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山岭隧道的施工方法分为以爆破为主导和以机械开挖为主导两种施工方法。本文主要阐述爆破为主导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型顶管隧道作为一种非开挖地下管线敷设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改造中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结合顶管隧道工程的特点,对施工关键技术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处理措施,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南北快速干道工程在建城市公路隧道,建设规模大,难点多。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借鉴部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理念,对隧道工程在结构设计、施工工法、通风井设置、设备用房设计、隧道与管廊合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方案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今后城市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聂晓凯  李永涛 《北方交通》2023,(10):78-81+87
盾构法是当前城市地下隧道施工的一项主要施工工艺。盾构施工过程中遇地下障碍物偶有发生。以天津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复兴门110kv变电站电源线穿越海河隧道工程为例,研究盾构施工中遇地下群桩障碍基础处理方案,从拔桩方案的选择、拔桩施工技术以及桩孔回填技术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盾构掘进中遇群桩障碍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为类似盾构掘进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形式进入多样化发展阶段,城市隧道引领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结合近年来城市隧道爆发式增长进程中,在建和运维项目中的隧道节能与环保技术等调研分析成果,将绿色建筑理念进行延伸,提出绿色隧道概念,并聚焦隧道设计、施工和运维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从隧道毗临空间利用、装配式建造、噪声控制、通风环保、照明节能、地热节能利用和智慧运维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和探索,相关成果能为隧道绿色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人口大量集中为城市公共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大范围地开发地下空间、建造地铁隧道成了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软土中修建地下隧道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管片作为地铁隧道永久支护结构,对隧道结构的安全起决定性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盾构施工技术对城市正常机能影响较小,其在这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现代城市向地下发展的重要施工方法。简单介绍了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的特点和总结了盾构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工程中盾构技术的应用说明盾构施工的优越性。现阶段盾构施工技术将朝着施工断面从常规的圆形向着多元化发展;出洞、长距离施工等等施工新技术得到的开发;隧道衬砌技术也朝着自动高速化和经济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政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地下工程也在逐渐的增加,城市电缆隧道的施工势必会对其周围的既有地下管线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模型,针对管线与隧道走向垂直以及管线与隧道走向平行这两种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综合考虑管线的埋置深度、本身的材质、管径的大小、管线和隧道的水平间距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电缆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地下管线的位移作为指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均会对地下管线的位移产生明显的影响,得出一些规律,为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邓艳 《轨道交通》2007,(2):50-5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展开,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隧道施工方面,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南京、武汉等城市市政建设。尤其在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公路交通网络和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的构建规划中。据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全国计划新建大型越江公路隧道约30条,累计掘进长度66公里。过河、越江和跨海的水底隧道建设任务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采用盾构法施工的超大直径长距离隧道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目前国内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当前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提出改善城市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盾构法是一种在地下挖掘隧道的施工方法,在城市的地下铁路、电力通讯、上下水道和市政设施等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尤其在地铁的隧道中使用的非常频繁。盾构法虽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由于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与轨道网络的不同,使得盾构结构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调整,特别是在穿过地面建筑物的时候,对施工的技术有着很高的考验。本文结合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盾构始发施工技术,深入讨论其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某城市特大型地下停车场出口隧道工程的设计内容,包括隧道总体布置及隧道结构设计、基坑支护方案、隧道装饰设计、隧道附属设施设计等,对于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一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地下空间规划书中提出的"四纵二横"规划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近距离正交隧道施工方法:上下层隧道交叉重叠处零间距施工技术方法,并给出了这种工法的详细施作过程.采用数值模拟软件Midas-GTS,建立了该工法和普通近距离正交隧道施工方法的数值模型.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该工法在控制地表沉降及支护结构变形方面效果明显,对土体的损伤小,适宜北京及类似地质条件的城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隧道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大量的铁路、公路隧道以及城市地铁相继修建。然而,国内外现有抗震规范中关于地下洞室等地下结构的条文都十分简略,难以适应高烈度地震区地下洞室的建设发展。在对以往隧道震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隧道震害破坏的主要形式,并总结影响隧道震害的主要因素,对当前隧道抗减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并且把地下空间当成了一种新的国土资源,即“地下产业”。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采用隧道掘进机进行快速施工。隧道爆破技术虽然早为许多人所掌握,比较成熟,但是其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发展的前途依然光明。本文对钻爆和TBM盾构机施工方法的内容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分析了当前国内隧道掘进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9):170-171
结合隧道工程实际情况,针对穿越高压富水地层的超深埋特长隧道,在掌握隧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隧道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机具设备选型,并对主要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内容涵盖超前地质预报、地下水处理、岩爆预防、隧道快速施工和施工安全监测,其中地下水处理和岩爆预报是研究的重点,可为其他类似隧道提供技术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昆明世博会工程城区地下电缆隧道,为2×2m箱形钢筋砼结构,箱壁厚30cm,一般均在地面下4~5m,为明挖施工.由于是赶工修建,加之其它世博工程及城市高层建筑施工的干扰,使隧道产生裂缝和空洞等损坏现象,影响了隧道的使用功能.如拆除已损坏的该段隧道,将对上层地面建筑及工程本身造成经济和工期损失.经对各种方案的认真比选,决定采用修补加固的方法.现将两个应用粘接技术修补隧道的实例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8.
礼明 《北方交通》2012,(9):117-120
介绍了隧道防坍塌控制技术。隧道防坍技术依靠地下工程施工的经验,利用新技术的集成和优化,推行隧道防坍"二十四字"施工方针,灵活应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十八字"施工方针,贯彻"四项防坍基本经验",充分考虑地下洞室开挖支护的时间与空间效应,可广泛应用于公路隧道工程施工防坍。  相似文献   

19.
将高速铁路车站引入城市地下,必然面临车站内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探讨了隧道长度对车站内瞬变压力等气动效应的影响规律,在分析了站内压力不利叠加时机的基础上,推导了与隧道长度有关的地下车站内瞬变压力不利叠加的判别式,并对不同隧道长度下列车通过地下车站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探讨了影响站内气动环境的不利隧道长度。  相似文献   

20.
郑兰英 《轨道交通》2013,(10):32-35
1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 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是连接北京站至北京西站的重要地下工程。自北京站起,沿前三门大街,经崇文门、前门、和平门、长椿街、西便门桥、天宁寺桥、白云桥、小马厂至北京西站,线路全长9151米,其中隧道长7285米,盾构隧道5l75米。最大开挖深度41米,最小覆土厚度仅1.5米。施工主要采用盾构法、明挖法、浅埋暗挖法和盖挖法等工法技术,其中5l75米盾构隧道为国内城市采用盾构法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的大直径隧道工程。盾构施工先后安全通过护城河、天宁寺桥、西便门桥、地铁4号线宣武门车站、地铁2号线、箭楼、正阳门火车站等重大风险源。盾构法施工无论施工难度、科技含量,还是安全风险、环境保护都堪称国内之最,被北京市称为“最难的,风险最大的在建地下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