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影响沥青路面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提出基于结构层寿命递增的沥青路面耐久性设计方法,并通过寿命递增对沥青路面各个结构层的使用寿命进行合理设计,进一步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从而满足公路工程耐久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趋势外推法、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三种基本的公路运输量预测方法,并运用这三种方法对江西省的公路货运量进行预测,同时根据统计口径调整的预测处理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调整,最终取三种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预测结果数据.  相似文献   

3.
腐蚀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可靠性理论,提出了一种预测管道腐蚀剩余寿命的新方法,即管道腐蚀可靠性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腐蚀管道的失效状态函数、腐蚀速率等变量的概率分布模型、管道失效概率和可靠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管道所处地区级别和风险等级给定目标可靠度,确定管道的腐蚀剩余寿命。运用此方法预测了新疆采油一厂红浅注汽管道的腐蚀剩余寿命,为该管道腐蚀检测周期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车-路相互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文章基于离散元方法,利用PFC软件建立沥青路面的三维数值模型,施加车辆荷载,模拟分析车辆与道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结论为:(1)沥青路面在荷载的作用下,随着路面深度的逐渐增加,竖向位移值和竖向正应力均逐渐减小,且在静荷载的作用下,各结构层的竖向位移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然后趋于稳定;(2)沥青路面在振动荷载的作用下,各结构层的竖向位移和竖向正应力变化曲线均呈现半正弦形,在振动荷载施加完成后,路面的竖向位移并未恢复为零,这部分残余变形可被视为车辙产生的原因;(3)沥青路面在移动荷载的作用下,当荷载逐渐接近监测点位置时,各结构层的竖向位移和竖向正应力逐渐增大,反之则逐渐减小,且随着路面深度的增加,竖向正应力值逐渐减小,但应力响应时间逐渐延长。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性,确保车辆通畅、安全运行,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预测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因素;其次,解读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通过构建安全预测模型、实施指标评价方法,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预测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分析车辆行驶轨迹获取方式,以及车速离散度、紧急加速或减速行为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实际影响。研究取得预期成果,可实现对交通安全的有效预测与评价,能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路客运量预测是为了超前掌握公路客运量的发展趋势、特征和规律,有助于公路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文章使用基于时间序列和回归分析的组合预测方法,对公路客运量进行预测。首先,分别使用单项预测方法进行客运量预测;其次,在对倒数权系数与合作对策权系数确定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根据单项预测方法或者给予预权的组合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的平均预测误差绝对值和平均预测误差平方对预测组合的权重系数进行确定,并进行组合预测;最后,根据预测有效性判断标准,分别对比不同单预测方法之间、基于不同权系数确定方法的组合预测方法之间以及组合预测和单项预测方法之间的预测有效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方法预测结果的有效性较多数单项预测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管道腐蚀,减小管道腐蚀速率,对腐蚀机理开展研究,以进一步预测管道腐蚀速率与趋势。通过分析管道腐蚀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结合现场管道运行工况、输送介质组分分析及管道腐蚀产物测试结果,确定管道腐蚀主要为CO2腐蚀,从而合理选择腐蚀预测模型。通过对CO_2腐蚀预测模型与计算公式的分析,利用软件建立管道腐蚀预测模型,找到管道腐蚀速率范围与位置,进而确定腐蚀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TransCAD软件OD矩阵反推功能,结合实践经验及国外相关资料,介绍了在城市新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过程中周边道路交通量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通常是综合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通量增长不仅取决于自身发展,而且与通道内其他方式客货需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准确把握综合运输通道需求总体水平将有助于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本文提出的方法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首先预测通道总的客货需求,然后根据通道客货方式的运输服务水平预测各方式在通道中的比例,最后利用公路客货需求进行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此外,本文以区域间的客货交流量、运输时间和运价为样本数据建立了用于方式划分的集计logit模型,并通过比较模型值和实际值检验了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对灰色系统理论进行了改进,在灰色系统计算的解中加入改进因子,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因子的客运量灰色预测方法,并通过加入节点重要度,将市域客运量分配到各个主要车站,最终得到规划年目标城市的客运站客运规模。通过对贵阳市客运总量的核算,证明了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并且利用节点重要度,计算得到了贵阳市2020年各主要客运站的客运规模。基于贵阳市各主要客运站的客运规模以及重要程度,通过引入新的思路,对主要客运的布局、功能进行规划,最终得到了贵阳市2020年公路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1.
依托于北京轨交8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基于Peck理论和预测建筑物沉降的刚度修正法,通过对现场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北京旧城地区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和古旧平房群沉降规律,并提出了适用于盾构施工下穿古旧平房群的沉降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升城市道路智能交通控制和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交通流时空特性角度出发,提出基于优化双线性递归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交通流量预测方法。该方法有效结合双线性多项式快速准确求解和递归神经网络的动态校准的特点,采用粒子群算法实现冗余神经元和权值的动态剪枝过程,提升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预测精度。采用视频数据对算法进行训练和实验,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道路交通流量的准确预测,交通流量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满足实际交通管理和控制的数据精度要求,同时算法的收敛速度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为例,应用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路网交通运行态势,并评估预测结果,对比HMM、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模型三种预测方法的准确率和误差,所提出的HMM预测模型不仅能从整体上预测路网交通运行态势的态势值,且准确率更高、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面弹性地基梁理论、修正纵向等效连续化模型以及浆液环向充填理论,在考虑上浮力时变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考虑了盾构施工步叠加效应、浆液压力分布和盾构台车的影响,构建了管片上浮预测模型,讨论了现有研究中浆液未凝固区域等效地层抗力系数的两种计算方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双面弹性地基梁修正计算方法能够较好体现周围土层对管片的抗浮作用;浆液未凝固区域的等效地层抗力系数采用盾尾区域和浆液凝固区域的等效地层抗力系数取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际项目,对区域性公路路网改造提出了一种适合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种随机数学方法预测隧道涌突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涌突水灾害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灾害,准确预测涌水量的大小对于保证隧道施工、降低隧道施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例研究,分别利用理论计算法和层次分析一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与实际发生的涌水量对比,理论计算法操作简单,但预测不够准确.随机数学方法考虑影响隧道涌突水多方面因素,并用权重来控制各因素对隧道涌突水的影响程度,预测结果和实际发生的涌突水能较好地吻合.由此证明了层次分析一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CO2腐蚀过程复杂,难以利用实测数据有效预测腐蚀速率问题,文中以腐蚀形貌图像为对象,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预测模型,实现对CO2腐蚀速率的预测。对N80钢的CO2腐蚀图像进行灰度处理、灰度增强及二值化处理,提取蚀孔数目和孔蚀面积。经计算获得孔蚀密度及孔蚀率,结合工作温度及CO2分压作为腐蚀速率预测的四维特征向量。以SVM构建预测模型,经测试,可准确预测CO2腐蚀速率,并与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自2010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系统建设以来,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系统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国31个省市四级架构的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目前对各运输企业在系统使用效果方面缺少完善公正的评价方法.本文重点研究了企业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评价方法,从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指标权重等方面建立了企业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会展中心作为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公共服务业建筑类型,具有客流规模大、瞬时客流特征明显等交通特点,在此类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大型展会期间客流进行准确的预测,为会展建筑的规划设计,以及配套交通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数据的支持。基于对长春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的实践,探索一种支撑大型展会客流预测方法。在对国内大型会展案例中客流类比分析的基础上,以客流规模预测为目标导向,建立以会展客流分类和相关出行链分析为基础的会展客流规模预测方法,推导出会展客流规模、客流构成、到达时间分布等关键指标预测,为后续同类型的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