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董平 《中国船检》2004,(4):76-78
伴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开始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中国民营航运企业面向国际化、参与全球竞争,已成为其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民营航运有待发展 目前,中国已进入“全球承运人”时代。货主国际化、全方位的运输需求,使航运企业间的竞争压力加大,尤其是国际性跨国公司的进入,迫使中国民营航运企业对外开拓经营,寻求联合发展。 目前国内中小航运企业基本上属于非国有独资企业,本质上都有民营经济的成分。民营航运企业因产权明晰,受政策干涉较小,体制和机制灵活,经营以市场为导向而成为我国航运市场中一支生力军。灵活的经营机制是得益于民…  相似文献   

2.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危机对海南辖区航运业的影响一步步加剧,全省航运企业举步维艰,航运经济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金融危机,海南海事局和航运企业并肩作战,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航运企业才渡“冷冬”又过“酷暑”,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同时鼓励航运企业树立信心,力争在航运市场回暖之时能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航运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消费者即货主与旅客成为航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试图从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着手,分析我国航运企业市场管理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探讨我国航运企业实行关系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国际航运市场的特点及我国航运市场今后的发展趋势入手,论述了我国航运企业实行多角化营养战略的民要性和可靠能,从而提出了航运企业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和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广泛实行这一经营战略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国有航运企业发展综合物流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洋运输走向综合物流,是国际航运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也是中国航运企业迎接现实挑战,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航运企业从单一海洋运输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的转变显得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6.
关于现代航运物流理论与实践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贸易全球化和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航运企业的竞争焦点开始从价格转向服务,压缩时间空间的物流增值服务已成为航运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本文围绕物流增值服务,对物流服务的范围、航运物流的价值活动以及航运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系统目标和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航运巨头加速了在中国的扩张,这给中国的航运企业很大压力和挑战,本文剖析了外资航运巨头进入中国航运市场的现状,从而提出我国航运企业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许阳阳  刘娟娟 《世界海运》2012,35(11):11-13,17
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逐渐普及,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经营对环境的影响。从航运企业与海洋环境赖以依存的关系角度讨论环境会计的应用现状,并提出将环境会计引入航运企业成本效益核算,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表,更好地反映航运企业绩效,以期使航运企业更加注重"绿色航运",同时促进环境会计的应用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运文献信息》2004,(10):25-26
截至2003年底,我国已拥有从事国际航运的企业300多家,经营沿海和内河运输的企业分别有1300多家和5100多家。伴随着国际大型航运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本土航运企业强烈地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中小航运企业在面对拥有雄厚资本和完备资源的大型航运集团时,应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呢?  相似文献   

10.
叶伟龙 《水运管理》1999,(12):2-7,12
当今,对物流概念的认识、理解及实践,引起了理论界、学术界,尤其是航运企业界的关注,成为研讨热点。本文作者结合航运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多方面论述了海洋运输走向综合物流服务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内容涉及面广。本刊从本期起分四期连载:一:综合物流服务与国际航运企业的关系;二、从海洋运输走向综合物流服务的必然性;三、国际航运企业走向综合物流服务的现状;四、中国航运企业迈向综合物流服务的思考。同时,欢迎广大读者来稿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1.
蒋惠园  陈芳 《世界海运》2004,27(4):31-32
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受到国际法的保护。船舶登记是当事人取得法律依据保护其合法权益的途径,也是海事机关对船舶所有权及其流转实施管理的手段。通过分析我国船舶登记制度的现状以及造成我国船舶移籍海外的原因,提出了缓解我国船舶移籍海外现象,吸引方便旗船回归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航运在线     
蔡虎 《世界海运》2008,31(5):84-84
航运在线(www.sol.com.cn)2000年初成立于大连,是国内航运物流领域最重要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之一。自成立以来,航运在线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国内外航运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目前已拥有各类经过审核认证的“航运通”会员企业30000多家,每日发布的各种商机信息、新闻资讯总条数超过800条,服务对象为以船东为核心的周边航运市场,服务项目基本覆盖了国际航运业的绝大多数领域,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的航运业快速持续发展了6年时间,成为航运业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期。但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不景气的下降周期,国际贸易活动开始进入萎缩期,国际航运运价指数一路暴跌,与国际贸易流量相伴而生的国际航运业开始进入冬季。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提出,无疑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必将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置入"加速助力器",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00.1万TEU,其中洋山深水港完成785万TEU,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二位,货物吞吐量完成5.92亿t,同比增长1.8%。全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但航运融资、航运保险等业务在全球份额不足1%,相比伦敦各项业务基本20%以上的份额,差距巨大。单纯吞吐量的增长已经不能胜任港口在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上海应该在"硬实力"成果突出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软实力"发展。加大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是今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在去年举办的第五届海运年会上,我们以"度势运筹"(Navigating Cross Currents)为题,对航运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一年来航运业的实际发展形势,验证了我们当初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80、90年代崛起的跨国海运公司是当前及可预见未来的世界航运主角,其全球性经营战略的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世界航运业的发展格局发挥重要的作用,亦将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世界上一些著名跨国海运公司的经营战略进行了考察,并就其中具有共性的要点作出了初步的归纳,即:海运航线主干化和全球化,营销网络自营化和当地化,运输工具大型化,物流系统综合化,管理技术信息化和竞争对手联营化。作者指出,鉴于跨国海运公司上述的经营战略要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建设取向上,一开始就要充分考虑到如何主动顺应这一世界航运业发展的新趋势。换言之,即从现在起,就必须在港。规范科学化、海运辅助服务系统化和航运管理现代化等几个主要方面大作文章,妥为规划,预谋良策。基于此种认识,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论证和建议,以供有关方面作为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建设一个主要为广大内陆腹地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又能为国际航运提供优越服务的综合型国际航运中心,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港群资源潜力,实现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长江三角洲诸港的一体化,有助于尽早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我国港口应加大改革步伐,促使其朝产权体制,投资渠道、经营领域、港口功能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沪—宁—甬三港优势互补与港群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国际航运中心的本质是航运资源配置中心,各航运中心在不同资源位领域的竞争合作关系,是其深层次发展的关键.通过将波特钻石理论应用于国际航运中心资源位要素模型的构建,系统分析了决定航运中心竞争力的各要素特征.根据其不同的本质特性,将航运资源分为硬资源位、中间资源位和软资源位.研究发现,航运硬资源位和软资源位配置的模式不同,对应各航运中心间的合作竞争策略也不同.对不同资源位领域各航运中心的合作竞争模型及可能结果的研究成果,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vide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posal to 'reintroduce cabotage' onto New Zealand's coasts. New Zealand's coastal shipping trade was opened up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1995. The analysis is principally based on a stakeholder analysis of the 83 submissions received by the Shipping Industry Review team, as part of the Government's study to identify ways to increase participation in New Zealand's shipping industry. The stakeholders included New Zealand and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mpanies, un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s, freight service providers, manufacturers and producers. The main conclusion drawn from the stakeholder analysis was that to reintroduce cabotage onto New Zealand's coasts would appear to have an overall ne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New Zealand economy at this stage. However, the Shipping Industry Review team 'was divid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botage', and a force-field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subsequently based on the author's stakeholder impact analysis and the Review team's list of pros and cons of reintroducing cabotage. This force-field analysis also supported the author's earlier conclusion. However, the almost 'complete absence of statistics' relating to the commercial activities of the shipping industry in New Zealand places severe limits on th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9.
雷海 《中国海事》2011,(8):42-44
文中分析了有关船员国际公约的履行,《船员条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从法制角度对船员基本权益保护的对策,以期通过修正和颁布有关法规对船员最基本权益的保障和对航运用人单位的约束机制等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梁雪娇  牛磊 《世界海运》2010,33(8):57-59
近些年来国际掀起了一场无硝烟的"低碳战",国内外的一切建设都以此为指导思想。在这种大背景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也不例外。要促使上海尽快成为影响全球航运市场的重要力量,就必须将上海建成低碳式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