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动机早期磨损究其原因75%以上为灰尘作用所致,为了避免发动机早期磨损或减缓发动机磨损,进入发动机燃烧的空气必须经过滤清器过滤清洁,发动机进气系统是保证进气清洁的装置,发动机进气系统只注意到保证进气清洁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进气阻力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发动机试验建立标准进气的必要性入手,结合排放试验室的进气调节系统,分析了确定工艺误差的可行性,并介绍了发动机进气调节系统的设计思想及系统的运行情况,最终实现了发动机进气温度、进气压力、进气湿度三参数的标准状态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进气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气系统性能的好坏严重影响发动机和整车性能。文章利用GT—Powe,软件,以4100型汽油机为原型机进行一维建模仿真,介绍了不同进气总管管长和管径在发动机不同转速时对充气效率、扭矩及功率的影响。表明进气总管结构参数主要影响进气系统波动效应,提出发动机在中低转速时对充气效率影响较大;而高转速时,对充气效率、发动机扭矩和功率的影响较小。对汽油机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进车身的结构,调整进气通道,解决某型特种作业车辆主发动机工作时散发大量热能造成车身两侧卷帘门严重内陷变形的问题。介绍了改进后的车身结构及进气通道气路的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进气歧管压力的汽油机进气模型,讨论了实际运用中进气模型的表达式.该进气模型将缸内残留废气分为驻留废气与回流废气两部分,在大负荷工况对进气歧管压力-进气效率转换系数加入非线性修正,更符合实际进气规律.在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进气模型能准确计算发动机进气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作者设计研制发动机进气调节系统的简要总结。从发动机试验建立标准进气的必要性入手,介绍了进气调节系统的设计思想和采取的措施方法,并对系统的应用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一条模拟建立发动机试验标准进气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性能好的发动机应具备的最基本特点是:进气系尽可能多地吸进混合气,排气系尽可能干净地排出废气。其中,作为能量来源的进气系尤其重要。理由很简单:其一,如果没有进气,发动机根本不可能工作;其二,进气是靠气缸的真空度把混合气吸进去的,因为真空度十分有限,故要想增加进气量十分困难;其三,一定排量的发动机,因进气时间非常短,当发动机的转速达到6000r/min时,发动机进气时间仅为1/200s,因此,气缸吸入的混合气根本达不到排量的数值;其四,空气是有质量的,因此活塞在下行时,空气的质量就产生了流动惯性,而不能和活塞同步下行。此外,空气在滤清器、进气管、进气道等处流动时还会遇到相应的阻力。由此可见进气的重要和增加进气量的难度。而要想增大发动机的功率,必须首先考虑增加进气量,以便气缸吸入更多的燃料。在排气量和气缸数  相似文献   

8.
进气歧管是发动机进气系统的主要零部件,对各缸气流均匀性及进气量有直接影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大多会通过管路引入进气歧管,并进入气缸燃烧。通过对进气歧管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及气道试验,研究进气歧管上曲通出气结构对发动机进气流量的影响,对进气歧管曲通出气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相似文献   

9.
FSAE赛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结构参数影响充气效率。文章利用软件FLUENT对进气系统模型进行流场仿真,分析进气系统流场压力、速度等参数分布规律,研究进气歧管流量分布的均匀性,到达优化进气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刘岩 《汽车维修》2011,(3):17-19
进气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改变发动机的动力性。为了改善汽油机的性能,先进的进气控制技术逐渐在汽车上得到应用,其中主要包括动力阀控制、谐波增压控制和可变配气相位控制。这些改变了系统的充气效率,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下面对各系统分别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可调进气涡流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32Z单缸柴油机为平台,研制了电控可调进气涡流系统,包括可调涡流进气道、可调涡流执行机构和基于ADUC812单片机的电控单元。针对发动机的不同工况实现了进气涡流强度的最佳化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最大扭矩工况,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和烟度排放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新型无节气门进气系统--串联气门速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车用汽油机在城市路况下(即中小负荷的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设计了一种由两个串联进气门组成的进气控制系统(SVSC),采用全新的进气控制原理,不通过节气门的操控来降低部分负荷工况下发动机进气损失并提高燃油经济性。仿真计算与试验表明,SVSC 系统可大幅减少发动机部分负荷下的进气损失,并且不需要对发动机的尺寸或结构作较大改动。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车用高速汽油机波动增压进行系统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波动控制进气增压系统及其人控制电路,控制原理进行了介绍。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流动控制进气增压系统,能有效地改善发动机的高速性能。  相似文献   

14.
进气温度对乙醇燃料均质压燃燃烧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自行设计的进气温度控制系统,在一台由CA6110柴油机改造而成的均质压燃(HCCI)单缸机上进行了进气温度对乙醇HCCI燃烧影响的试验研究。研究发现,在每个工况下都存在一个对应于最大热效率的进气温度,称之为最佳进气温度(PIT),得到了发动机转速、过量空气系数和最佳进气温度间的MAP图。当实际进气温度低于最佳进气温度时,混合气燃烧不及时,指示效率下降;实际进气温度高于最佳进气温度时,混合气燃烧提前,压缩负功增大,指示效率下降;只有当进气温度处在最佳进气温度时,才有最大的指示效率。  相似文献   

15.
电喷汽油机可变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发动机一维气体流动模拟程序,对某电喷汽油机进气系统的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对该汽油机采用的可变进气系统的歧管直径和长度、控制阀开关的切换转速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与原机相比,经优化设计后系统的充气效率最大增加幅值大于11%,且改变了充气效率随转速的变化趋势。分析了配气正时对可变进气系统充气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组合进气道布置位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柴油机切向/螺旋组合进气道进气系统进行了稳态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组合气道的流动特性,为进气道位置优化提供了依据;在不改变原机气道形状的基础上,通过稳流试验确定了最终进气道位置的优化方案,证实了流动数值模拟在气道优化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阐述进气加热对发动机低温起动的重要意义,介绍电控发动机对进气加热的应用,对博世电控系统的进气加热控制予以概述;重点描述进气加热系统的检测,并在潍柴电控发动机上对进气加热系统的控制逻辑及检测策略进行验证;详细分析进气加热过程及加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一维-三维耦合仿真的进气系统优化方法,此方法兼具CFD对进气系统三维流动特性准确描述与一维仿真对内燃机进气系统全局控制的优点。建立了进气歧管三维模型,采用GT-Power软件进行缸内工作过程模型仿真,根据试验数据标定仿真模型。通过一维-三维耦合仿真计算得到进气歧管各转速下的流动参数,以此作为CFD仿真的边界条件,优化进气歧管的结构参数。通过整机试验对进气歧管流动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进气歧管设计。  相似文献   

19.
进气歧管为发动机进气系统主要零部件,担任着向发动机各个气缸引入混合新鲜空气的作用,同时决定发动机各个气缸充气均匀性和进气效率[1]。而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大多会通过管路引入进气歧管,并进入气缸进行燃烧。文章通过进气歧管的曲通均匀性分析及冬季试验研究了进气歧管上不同的曲通结构对发动机节气门体处结冰的影响,对进气歧管曲通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车用柴油机谐振涡轮复合增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所开发的适合于车用柴油机的脉冲振废气涡轮复合增压系统,对复合增压柴油机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普通涡轮增压柴油机进行了对比,在较宽广的转速范围内测录了进排气管系中压力波动,充量系数及发动机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对改善增压柴油机低速性能和烟度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