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广铎  刘忠利 《铁道学报》1993,15(4):115-120
采用国家标准GB6398-86规定的试验方法,对15MnVNq钢焊接接头在疲劳裂纹扩展中速区和近门槛值区的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应力比,残余应力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方面获得了有价值的成果。本文还在疲劳断口的研究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探讨了二次裂纹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采用断裂力学方法对既有钢桥焊接细节进行疲劳评估,对6.1,10.0和23.5 mm的Q345q D桥梁钢对接焊缝进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和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测定试验,基于两种数据处理方法得到了不同厚度、不同应力比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通常的应力强度因子幅值范围(10~70 MPa·m0.5)内,基于单试件数据点的处理结果对应的裂纹扩展速率明显高于基于成组数据点的处理结果;Q345q D对接焊缝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随应力比增加而增加;本批次的Q345q D对接焊缝的疲劳裂纹扩展性能优于BS7910中给出的通用钢材疲劳裂纹扩展性能;Q345q D对接焊缝疲劳扩展门槛值随应力比增加而降低,并给出了门槛值随应力比变化的公式。  相似文献   

3.
史生良  王赞芝 《铁道学报》1997,19(2):96-101
通过研究机车车辆零部件的常用钢种42CrMo在不同应力比下三点弯曲缺口试件的疲劳裂纹萌生及短裂纹扩展规律,确定了该钢的缺口根部最大应力范围Δσmax和疲劳裂纹萌生周次Ni的关系,疲劳裂纹萌生门槛值(Δσmax)th及短裂纹扩展规律da/dN=cσα^n.α;提出了一种估算缺口试件疲劳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测定了车轮钢Ⅱ型裂纹的疲劳扩展速率、断裂韧性KⅡC和应力强度因子范围门槛值ΔKth,绘制了da/dN-ΔK;曲线,确定了Paris公式,计算了轮辋裂纹的临界尺寸,根据轮辋裂纹的失效尺寸,计算了车轮的疲劳扩展寿命。为研究轮辋裂纹的扩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5种车轮钢的微观组织、准静态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车轮钢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对其准静态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Mn与C元素含量之比以及Ni,Cr和Mo元素总含量,均能明显增加珠光体的弥散度,减小珠光体层片间距;细化奥氏体晶粒尺寸和增加珠光体弥散度,车轮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有所改善;提高Mn与C元素含量之比有利于改善车轮钢的韧性特别是冲击韧度;车轮钢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随着奥氏体晶粒尺寸和珠光体团尺寸的细化而增加;车轮钢试样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疲劳裂纹门槛值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
对三种厚度14MnNb新桥钢基材进行了三种应力比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给出了全部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比R和试件厚度的增加,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Ф840D货车车轮辐板孔裂纹故障增多及其可能带来的隐患,本文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不同运用条件下车轮的机械应力和制动热应力,其次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研究了辐板孔边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最后结合Forman疲劳裂纹扩展方程及裂纹扩展门槛值,得到不同运用工况下辐板孔裂纹扩展的基本特性及规律,从而分析出了导致裂纹扩展的载荷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辐板孔裂纹是典型的疲劳裂纹,是由萌生于辐板孔内侧的微细裂纹逐渐扩展而来的,它是由热负荷和机械载荷的综合效应造成的.单纯的机械载荷不会直接导致孔边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坡道制动与机械载荷的叠加才是导致辐板孔裂纹萌生与扩展的最主要的载荷工况.这对预防车轮疲劳失效、优化车轮设计,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A3钢和ZG25铸钢进行了压-压疲劳裂纹萌生与小裂纹扩展规律试验,并用弹塑性有限元程序计算了试样缺口根部的应力应变场.得出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和随裂纹扩展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试验和计算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小裂纹扩展的静态模型及数学表达式。缺口残余拉应力是裂纹萌生与扩展的驱动力.而卸载比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焊接残余应力对对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供一种考虑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效应的疲劳裂纹扩展数值模拟方法,并以此研究焊接残余应力对对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焊接残余应力,再基于计算机图形学与等参元逆变换提出应力映射技术,并借助该技术将计算的应力映射到疲劳裂纹扩展分析模型.采用NASGRO方程,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重分布效应,研究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即使是很小的焊接残余拉应力也可能对材料疲劳寿命造成显著的降低.相反,很小的焊接残余压应力也可能显著地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本算例不到10%材料屈服强度的焊接残余拉/压应力,将疲劳寿命降低了/提高了25%/75%以上;2)焊接残余拉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比例随着应力值的增大而显著减小;3)残余压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要比同值的拉应力影响大.此外,根据研究结果还给出了一些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不利影响及提高材料疲劳性能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0.
φ840D货车车轮辐板孔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840D货车车轮辐板孔裂纹故障增多及其可能带来的隐患,本文首先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不同运用条件下车轮的机械应力和制动热应力,其次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研究了辐板孔边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最后结合Forman疲劳裂纹扩展方程及裂纹扩展门槛值,得到不同运用工况下辐板孔裂纹扩展的基本特性及规律,从而分析出了导致裂纹扩展的载荷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辐板孔裂纹是典型的疲劳裂纹,是由萌生于辐板孔内侧的微细裂纹逐渐扩展而来的,它是由热负荷和机械载荷的综合效应造成的。单纯的机械载荷不会直接导致孔边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坡道制动与机械载荷的叠加才是导致辐板孔裂纹萌生与扩展的最主要的载荷工况。这对预防车轮疲劳失效、优化车轮设计,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月  谢基龙 《铁道学报》2007,29(5):43-47
在室温25℃~360℃自约束型热循环条件下,研究SiC增强颗粒体积分数为20%的铝基复合材料SiCp/A356的热疲劳裂纹形成与扩展特性,并且探讨了复合材料热疲劳裂纹的形成机制和扩展过程。研究结果显示,试样的切口尺寸对裂纹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而对裂纹扩展阶段的影响可以忽略,但试样厚度对裂纹的扩展有影响。通过非线性有限元顺序耦合法仿真计算了热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场,确定热疲劳裂纹扩展的驱动力为低温点的拉应力,因而认为,结合本次实验结果并通过断裂力学分析方法可以对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疲劳裂纹的扩展行为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车轴钢近门槛区裂纹扩展试验数据拟合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湘  缪龙秀 《铁道学报》1995,17(2):79-82
采用加权非线性回归方法对车轴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数据进行处理,并对近门槛区的数据岍予较大的权值,所得结果与试验点吻合较好,可为估算车轴的实际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提供良好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冰  赵永翔 《铁道车辆》2005,43(3):9-12
从改进近门槛区与Paris区拟合效果和进一步利用试验信息的角度,对Paris公式进行了修正.合理地延拓裂纹扩展率曲线到快速扩展区,进而得到能够反映材料在不同区域裂纹扩展规律的完整疲劳裂纹扩展率曲线.并通过16MnR钢的试验数据分析和PW-200型客车转向架关键部位的裂纹扩展寿命估算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研究轨钢表面裂纹在正弦波和矩形波载荷交替作用下的扩展规律,结果表明轨钢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表面裂纹扩展速率比正弦波的扩展速率平均快5倍,极限时相差92倍。缺口应力场的数值分析和疲劳裂纹扩展实验均证实表面裂纹扩展速率可用帕里斯(Paris)公式描述.其估算的寿命值和实际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采用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对既有铁路钢桥进行疲劳评估,利用紧凑拉伸试样、基于柔度法的测量手段,对6.1,10.0和23.5mm厚的我国应用最广泛的Q345qD桥梁钢进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分别采用单试件数据点和成组(相同材料、厚度和应力比)数据点拟合,得到不同厚度、不同应力比下试件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通常的应力强度因子幅值范围(10~70 MPa·m1/2)内,基于单试件数据点拟合参数得到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明显高于基于成组数据点拟合参数得到的裂纹扩展速率;Q345qD桥梁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随应力比增加而增加,当应力比从0.1增加到0.5时,本批次钢材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增幅为7%~25%,但随板厚增加的变化并不显著;本批次Q345qD桥梁钢的疲劳裂纹扩展性能优于HPS485W和14MnNbq桥梁钢及BS7910标准中给出的通用钢材疲劳裂纹扩展性能。  相似文献   

16.
车轴疲劳裂,断的宏,微观特征和裂纹车轴的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研究典型组合条件下的模拟试样断口和对实物断轴进行全面失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车轴疲劳断口的特征和以上述特征为判据进行失效分析的思路。讨论了在谱载荷下近门槛区的裂纹扩展特性,以及谱载荷下影响轮座压装部裂纹扩展剩余寿命的主要因素和它们相关的系列值,最后简述了防止车轴断裂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车轴几何约束和外部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压装部、卸荷槽及过渡圆角易于形成缺陷或者微裂纹,该缺陷或微裂纹已成为高速列车运营的重大安全威胁。深入研究微裂纹的演变规律,准确预测含缺陷车轴的剩余强度和寿命,制定出合理、经济的无损检测周期,迫在眉睫。基于平面应力Ⅰ型裂纹尖端修正的RKE奇异场和循环塑性应变能准则,考虑应变硬化材料的小范围屈服行为,通过引入适用于正负应力比的裂纹闭合函数实现对裂纹闭合与近门槛区行为的模拟,提出一种基于材料低周疲劳特性的伤损车轴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曲线与不同厚度标准试样得到的疲劳开裂数据吻合良好,可以用于承受典型旋转弯曲加载的铁路车轴的剩余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指出,弹塑性疲劳裂纹的扩展,是一个裂尖钝化启裂和裂纹稳定扩展交替进行的过程,其扩展机制为能量累积型或应变累积型,在对裂尖弹塑性应力变应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疲劳裂纹扩展的应变累积模型,该模型数学表达式具有半理论,半经验性质,能较好地反映弹塑性疲劳裂纹扩展的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整体车轮踏面裂损的断裂力学疲劳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使用踏面制动的条件下,由于过度制动的结果,在踏面上形成“蟾蜍皮”状的热裂纹。该裂纹达到临界状态将导致车轮的破损,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本文借助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在不同运用工况下轮辋及踏面裂纹的特点及扩展机理,并用疲劳抗力分析方法确定了周期性制动力作用下,不致使“蟾蜍皮”裂纹扩展的许用裂纹深度及相应的许用周向残余拉应力值,从而使按现行热变色方法而判废的车轮,经适当处理后能重新投入运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进行有限元计算和车轮轮辋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货车车轮轮辋裂纹扩展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扩展规律。结果表明,轮辋深部裂纹尖端Ⅰ型应力强度因子为负值,即裂纹为闭合型;裂纹扩展主要受Ⅱ、Ⅲ型及其复合应力强度因子控制。在Ⅰ型(负值)应力强度因子及裂纹面间的摩擦力共同作用下,裂纹尖端的Ⅱ、Ⅲ型应力强度因子幅值较低,裂纹不易发生偏折或分叉,一般会沿着轮辋踏面切线方向扩展,直至扩展到踏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