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7月1日,在推迟半年之后的中国商用车国Ⅲ排放法规全面实施。但令人不解的是.本来就历经坎坷的国Ⅲ排放法规在实施前后却再起波澜,国内商用车企业在如何实现国Ⅲ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选择上陷入争议之中,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巧合的是,在这场争论之前,北美大陆的重卡发动机市场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不同的技术路线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后果。那是个什么事件?  相似文献   

2.
国Ⅳ,来了     
国Ⅳ排放标准是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包括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合物)、CO (一氧化碳)、PM(微粒)等,通过更好的催化转化器的活性层、二次空气喷射以及带有冷却装置的排气再循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控制和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物到规定数值以下的标准. 目前,我国商用车重型柴油机在技术路线上主要以SCR(选择催化还原)技术为主流路线.SCR技术可保持国Ⅲ本体结构,并拥有燃油经济性好、对油品要求较低、后续升级较容易等优势. 国Ⅳ标准是参照欧Ⅳ汽车排放标准而设定的,国Ⅳ与国Ⅲ相比,进一步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中,颗粒物在国标中的限值中,国Ⅱ标准为0.15g/kwh;国Ⅲ标准为0.1 g/kwh;国Ⅳ标准为0.02g/kwh(稳态实验),0.03g/kwh(动态实验),指标与欧Ⅳ标准相同.  相似文献   

3.
从研发生产和应用成本看SCR与EGR+的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业内众所周知,为了满足欧Ⅳ欧Ⅵ排放法规,欧美中重型商用车及柴油机企业主要采用了两条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其一是优化燃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路线,简称SCR路线,它是通过优化喷油和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4.
转眼间.国Ⅲ排放标准正式实施已接近两个月了。尽管商用车业内对于应对国Ⅲ该选择何种技术路线的争论依然不绝于耳.但是市场不等人.重卡消费者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如表1.国Ⅲ实施后的7月份重卡行业销量28916辆,比实施前的6月份骤降51.06%。其中.走常规排放控制技术路线(主要是电控高压共轨技术)的一汽与东风7月销量环比大降70%左右,远大于行业的降幅;  相似文献   

5.
转眼间,国Ⅲ排放标准正式实施已接近两个月了。尽管商用车业内对于应对国Ⅲ该选择何种技术路线的争论依然不绝于耳,但是市场不等人,重卡消费者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们认为,这场技术之争其实只是刚刚开始,还远没有结束。因为,国Ⅲ过后还有国IV、国V……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还是那句老话: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相似文献   

6.
明智的决策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国内重卡行业已经开始执行国Ⅲ排放标准.早在新标准制定之前,国内主要发动机厂家就开始研制符合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国际上达到高标准排放的发动机技术路线有以下几种:电控高压共轨技术、电控EGR技术(即废气再循环)、电控泵喷嘴、电控单体泵.在这几条技术路线中,除了中国重汽下属的发动机厂选择了电控EGR之外,几乎都选择了高压共轨技术.  相似文献   

7.
●欧洲轻型车(总质量不超过3.5吨车辆)的排放法规和指令(欧Ⅰ、欧Ⅱ、欧Ⅲ、欧Ⅳ)欧洲对汽车排放的控制,是由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的排放法规和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即后来的欧盟EU)的排放指令加以实现.排放法规是ECE参与国自愿采用并相互认可的,排放指令则是EEC或EU参与国强制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美两国的汽车业界人士来说2007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因为从2007年1月1日起,全球最为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法规EPA2007开始实施,而从2007年7月1日起,按照预定计划中国也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相当于欧Ⅲ排放法规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国Ⅲ标准.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和非公路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全球最主要的两大排放法规--欧洲和美国EPA标准也继续保持着在排放法规方面的领先步伐.在公路用机动设备排放法规方面,自2006年,欧洲开始全面实施欧四排放标准后;今年1月1日开始,比欧四更为严格的EPA2007排放法规开始在美国执行;中国也从今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Ⅲ标准.而在非公路用机动设备排放法规方面,欧美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实施第三阶段排放标准(StageⅢ/Tier 3),更为严格的第四阶段排放标准也即将实施.  相似文献   

10.
6月19日,"2008国Ⅲ重卡用户财富之旅"在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是在7月1日国家将全面实施国Ⅲ排放标准的大背景下,用户不得不面临因购车,使用、维修等成本增加所带来的收益下降等问题而举办的,旨在让用户真正了解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使用正宗国Ⅲ重卡创造更大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