本次车展上,江淮汽车隆重发布了以客户为导向的"瑞风+和悦"  相似文献   

4.
《驾驶园》2013,(11):24-25
在本届车展上,江淮汽车以"品质江淮,赢领未来"为主题,携全系三大品牌十余款车型以及新发动机集中亮相,以强大的阵容、科技和创新实力,向公众展示最新成果,进一步诠释了"做强做大商用车"的新战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跨越商用车作为江淮汽车发展的战略支撑,目前已经形成涵盖重、中、轻、微、客等全系列、多品种、宽型谱的产品格局,并已完全具备了整车自主开发和商品化能力。1—9月份江淮汽  相似文献   

5.
江淮和悦是江淮汽车三个平台中B平台的产物。从做商用车起家的江淮汽车,将和悦作为进军乘用车市场的第三个步骤。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施加给自主品牌厂家的压力很大。在尚不具备技术和品牌优势的情况下,价格、配置、外观和品质就成为江淮和悦占领市场的主要发力点。  相似文献   

6.
雷丽 《时代汽车》2016,(4):84-85
4月25日,2016北京国际车展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江淮乘用车LOGO换新后的车展首秀,本届北京车展成为了江淮全面展示新面貌的首发平台。从品牌到产品,从销量到技术,江淮都展示出了超出行业及消费者期待的全新实力,不仅成为北京车展中的一大亮点,也为2016年的全面向上突破打响第一枪。盾标"JAC"首秀,北京国际车展首登场此前在4月12日的江淮品牌日上,江淮乘用车正式发布全新的品牌LOGO,从消费者熟悉的"五星标"升  相似文献   

7.
北京车展前夕,江淮汽车在其总部合肥举办品牌日,在技术中心前广场,乘用车与商用车产品左右两侧一字排开,强大的阵容和丰富的产品线,让人从中领略到江淮汽车不俗的研发实力。在随后的媒体沟通会上,更让人感受到江淮人的坦诚、务实与自信,而这些正是江淮品牌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8.
《时代汽车》2013,(8):54-56
"汽车产品就如人一样,一流的产品研发赋予了汽车产品优质的基因;高质量、高效率、节能环保的制造赋予汽车产品健康的体魄;而品牌经营的思维将为汽车产品积累并注入鲜活的灵魂"。江淮乘用车副总经理严刚对《时代汽车》记者如是说。江淮乘用车认为,汽车和人并无二致:研发赋予产品DNA,制造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品牌则代表着一款产品的思想与灵魂,让其与众不同。和悦.A30就是这样一款带有独特思想与灵魂的产品,2013年8月9日,江淮乘用车第二代平台首款轿车产品和悦A30正式下线,并全面启动终端预售。其"爱上我的爱,和悦A30"的品  相似文献   

9.
正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从上一届上海车展开始,商用车就已经可以享受和乘用车一样在室内展出的待遇,室内展出的商用车显得更为漂亮,从展出的效果看已经和国际大型商用车展十分接近了。本届上海车展,福田汽车、中国重汽、江淮、江铃、四川现代等大型重卡企业都均数参展,他们带来的都是最新的产品,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以"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武汉国际商用车展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江淮轻型商用车携旗下帅铃、骏铃、康铃三大品牌10余款车型亮相。正如此次车展的主题一样,江淮轻卡不仅以科技创新引领汽车未来技术方向,更以创新理念推动中国商用车行业进步。"双创新"带来新突破江淮轻卡创新的不仅是汽车技术,更在于汽车理念的革新。2017年4月,江淮轻型商用车重磅发布的全能卡车战略,就是以全新物流理念而打造,代表了未来轻卡产品的发展趋势及研发方向。其依托五大全球平台,以全定制、全智能、全节能和全价值四大全能体系,实现全球卡车行业"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