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设计一种具有注意力选择和自动转移能力的客运站智能监控系统,根据列车到发信息与监控重点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列车到发信息自动引导监控系统的注意力转移。通过“监控一注意”先验知识表结合列车到发信息与摄像机配置信息,自动生成监控注意力转移方案,再根据开始监控时间,业务监控客户端自动向视频调度服务器发送视频调度请求。在Delphi7的环境下实现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监控注意力选择与转移,而且系统计算复杂度低,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大规模高维数据集不相关和冗余信息对列车晚点预测模型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融合多阶段(MS)特征优选方法和改进深度神经网络(IDNN)模型的高速铁路列车晚点预测模型(简称MS-IDNN模型)。首先,利用MS特征优选方法,基于列车运行实绩提取影响列车晚点的相关特征,构建初始特征集,并对其进行数据清洗和特征优选,生成最优特征子集;其次,将列车晚点特征映射为IDNN模型的神经元,采取全连接方式提取特征间的交互关系,并叠加多个浅层神经网络以克服深度神经网络反向传播过程中梯度消失的缺陷,实现列车到达晚点的精准预测;最后,以武广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实绩为例,验证MS-IDNN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初始特征集,构建得到的最优特征子集特征维度降低了54.29%;相比6种基线模型,MS-IDNN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至少降低4.85%和8.97%,在沿线至少66.66%的车站中表现出更高的预测性能;MS-IDNN模型能够有效剔除数据集中的不相关和冗余信息,提升列车晚点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正在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高速发展,而监理行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上,无法满足铁路工程建设发展的需求。因此,围绕交互式监理新模式,从方案设计原则、实施计划、实施方法与具体要求3个方面,研究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高速铁路工程监理工作方案,使监理工作紧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发展趋势,优化铁路工程项目监理管理方式,提高现场管控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发挥监理作用。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工程及其他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监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桥梁水平位移监测中,基于当前高铁桥梁不规则线型增多的情况,针对传统精度分析方法只能掌握监测点沿桥梁中轴线垂直方向的偏差且是基于简易误差传播理论,而施工监测中需掌握沿某特定方向的精度。因此,结合跨淮河某桥梁,创新采用误差椭圆理论对小角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等监测方法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认为小角法对于曲线桥梁适用性较差,而后方交会和极坐标组合方法能够产生较小的误差椭圆和点位精度,期望结论对相关桥梁工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地区的高速铁路工程中采用了非载流吊弦,与载流吊弦相比,在接触悬挂、电连接等电气负荷方面存在差异。为解决非载流吊弦线路接触悬挂、电连接等设备电气负荷特性问题,利用CDEGS软件,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并通过模拟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接触网导线空间几何分布的计算模型,对非载流吊弦线路的接触悬挂、电连接等电气负荷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取流点附近的电连接流过的电流最大,且最大电流不受电连接数量的影响,在中心锚结装置两侧设电连接可有效抑制电流流过中心锚结装置,并据此提出电连接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从地铁电客车司机折返站折返作业现状分析入手,以广州地铁近年发生的折返站折返失败事件为背景,分析、总结导致折返站折返失败事件发生的风险源。运用基于工作安全分析法(job safety analysis,JSA)的LEC评价体系将各类风险源划分优先控制等级,重点运用地铁电客车车辆电路控制原理分析相关事件发生的原理,并结合地铁电客车司机折返站作业程序提出新型地铁电客车折返模式激活方式及折返模式电路控制原理。为有效进行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列车运行准点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