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固定全自动极坐标和固定全自动极坐标差分变形,提出了监测中的2种技术方案,推导了2种监测方案的精度估算公式,并对精度估算公式进行简化,用模拟数据进行了精度估算。研究了差分测量的原理和提高精度的方法,分析了2种监测方案的优缺点。分析表明: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固定全自动极坐标差分变形监测技术方案是高精度自动变形监测中的最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2.
宝天线105隧道裂纹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宝天线105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研和对隧道裂纹长期监测的基础上,论证了105隧道围岩体是松动岩体,松动岩体长期蠕动是隧道裂纹变形的实质。而应力松弛、地表冲刷、崩坍、滑坡、地下水作用和隧道施工等是隧道裂纹变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邻近建筑结构的安全,对地铁隧道深基坑施工阶段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了某地铁隧道通风井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沉降监测系统,对风井开挖施工现场地表和深度方向监测的长期沉降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工阶段施工点的沉降在允许的变化范围内稳定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武九客运专线盛洪卿隧道施工现场监测资料的研究,结合数值分析论证了该隧道河侧采取回填反压变更设计的科学性,并探讨了隧道施工监测的新方法.指出隧道施工监测对于隧道施工质量的提高和运营安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及全站仪对边测量法在公路隧道监控量测中的应用及精度标准进行研究,提出一套精确高效且快速方便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案。探究表明,在一定距离范围内高精度全站仪代替水准仪和收敛计用以监测隧道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具有可行性,且满足精度要求。以山东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进行施工监测实践,采用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并与电子水准仪挂尺法反复验证,根据隧道拱顶沉降监测分析,得出在利用全站仪后方交会法测量期间前视与后视距离为100m时,实际误差≤0.5mm。在隧道周边收敛监测中,通过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及全站仪对边测量法,以收敛计技术测得的数据作为实际收敛值进行校检,得出高精度全站仪隧道周边收敛的两种监测方法均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大断面与小断面误差基本一致,说明全站仪的两种周边收敛监测方式能够适应隧道施工的各种工序,且直接使用对边测量法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收敛值。 相似文献
6.
以离军高速公路黄土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地表沉降、地质和支护状况、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进行了现场监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隧道围岩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了黄土连拱隧道三导洞法施工的围岩变形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隧道Ⅳ类围岩比Ⅴ类围岩变形小,围岩稳定较快;三导洞施工法开挖中、左、右导洞和断面开挖时,围岩应力一直处于重新调整中,变形也在不断变化,且施工中开挖顺序对围岩变形有很大影响,在洞室开挖施工中,要密切注意拱腰及拱顶的变形情况,加强Ⅴ类围岩监测,及时进行临时支护,尽早完成右洞初期支护,以防变形过大而围岩失稳;影响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的主要因素是黄土的工程特性和地质工程环境. 相似文献
7.
广西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发达隧道因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隧身结构受到浅埋、偏压、滑坡、地下水等不良地质的综合作用,开工前设计补充技术措施,掘进后时地表、洞身结构跟踪监测,积累了完整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掘进100多米后,考虑山体、地表、洞身严重变形等情况,再次采取补强措施,使隧身变形情况得到控制,保证了结构质量和工程的顺利开展,可为同类地形、地质条件的隧道选址、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西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发达隧道因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隧身结构受到浅埋、偏压、滑坡、地下水等不良地质的综合作用,开工前设计补充技术措施,掘进后对地表、洞身结构跟踪监测,积累了完整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掘进100多米后,考虑山体、地表、洞身严重变形等情况,再次采取补强措施,使隧身变形情况得到控制,保证了结构质量和工程的顺利开展。可为同类地形、地质条件的隧道选址、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爱霞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13,(Z1):21-23
沪昆客专林家屋基隧道横洞进入正洞施工后,多次发生大变形。本文分析了导致其发生变形的因素,详细介绍了处理变形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对以后类似隧道产生变形的处理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陈军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1):102-106
偏压隧道一般位于风化破碎岩层、堆积层、冲积层或坡积层等较松软地层,埋深往往较浅,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洞顶下沉较大,难以形成自然平衡拱.通过研究广珠铁路江门隧道典型断面围岩周边水平位移、拱顶沉降和地表沉降的实测数据,分析了隧道开挖引起围岩变形与破坏特征.分析表明,周边水平收敛和拱顶沉降均为开挖初期变化速率较快,开挖一段时间后变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基于ADINA的隧道开挖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D INA对隧道开挖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AD INA自带的单元生死功能动态模拟开挖支护过程,对比全断面开挖法与上下台阶法开挖两种施工方法,分析两种方法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结论是两种方法产生的变形均向洞内收缩,拱顶Z向位移变化较为接近,两邦Y向位移是全断面法大于上下台阶法;此外,对锚杆的位移变化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两种施工方法对洞周围岩变形的影响,此时锚杆均受拉,起悬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盛海洋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33-40
通过岗上隧道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和围岩分级与变形观测研究,建立地质先导,轻便物探仪器探测,必要时采用钻探验证的快速地质超前预报施工模式;对隧道围岩变形发展趋势,施工方法和进度的超前预报提出科学预测和建议;为隧道工程实践中围岩变形问题的解决和隧道围岩变形的防治措施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15.
结合工程实例对铁路隧道施工过程的变形监测方案进行分析,由于基准点的位移导致变形观测数据出现系统误差,应选取稳定点作为基准点,保证观测数据的正确,并应用GPS技术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变形监测技术的不足,论述了采用GPS技术进行大跨度桥梁几何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变形监测过程中GPS基准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布置、监测网的组建与优化、观测精度与观测周期的技术要求,以及变形观测完成后数据的粗差剔除和精度评定,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统计模型进行桥梁关键点变形分析与预报,从而为大跨度桥梁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土地区修建的各类隧道,由于地质、环境、荷载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结构劣化。时间序列分析理论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并被应用于工程技术的许多领域。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观测的黄土地区隧道位移的测量数据,研究了简便准确且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隧道监测数据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时间序列ARMA模型,并对隧道截面的量测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对黄土地区公路隧道位移变化量进行了预报。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简便性和合理性,可以用于隧道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健康状况预测中,及时判断异常情况以便采取有利的预防和补救措施,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BOTDR光纤应变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从结构分析出发,论证了基于BOTDR的结构健康监测及诊断技术应用于隧道结构安全监测的可行性。结合实例对隧道结构健康监测及诊断系统的组成部分(光纤传感器、信息采集与处理、健康诊断、安全评估)进行了应用研究。最后列出了基于BOTDR的健康监测及诊断系统在隧道应用中取得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20.
陈伟盛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22-26
山区道路工程会遇到很多施工难点,如在富水条件下,砂岩地层隧道开挖极易导致围岩变形.本文以揭惠高速小北山一号隧道富水段围岩变形段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该工程隧道的概况和围岩地质状况,通过数据模拟方式,深度研究富水段围岩变形特征,提出围岩变形控制方案和控制重点,且针对围岩大变形提出了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