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丹  刘桂云 《水运管理》2009,31(4):17-19
为论证港口区域化是港口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运用市场动态学原理,以欧洲港口为例,提出港口区域化发展策略及特征,认为在港口区域化阶段,港口实际上就是一个拥有陆向腹地和海向腹地、配有完善的多式联运通道的“大配送中心”;海港与内陆港口、内陆货运中心通过战略联盟、股权或非股权方式交叉参与、合资或合并及市场联合营销或联合促销等形式实现规模优势;在港口区域化策略驱动下,原先的港口城市突破地域界限,向物流功能高度集中的港口网络转变,连续腹地和非连续腹地并存,并形成“物流极”现象。  相似文献   

2.
港城一体化战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瑞山  沈山 《中国水运》2006,6(12):206-207
把港城一体化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海港区位研究阶段、港口区域工业化研究阶段和港口区域一体化研究阶段。对港城一体化战略重点研究领域“临港产业发展、物流化营运和健全港城整合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主港融资策略及实现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主港(1andlord port)模式是国际上流行的集融资功能和港口管理为一体的模式,该模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港口区域范围内的土地由港口管理机构或政府主导组成的一个公共企业进行规划,委托该特许经营机构代表国家拥有港区及后方一定范围的土地、岸线及基础设施的产权,对该范围内的土地、岸线、航道等进行统一丌发,升以租赁方式把港口码头租给国内外港口经营食业或船公司经营。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发挥港口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根据港口区域化发展理论,结合浙江港口发展现状,分析港口区域化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浙江港口区域化发展模式,进而重点研究浙江港口区域化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此,基于现代供应链思想,提出了港腹融合、功能协作、基础设施整合和提升、营运一体化和信息化等五大发展策略,以大力促进浙江经济乃至整个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黎明  陈良志 《水运工程》2018,(10):108-112
为更精确地模拟港口区域的降雨过程和更合理地设计排水系统,选取Kribi港口工程二期项目为工程实例,利用软件SSA进行SWMM法的雨水系统模拟并与推理公式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WMM法适用于港口区域雨水系统模拟,为后期港口区域实施低影响开发措施提供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销平衡法的基本理论,从港口腹地划分和运输需求特征出发,结合港口区位商的概念,提出一种较为实际的针对缺少历史数据的新建内河港口的吞吐量预测方法,并以商丘市为例,对其新建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辛林 《集装箱化》1998,(10):6-8
港口腹地有陆上腹地和海上腹地之分。港口的陆上腹地是指货源通过该港输出、输入的地域;港口的海上腹地是指经过该港的水上航线的起点(终点)港或基本港。事实证明,腹地是港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研究港口的腹地问题对确定港口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征宇 《中国水运》2011,(12):46-47
港口区域道路工程是整个港口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保证港区道路施工阶段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保证道路施工质量等各方面符合相关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对施工阶段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一、港口联合与合并的概念 港口联合与合并是整合港口资源的主要两种方式。简单地说,港口的联合是不同城市或不同区域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港口联合起来,由有关方共同协商管理港口的规划、投资、建设和经营。港口的合并就是同一城市或同一区域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港口合并为一个港口,按一个港口经营方式运作,由一个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管理。综观世界上港口的联合与合并,其起因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城市之间或者区域之间为了自身经济的发展,发生争夺港口岸线和港口管理权的情况,为了平衡城市或者区域问的利益而将有关港口进行联合;二是有一些港湾在其内部分散着几个港口,而每个港口又各自为政,使港湾内的港口布局很不合理,生产不协调,产生内耗,为使港湾内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而将港口进行联合或者合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搜集近年来发生在港口区域(如码头、堆场、石化储运区、港内道路等)的安全事故共151例,对港口事故的发生区域、事故类型、事故发生因素的规律及特点进行了统计和研究。结果表明:统计的港口事故,发生在普货码头和普货堆场的事故数量最多,石化储运区的事故数量次之;最常见的港口区域发生的事故类型为起重伤害,其次是车辆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中,人的因素占比最大,其次为设备和货物的因素,管理和环境因素占比较小。  相似文献   

11.
张璟  李晶 《水运管理》2023,(1):15-18
为全面衡量港口在陆上交通中发挥的作用,考虑港口及其到达腹地城市的交通影响因素,改进重力模型,并分析港口交通可达性。以港口与腹地城市的特点为基础,选取相关指标构建港口吸引力和腹地城市影响力指标体系,使用CRITIC法对指标集结;以公路交通网的道路等级分类为基础,对距离因素进行改进。计算东北三省4个主要港口2020年的陆向交通可达性,对比分析港口陆向交通可达性高低、分布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外发达港口城市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充分协调港口区域的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港口总体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使有限的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之间的和谐,营造优美港口城市,实现现代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姜宝  陈丹  李剑 《中国港口》2013,(7):34-36
<正>首次提出港口产业集群含义的专家是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的Haezendonck教授,她定义港口产业集群是一系列从事港口相关服务的独立的企业集聚在同一港口区域,并采用几乎相同的竞争战略,以获得相对于集群外部联合的竞争优势。港口产业集群是集物流、贸易、商业等服务功能于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港口环保要求下发动机减排技术的现存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和开发更加清洁和高效的发动机减排技术,有效减少港口区域的空气污染和碳排放,改善港口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未来的港口运输提供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刘长兵 《水道港口》2012,33(6):532-535
以秦皇岛煤炭港口为例,筛选煤粉尘(TSP)作为典型大宗散货港口大气环境优先污染物,通过对港口区域现有重点煤尘污染源、烟尘污染源和工业粉尘污染源排放和治理状况以及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的研究,结合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以满足秦皇岛煤炭作业环境和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为约束条件,探求了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及环境承载力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6.
舟山港域现实经济腹地与集疏运现状 舟山港域因受地理条件与集疏运方式的限制,其港域的直接腹地历来局限在舟山市辖的各县区范围内。即由1390个岛屿组成的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之幅员内。近年来,得益于港口业的开发建设与运营发展,舟山港口经济腹地已延伸至长三角区域的江浙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17.
组建贵港港口集团是港口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它的建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港口码头各自为政、机构僵硬、资产浪费、恶性竞争等深层次问题,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使港口更富有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奠定港口区域垄断地位和竞争优势.贵港港作为广西最大内河主枢纽港和大两南联结华南地区与港澳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如何实现资产重组,实现集团化经营,是与时俱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放弃收购英国铁行港口后,由政府经营的新加坡港务集团与香港和记港口于4月达成协议,前者以44亿美元现金收购世界最大的港口经营人和记港口20%的股权。这笔交易进一步验证了港口经营业的联合化浪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迪拜港口世界收购铁行港口,与这股浪潮相对应的是世界范围内集装箱运输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世界经济贸易趋于全球化,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数量增加,全球性公司大量兴起。在世界经济上述发展趋势形成中,港口和港口城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港口与城市产业结构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一、港口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战略的选择 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由城市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确定的,既有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前提下,对城市现有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也有着眼未来,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趋势的新选择。只有经过全面的考虑和综合的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可行的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战略。 对港口城市来说,一定要把港口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加以利用,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植,使之能成为带动港口城市产业结构发展的“发展极”。发展极的概念是由法国经济学家朗索瓦·佩尔鲁克斯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在整个城市以同样速度增加的,而是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部门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的发展。这些地区、部门就成了带动经济发展的“发展极”。港口城市的发展极应选择在港口及港口区域。因为港口及港口区域具备了成为“发展极”的最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黄明龙 《水上消防》2023,(2):148-150+154
基于港口区域应急保障能力调查,分析了港口区域不同作业类型对应的重大事故风险,提出了应对事故风险的港口应急能力建设要求,从内部应急资源、外部应急资源、应急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现状与需求的差距,提出了后续建设重点及相应的对策措施,指导了港口区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