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立交构造物逐渐增多.高强度水泥混凝土也更多的在高速公路构造物中得到了应用。高强度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作为高强度混凝土又具有其独到的不同之处,以及更加高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立交构造物逐渐增多,高强度水泥混凝土也更多的在高速公路构造物中得到了应用。高强度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刘淑艳 《交通标准化》2014,(19):142-145
以承秦出海公路辅线改建工程建设项目高强度梁板预制为例,详细阐述了高强度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配合比方案的优选、配合比设计及高强度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可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高强混凝土在预应力箱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强混凝土在沿海高速公路大碱连接线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并以东尖坨大桥为例.阐述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产生过程.以及粉煤灰在高强度混凝土中应用.以供应考虑。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该在保证设计强度和施工和易性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本文为笔者在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东线工程收费广场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中掺适量的粉煤灰,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降低工程成本。重点探讨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及在张石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表面层是影响路面质量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依据赣定高速公路C段沥青面层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技术的实践经验提出的施工关键点,经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文清 《北方交通》2004,(10):16-18
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对高强度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以期能对路桥事业的发展浪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夏汾高速公路施工中的研究应用,提出了滑模施工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直接抵抗车辆荷载所引起的磨耗、剪力以及阳光辐射,所以对混凝土性能指标要求较高。通过对吉林至江密高速公路上面层配合比设计的试验、分析,希望我们今后路面施工中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路桥梁、构造物外露部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常规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采取如模板贴面、设计密实型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和养护等特殊控制措施。形成光面砼,不仅提高混凝土工程内在质量,同时增强结构外观美感。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某高速公路ARAC-13型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为例,阐述橡胶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对高强度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以期能对路桥事业的发展浪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路混凝土护栏滑模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关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混凝土护栏滑模施工经验,分析护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关键技术指标及滑模施工过程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并提出质量控制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结合吉林至江密峰高速公路建设实际,介绍了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外加剂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水泥混凝土板断板及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阐明了施工中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曲陆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实践,对采用滑模施工在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摊铺工艺和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主要质量缺陷及处理办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工程试验过程中发现,有些高强度混凝土桥梁在施工中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很勉强,还有些桥梁混凝土出现了干缩裂缝、蜂窝、孔洞等,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高强度混凝土的配制在施工中,由于原材料及施工条件以及试验条件等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造成混凝土质量上的波动。本文在列举高强度混凝土配比设计计算过程中,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泥混凝土构造物外观色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对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生产方式、质量控制等一些参考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1混和料配合比调整控制 在河南周(周口)沈(沈丘)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设计分别为下面层AC-25(Ⅱ)型、中面层AC—20(Ⅰ)型及AK-16A型抗滑表面,其设计厚度分别为6cm、5cm及4cm。由于表面仅4cm,沥青混凝土中集料级配组合非常重要。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集料最大粒径与铺筑厚度比为1:2.5~1:3之间为宜,由于设计仅4cm,又不能改动设计,故在施工配合比设计时,一方面将粗集料粒径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20.
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保纤维混凝土强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配合比设计中影响纤维强度因素的试验分析,为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借鉴依据,便于确定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