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构件双向循环往复加载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10根钢筋混凝土的单调、单向往复、双向循环往复的加载对比试验,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双向循环往复的加载下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恢复力特性等进行了研究。为确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损伤模型参数及双轴非弹性滞回模型参数等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钢筋混凝土梁收缩试验研究较欠缺,相应公式未得到验证的问题,设计了2根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梁收缩试件,测试了2 d和4 d龄期钢筋处的收缩应变,分析了既有钢筋混凝土柱和梁收缩公式的差异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受钢筋约束影响,钢筋内会存在12.6 MPa的压应力;混凝土徐变会降低34%的收缩应力;受拉和受压侧钢筋配筋率和重心距中性轴距离差别越大,钢筋混凝土梁拉、压侧钢筋收缩应变差越大;对此类钢筋混凝土梁设计时,考虑受压和受拉区不同配筋形式的钢筋混凝土梁收缩公式的计算结果较其他公式结果小,且与试验吻合较好,需考虑收缩应变引起的曲率和应力重分布效应。研究成果可为准确预测钢筋混凝土梁的长期变形和钢筋应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9根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进行了疲劳荷载作用下平截面假定的验证,分析了其挠度随着疲劳荷载循环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高强钢筋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刚度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板在使用周期内早期破坏的原因,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梁板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受火冷却作用对混凝土连续梁承载力的影响,对3根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用有限元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参数分析,提出了受火冷却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极限荷载的简化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受火冷却后,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跨中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刚度均下降,承载力降幅明显低于刚度降幅;在受火120 min内,配筋率对受火冷却后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承载力有显著影响,而受火时间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有限;按照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的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极限荷载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特征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加载破坏的声发射试验,通过有限元计算确定荷载范围以及不同梁的加载应力与应变变化规律。试验加载过程中测试梁上控制点处的应变及声发射信号,通过应力变化及外观观察,记录梁的受力状态和裂纹产生的条件,通过分析试验全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能量时程图,得到简支梁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特征、频率分布范围及特点,以及不同特征简支梁破坏过程中声发射能量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声发射技术监测混凝土梁的状态及损伤破坏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3种配筋率钢筋混凝土梁(RC梁)进行受弯试模拟,重点探究其破坏模式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少筋梁由于承受拉应力的能力不足,致使梁开裂即破坏,毫无征兆;超筋梁由于主拉应力大于主压应力,导致受压区混凝土突然被压碎致使梁整体破坏.上述二者均属于脆性破坏,工程应用中应尽量避免.适筋梁梁底边缘混凝土率先开裂,钢筋承受拉应力,裂缝逐渐蔓延至受拉钢筋屈服,之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有明显的破坏征兆,既发挥了钢筋的抗拉能力,也发挥了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3种不同的加载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同时依据工程实例,对吊废梁加载快速检测的内力计算、加载力值、加载程序、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阐述,并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选取一片梁对常规加载方式与悬吊废梁加载方式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在服役期间变形随机性的变化规律,利用蒙特卡洛抽样与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法,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非线性变形的随机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经典试验梁进行受力过程弯曲变形的随机分析,并对钢筋混凝土截面配筋率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梁体变形的变异性是变化的;当荷载在开裂荷载高概率区间内时,梁体变形的变异性最大;不同配筋率的梁体变形的变异性有明显差异,配筋率越低,变异性越高.随着荷载的增大,梁体变形的变异性逐渐减小;当荷载接近正常使用极限时,变异性趋于稳定,此时不同配筋率的梁体变形的变异性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粘贴碳纤维布的层数、粘贴方式,进行了4根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和2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加固可以较大的提高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延长混凝土梁的使用寿命;粘贴碳纤维布的方式以及粘贴层数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抗疲劳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静载裂缝宽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静载作用下的高强钢筋混凝土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验证了高强钢筋混凝土梁能够更好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并将高强钢筋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对平均裂缝间距计算提出了新的建议。经检验计算表明,改进后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主要是以坑塘径小桥为背景,对桥梁进行设计分析,提出钢筋混凝土预制梁静载试验模型,并对静载试验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现场静载试验证明了梁的施工质量是合格的,同时验证此钢筋混凝土梁设计理论与现场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参数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1]中10根钢筋混凝土柱试验的基础上,分析单调加载线、强度衰减等在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特性,并确定了双向损伤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4.
在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不可缺少的结构体系,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物的安全,也是保证工程主体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在长期施工实践中对钢筋混凝土梁常见裂缝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和攻关,现对其裂缝形成原因、防治及处理方法和措施归纳如下,以供大家参考和共同探讨.正确的处理钢筋混凝土裂缝.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对比试验,详细分析了在锚固方式和锚固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玄武岩纤维布粘贴层数对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刚度、破坏形态和裂缝发展情况的影响。体现了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桥梁工程中的良好应用前景以及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中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进行化简,得出矩形截面梁裂缝宽度进行了计算公式,供工程设计时使用。  相似文献   

17.
既有钢筋混凝土梁时变可靠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既有结构时变可靠度计算理论和现行规范计算公式, 考虑混凝土损伤和钢筋锈蚀以及材料强度随时间劣化的情况, 建立了既有钢筋混凝土梁(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的时变抗力计算模型, 给出了既有钢筋混凝土梁的时变可靠度指标, 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加固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实例结构动态可靠度指标为1.56, 承载能力属于d级, 这与现行可靠性鉴定标准的评级相吻合, 因此, 计算模型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8.
以大连南部滨海大道工程主桥主跨径为460 m的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基于相似性原理,采用铝合金、细钢丝、细钢丝绳、锚枪、铆钉、方钢管等材料和工具加工制作了1∶50的全桥模型.本模型铝合金杆件之间采用铆钉连接,弥补了以往焊接方法时工艺复杂的缺点,引入相似调整系数这一概念,解决了大缩尺模型配重大、加载困难的问题.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铆钉连接是可靠的,引入相似调整系数是合理的,该模型的成功制作完成将为后续试验提供基础,并将为实桥的施工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破坏的仿真研究较少,通过对材料组合模型、材料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以及模拟单元方面进行比选,选择较有利于真实描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模型,利用悬臂梁的破坏过程来分析研究斜截面破坏,并对试验结果在破坏形态、极限荷载和竖向位移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在模型选择准确的情况下,有限元分析能够较好地揭示梁斜截面破坏的过程和状态的结论,为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真分析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破坏的仿真研究较少,通过对材料组合模型、材料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以及模拟单元方面进行比选,选择较有利于真实描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模型,利用悬臂梁的破坏过程来分析研究斜截面破坏,并对试验结果在破坏形态、极限荷载和竖向位移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在模型选择准确的情况下,有限元分析能够较好地揭示梁斜截面破坏的过程和状态的结论,为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真分析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