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概念辨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克跃 《城市交通》2012,10(5):62-67
国家现行规范对道路红线宽度的定义不够明晰,时常陷入争议.首先,指出城市道路具有城市交通、工程管线走廊、市政公共设施布设和城市街景营造等综合功能,界定城市道路红线宽度为满足城市道路综合使用功能的最小占地宽度,城市道路宽度为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最小占地宽度.其次,基于城市道路功能构成,提出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的计算方法.最后,提出关于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和道路两侧用地退线规划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黄浦区三甲医院周边违法停车、道路拥堵现象突出,在交通大整治期间采用疏堵结合的策略"补短板",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三甲医院周边交通现状分析1.医院周边道路狭窄,人车混行严重黄浦区绝大多数道路较为狭窄,红线宽度小于18米的道路占路网总长64.3%,小于12米的占36.5%。三甲医院周边道路普遍狭窄,如仁济医院(浦西院)出入口连接的山东中路红线宽度仅9.2米,其中车行道宽度6米,且机非混行,两侧人行道宽度仅为1~2.2米,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模由相交道路红线切角决定,交叉口红线切角值大小应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在对安全停车视距和视距三角形计算原理进行建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对交叉口4个方位红线切角值统一处理的方法。并结合成都市不同红线宽度道路横断面组成和设计车速,对相同红线宽度和不同红线宽度道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红线切角值的取值方法及过程进行详细论证,最终得到道路平面交叉口最小红线切角值。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以及各大城市的机场高速等公路,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小客车,随着城市中的小客车的数量迅速增加,交通量的需求与有限的道路宽度的矛盾愈加明显.研究小客车行车道的合理宽度,用以压缩车道宽度,增加车道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我国现有道路的行车道既供大型车辆使用,同时也服务于小客车.所以行车道宽度的拟定也是综合考虑各种车辆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以及各城市的机场高速的服务的对象从原来的混合交通,越来越趋向于小客车.高速公路为了提高运行效率,保证小客车的行驶安全,规定超车道专门服务于小客车,禁止大货车驶入.从上述方面来看,研究适用于小客车行驶的行车道宽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京塘路(103国道)为国家干线公路.公路等级为~级公路.全长196公里,连接北京天津塘沽.其中通州区境内路长32.9公里。京塘路始建于1955年道路,路面宽度6~7米,路基宽度12米。其先后历经了1983年道路大修(改建为一级公路.路基宽度为24米.路面宽度为22米)、1988年大修(加铺一灰碎石和沥青混凝土)、1998年罩面维修、2006年杨堤村到大柳树桥段(K40+760~K47+860)稀浆封层罩面等4次维修.提高了道路等级,路面运营状况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6.
不同通道宽度条件下汽车驾驶员注视点分布规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分析驾驶员感知-判断-操作行为模式,对驾驶员在通过不同通道宽度障碍物时的动态视觉进行研究。用眼动仪等设备记录了驾驶员在通过设定障碍物间的通道宽度时眼睛注视点的变化和相应的车辆行驶速度,分析了在7.04、.4、3.5、3.0和2.0 m五种通道宽度条件下驾驶员注视点变化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显示,无障碍物时,对应通道宽度为7.0 m,驾驶员注视点在车辆前方较远处和道路的中央区域;通道宽度较充裕时,对应通道宽度为4.4和3.5 m,驾驶员注视点主要在左侧障碍物和道路中央;通道宽度较窄时,对应通道宽度为3.0 m,驾驶员注视点频繁在左右两侧障碍物间移动;随着驾驶任务难度增加,驾驶员的注视点分布区域变近,视线的变化频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匝道横断面宽度的确定是立交设计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匝道的运行效率和运营安全。对匝道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宽度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匝道横断面宽度灵活确定的实际意义,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窄车道在杭州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  丰国彤 《城市交通》2010,8(4):73-78
为了优化道路横断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节约土地资源,在分析现有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标准及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窄机动车道在杭州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中应用为例,通过交通量调查、EMME/2交通软件模拟和驾驶人问卷调查分析窄车道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适当压缩车道宽度可提高路段、交叉口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交叉口的饱和度及车均延误,同时减少驾驶人的变道行为,提高行车安全性。窄车道的成功应用为编制《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规程规范(浙江省工程建筑标准)》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街区的胡同宽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和历史的保护无疑是规划永恒的主题。但是,当汽车和现代文明走进历史文化街区时,文化与历史便成为了最直接的牺牲品。一个实际的问题是道路改造究竟需要多宽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需求?结合北京旧城典型地区胡同系统利用规划研究,对胡同与建筑空间尺度、交通方式、市政管线的关系和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胡同宽度的一些基本设计理念,为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和胡同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1):165-166
港区内道路交通特性不同于一般城市道路,其道路集疏运能力是影响港区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针对杭州港区临浦作业区的交通特点,对港区内的道路宽度、车辆换算系数、车流速度和密度等参数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港区货运量吞吐规模,对港区规划道路集疏运能力进行适应性评价,有助于提升港区道路网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考虑当前针对无车道划分时的交通流特性研究较少,而且没有考虑车辆类型的异质性,因此本文基于社会力模型提出了一个无车道划分异质交通流模型.利用仿真软件Matlab搭建仿真平台,分析所建立模型的特性,以及道路条件、大车比例对交通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交通流模型能有效地模拟无车道划分情况下的异质交通流特征.在无车道划分时,道路通行能力和平均速度会随着道路宽度减小而减小,当道路宽度小于7m时,通行能力会急剧下降.当交通流密度比较低时,增加大车比例对道路通行能力和平均速度影响很小;当交通流密度比较高时,大车比例的增加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但交通流会变得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2.
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施工长度为1.292km,该主干道路采取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总宽度为36m,其标准横断面设计为6.5m人行道+4.0m绿化带+15m车行道+4.0m绿化带+6.5m人行道。道路机动车道结构设计为4cmAC-13I细粒式沥青砼+7cmAC-25I粗粒式沥青砼+lcm沥青下封层+30cm二灰碎石+20cm10%石灰土。本道路路面结构层形式采取如下:4cmAC-13I细粒式沥青砼+7cmAC-25I粗粒式沥青砼+lcm沥青下封层,净宽度为14.52m。  相似文献   

13.
唐津运河防洪堤工程是唐津运河生态景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区2010年重点工程之一。道路工程起点位于丰南区么家泊村北侧即将修建的节制闸中心,终点为王打刁闸。工程分东西两侧.设计总里程西岸为19.988公里,东岸为19.994公里。道路总宽11米,路面宽度7米.人行道宽度两侧各1.5米。工程设计跨津唐运河桥6座,沿线各类过路涵洞49道,路基填方量达123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路侧净区宽度设计的主要因素,包括驾驶员反应时间、车辆离开道路的状态及车辆在净区内行驶距离.基于宽容设计理念建立了路侧净区计算模型,并结合我国路侧实际情况给出了路侧净区宽度范围,该成果与美国相关研究结论较为接近,与欧盟相比偏安全。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道路设计者和管理者提供一定的指导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电动自行车越线行为产生的机理,建立了基于生存分析的越线风险模型,以评估各影响因素下电动自行车的越线风险.通过应用越线车速作为自变量,建立生存函数明确越线车速与累积越线比例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非参数回归分别分析非机动车道宽度、相邻机动车道交通流状况对越线速度的影响,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获取上述影响因素下电动自行车越线的相对越线风险值.通过对西安市不同宽度和交通流状况的道路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越线风险可通过电动自行车的车速体现,当车速从20增长到35 km/h时,累积生存比例从71.2%快速下降至16.4%;非机动车道宽度及相邻机动车道交通流状态对越线速度影响显著,非机动车道宽度为260和220cm道路的车辆越线风险分别为180cm道路的0.688倍和0.859倍,自由状态车辆越线的风险为非自由状态的2.445倍,高密度非机动车道的越线风险是低密度状态的2.590倍.研究结果可为含电动自行车的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交通设计及交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事故是道路交通中一个不可避免的产物,准确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可以为道路交通事故治理对策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交叉口可变车道诱导标志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道路交叉口渠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拓宽交叉口进口段的宽度,增加进口车道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城市交通的发展、机动车车型的比例变化情况和道路横断面布置的新要求,分析了城市道路横断面中机动车道、分隔带等几个组成部分设计要求,确定了机动车道、分车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合理宽度和道路横坡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供需平衡的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网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城市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网的密度及等级结构,以道路网周转量最大和道路建设资金最小为目标函数,从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宽度研究入手.以交通供需平衡关系、道路用地面积控制、各级道路间距及功能要求等作为约束条件,建立高密度开发区域合理道路网密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上海市真如城市副中心道路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最优的道路网等级结构为1:1.9:5.3,实现了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资源的优化配置,说明高密度开发区域道路网密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人行道有效宽度和利用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人事故(Pedestrian RTAs)在许多发展中国是很严重的问题。本文研究各种有效宽度下的城市道路人行道的使用率与交通道路特征包括自行车流量、行人流量、机动车流量和车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使用人行道的行人的性别年龄特征,为城市道路提供合理的行人通道设计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研究表明:有效宽度在1.8m以下的人行道会妨碍人们的正常使用,有效宽度小于1m的人行道大多数行人不会使用.机动车流量和车速对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行人流量和人行道利用率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