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三、从“零”到火炮射程 公元七世纪,中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中,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即把硫磺、硝酸钾和木炭混合配制火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药技术的记载,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唐朝末年(公元九世纪末十世纪初),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当时的火药箭,就是把火药缚于箭头近处,点着后射出,这是一切火药武器的鼻祖!它的出现,是世界兵器发展史上划时代的进步!北宋初年,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将所造的燃烧性海战水战武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之战     
公元1363年7月,在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上,帆影蔽日,刀枪林立,金鼓震天。天空中战云密布。一场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水战即将爆发了。决战前夕激战的双方从阵容上看,实力十分悬殊。处于鄱阳湖内陈友谅的六十万汉军,一色白船,又高又大,联舟布阵。一连串十几里,共有战舰五千余艘,其中包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历史有关水战的封锁记载,大致可分为两型:一是封锁航道;二是封锁港口。而港口封锁,又可分为海港与渡口两种。象《后汉书》所说:公孙述为了防备刘秀从水路进四川,在长江三峡设置了铁索横江,阻挡船舟的往来,就是我国水战中最早也最著名的航道封锁。他如《唐书·高仁厚传》称:韩秀升在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航海     
《航海》2005,(4)
中国郑和 航海时间 公元1405一1433年 意大利哥伦布 航海时间 公元1492一1504年 葡萄牙达·伽马 航海时间 公元1497一1498年 葡萄牙麦哲伦 航海时间 公元1519一1521年中西方航海~~  相似文献   

5.
曹凛 《中国船检》2008,(10):104-106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大概是在两汉之际.在两晋南北朝期间盛行,其时,全国各地寺庙近两千所。在此形势下.公元399年中国僧人法显以57岁花甲之龄去印度取经,公元409年他又去斯里兰卡抄得律经四部,搭乘由罗马去中国的商船回国,中途因故换乘另一外国商船.船于公元413年5月13日登陆山东即墨县海岸。  相似文献   

6.
我国沿海各地多有祭祀护航神的天后宫。但是座落在烟台的天后宫却与众不同,它是在福建建成构件,后用海船运到烟台装配而成,这在我国是十分罕见的。烟台天后宫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开始动工,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相似文献   

7.
曹凛 《中国船检》2011,(4):100-103
中国元代疆域辽阔,与其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密不可分。当时的这支雄师曾令世界很多国家闻风丧胆,但几次东征日本,却屡遭折戟沉沙的命运。究其原因,元军是败于水战,而疏于日本当地气候对舰船和水军的影响,则是导致元军大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公元778年5月27日,一艘庞大的官船缓缓驶离日本大阪的港口。船的尾部甲板上,伫立着十几个中国唐朝使节,他们挥动着双手,向在岸上送行的当地官民致意惜别。他们当中有一位服饰鲜艳、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是这艘船上唯一的女子,这年才十四岁,名字叫喜娘。那是在日本大化革新以后,日本政府为了增进日中两国之间的相互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本中选用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愤》诗作为教材,其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一般教学者认为陆游在西北大散关与金兵作战过,又根据他曾任镇江通判一事,断定他在瓜洲参加了与金人的水战。其实这是错的。陆游作镇江通判,并且在任期中和抗金将领张浚等在长江边指点江山,那  相似文献   

10.
一个离“上帝”很近的人这是发生在五十多年前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公元1931年,著名的瑞士物理学家奥古斯特·皮卡德收到一位中国小男孩的友好来信。这位可爱的小明友问物理学家:“你在天空飞得那样高,那你一定见到上帝了吧?”原来在这年5月,奥古斯特·皮卡德乘坐自己研制的密封舱式气球,成功地升上16000米的高空探险考察。  相似文献   

11.
杨晓航 《珠江水运》2011,(10):80-83
公元15世纪,哥伦布的航海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世纪。而早在此之前的80多年,公元1404年,一个中国人就曾率领船队从苏州出发,七下西洋,航迹远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相似文献   

12.
翻开中国的史册,在东渡扶桑的茫茫海路上,岁月铭记着串串不畏艰难、传播友谊的佳话。 鉴真,唐代高僧。公元742年,受日僧荣叡、普照等之邀东渡,几经艰难挫折,六次航行,终于在公元753年,率人抵达日本九洲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洲南部)。翌年,在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戒法,开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先河。鉴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代,曾有过很多航海家,但唯有郑和被后世所铭记,成为了中国古代航海的标志。而其他的航海家,都没有被历史所记住,这些伟大的名字连同中国的航海文明被传统文化、黄土文化、农耕文化所扼杀、所掩盖。为什么只有郑和永垂青史?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这一年三保太监郑和整整60岁,距离他上一次带领船队下西洋已经过去了10年,而那个愿意倾全国之力资助他远航的皇帝明成祖朱棣也在7年前驾崩了。这7年间,郑和就一直闲居在南京,忍受着关于"下西洋劳民伤财"的指责。  相似文献   

14.
提起中国航海史,没人会不提到郑和,600年前,即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起,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舰队。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8年,航程经东南亚印度洋,  相似文献   

15.
文化     
《珠江水运》2013,(Z1):72-73
《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相似文献   

16.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这是大家熟悉的。在一千多年前,这位僧人能不畏风浪,终于渡海成功,至今仍鼓舞着中日两国人民。鉴真东渡八十年后,唐文宗开成三年(日本承和五年,公元838年),日本第十八次遗唐使藤原常嗣来唐,圆仁作为学问僧随行。他先就学于扬州,后在长安深造。居住中国达九年之久。他归国后写了《入唐求法巡礼记》,内中详细介绍了唐代时江苏沿海地理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造船业拥有超过7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造船业的上一次高峰是在明朝,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郑和带领一支庞大的船队完成了7次远洋考察(公元1405年左右).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造船业在航运市场大繁荣的背景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法显创西行天竺求法之先河法显(公元约337—422年)为东晋名僧,本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县)人。在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和同学慧景、道整等人从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及今新疆境,转而南下,经印度河流域入恒河流域,在北、西、中、东天竺等地旅行和定居学习,为中国僧人西行天竺留学求法的先驱者。东晋义熙五  相似文献   

19.
利润Vs·政策     
中国造船业拥有超过7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造船业的上一次高峰是在明朝,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郑和带领一支庞大的船队完成了7次远洋考察(公元1405年左右)。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造船业在航运市场大繁荣的背景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远洋航务》2008,(8):28-28
中国造船业拥有超过7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造船业的上一次高峰是在明朝,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郑和带领一支庞大的船队完成了7次远洋考察(公元1405年左右)。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造船业在航运市场大繁荣的背景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