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系统地研究分析既有铁路运输系统点线能力的协调问题,做好运输规划、设计与实现系统最优运营的重要环节。运用大系统控制和耦合协调优化的理论方法,以系统结构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对既有铁路运输系统点线能力协调的目标、原则进行论述,从理论上提出协调优化的算法思路和求解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2.
点线啮合齿轮传动的理论体系与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点线啮合齿轮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其传动的参数选择和几何尺寸,通过实验验证和工程应用,发现点线啮合齿轮传动与常规的渐开线齿轮传动相比,具有跑和性能好、磨损小、效率高、噪声低、承载能力大、强度高、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起重运输机械新型传动装置——点线啮合齿轮减速器,并对中硬齿面点线啮合齿轮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噪声情况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表明点线啮合齿轮传动和常规的渐开线齿轮传动相比,具有承载能力大、强度高、噪声低等优点,并且新型减速器的效率可以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将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雯 《交通与运输》2009,25(3):28-29
为实现2020年铁路网发展目标,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在路网总规模扩大的同时,突出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和煤运系统的建设,提高路网质量,扩大运输能力,形成功能完善、点线协调的客货运输网络。  相似文献   

5.
以创建交通文明建设载体,取得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创建交通文明行业的主要做法是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点线拓展,整体联动;强化监督,纠建并举等。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交通是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促进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区域范围内构建一个海陆空立体化、点线协调的综合运输体系,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枢纽,对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高地,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编组站作业协调性包括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能力协调以及整个编组站到解系统与区间的点线能力协调。结合向塘西编组站的具体实例,对其能力协调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编组站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编组站与线路之间的能力协调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既有设备,达到最佳的运营效果。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G111公路齐齐哈尔至嫩江段的高速公路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G111公路齐齐哈尔至嫩江段的高速公路绿化的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及种植特色。总体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充分考虑实地实情,点线结合,注意重点突出,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我国繁忙干线开行5000t重载列车编组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重点分析了开行重载列车对编组站作业的影响,详细验算了开行重载列车后编组站的通过能力、解体能力、编组能力以及车辆停留时间和列车作业时间的变化,并分析了不同重载车流组织方案对编组站分工和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实现点线能力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兰武线既有现状出发,针对海拔高、坡度大、列车运行速度低、运输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就实现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的同步提高,满足旅客列车提速的需要,提高点线协调能力等方面,对各种限制坡度方案特点进行了详尽地分析、研究和论证。其研究分析方法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对山区铁路的最大坡度选择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春霞  王刚 《城市交通》2005,3(2):47-50
城市中的广场和道路作为城市的共同组成单元,二者之间构成的点线交融的关系对城市空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对二者的关系又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从动态的观点出发,以发展的思维研究了基于城市空间形态的道路交通与广场的互动关系。以景德镇市人民广场及其与周边道路的关系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加以具体分析,以期找到城市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之道。  相似文献   

12.
在船舶靠泊操纵仿真中涉由于船舶不能视为质点运动,因此船岸距离的计算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点线距离,而应该用多边形间距方法进行计算,本文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专门研究,找到一种将计算与判别合二为一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能避免坐标的组合判别,减少出错可能,而且简单易用。经仿真实践中使用,证明其能正确有效地完成多边形间距离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船舶靠泊操纵仿真中,由于船舶不能视为质点运动,因此船岸距离的计算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点线距离,而应该用多边形间距方法进行计算。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找到一种将计算与判别合二为一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能避免坐标的组合判别,减少出错可能,而且简单易用。经仿真实践使用,能正确有效地完成多边形间距离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铁路网重空车流径路整体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铁路车流径路呈树形结构的特点,将分车种的空车调配纳入车流径路的优化体系,同时在满足点线能力限制的前提下,以重空车流整体走行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了车流运行径路的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空车调配过程中的车种代用因素,对模型进行扩展,描述了铁路网重空车流的分配方案.最后,以我国东北部分区域路网为案例背景,通过优化求解,获得了满意的车流径路方案和空车调配轮廓方案,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空车调配优化直接影响铁路运用车辆使用效率和市场需求满足的程度.从实时性优化调整角度,通过定义配空弧与装运弧,确立了配空和装运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形成空车调配服务时空网络.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决策阶段内收益、成本、服务能力等因素,以空车调配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空车调配的多时点优化模型.最后以粤东地区空车调配为案例,对所构建模型进行验证.案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空车调配时空网络构建方法,有助于综合考虑收益、成本和点线能力等因素,以及降低问题的难度,可为空车调整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多层级物流节点布局对物流系统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提出物流网络简化处理策略,结合实际物理网络结构,以最短路径、共同弧段及通道运能三要素为重点构建了多层级物流节点的网络拓扑;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层级物流节点的最大服务半径、服务能力及成本等属性,系统性考虑节点及通道运能,构建基于点线能力约束的多层级节点协同布局优化模型;结合模型决策变量特点,利用改进的和声搜索算法进行求解. 采用实际案例进行测试和应用,进行相应情景分析. 结果表明,模型及算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实际多层级物流节点选址提供一定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铁路车站的到发线能力是点线能力协调工作中重要制约环节。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络日益完善,多线引入的高铁车站增多,车站到发线承担多重功能的情况也随之增多。为合理确定到发线能力,以苏州园区站为例,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车站的能力控制股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的理论计算法或者铺画运行图法所得出的固定数值结论一般具有片面性,而将2种方法结合所得出的结果可以更好地反应车站到发线的能力范围。这种方法既能充分利用车站到发线能力,又能游刃有余地进行运输组织的调整,为将来多线引入的高铁车站到发线能力核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铁路网车流分配是铁路运输组织中的热点研究问题,也是铁路运营管理层面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铁路网车流分配优化问题的内涵及特点,并从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特点进行了综述。在模型构建方面,按照决策变量、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三个角度对既有研究进行分类,并指出决策变量主要依据点-弧模型和弧-路模型两种基本车流分配模型设置,其中弧-路模型的决策变量相对更少,在大规模车流分配模型中更为适用;优化目标通常选择广义费用中的一种或多种,并兼顾运输效益与点线能力协调进行设置;在约束条件的考虑上,大部分模型以传统约束条件为主,根据不同运输需求设置约束条件。在算法设计方面,分析发现启发式算法成为求解大规模路网问题的主要手段,而基于模型松弛和模型分解的精确算法以及基于模型修改的算法也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归纳分析既有研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铁路货物运输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展望了车流分配在模型建立、算法求解和创新方面的研究趋势,可为铁路车流分配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记得小时候学《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被大草原的迷人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所吸引.长大以后,当听到腾格尔荡气回肠的《天堂》后,儿时的梦想时不常地被唤醒.总希望有一天能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亲临茫茫大草原放飞一下心灵.终于,这个愿望随着大金龙草原之旅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9月3日,主题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型阅兵,也是首次在非国庆节日举行的大型阅兵,65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高级别代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应邀出席纪念活动.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都江堰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欧云南有幸应邀前往阅兵现场观礼.这一殊荣不仅让他个人感到自豪,还让都江堰城市公交乃至四川、全国公交为之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