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体,以纤维为增强材料,经成型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与钢铁材料、铝合金等传统材料相比,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小、比强度高、耐腐蚀、减振性能好、可设计性强、易于加工等优点,在汽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组成和分类,重点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LFT是纤维增强聚合物领域的一种新型高级轻量化材料,具有可设计性、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和高抗冲击性等特点,对铝合金、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构成了挑战,逐步成为制作汽车零部件的主流材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分,性能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材料学的角度,阐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常用的金属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和选用原则,并简要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和航空航天等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特点、材料制备方法,和采用该种材料所生产的汽车部件的生产工艺。结合当前汽车行业中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轻量化应用与研发案例,对其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针对其在材料、工艺和仿真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朱俊 《天津汽车》2009,(3):49-5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易合成型等优点的非金属材料越来越多的取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为了使有关人员了解车用复合材料新技术,文章阐述了车用复合材料的特点、功用和性能,介绍了几种研发中的车用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强化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和金属一塑料层叠材料)及复合材料在车身和悬架等系统上的应用实例;同时指出了车用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聚醚醚酮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汽车工业中已显示出代替金属和其它高性能材料的优势。针对聚醚醚酮改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机填充复合材料、有机共混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满足汽车工业持续发展对工程塑料提出的高性能、低成本的要求,扩大其在汽车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汽车轻量化材料,以其代替金属材料和热固性复合材料等,可以实现减轻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介绍了以聚丙烯和玻璃纤维复合的模压型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常用种类,以及LFT、GMT、CMT等复合材料的特点、性能和典型工艺;还介绍了不同种类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设计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之一,因为可设计性强、比强度高、性能可靠、资源丰富,日益受到汽车设计和研发人员的广泛重视。介绍了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特点、种类和性能,举例说明了SMC、DMC和BMC、TMC、RTM、GMT、LFT在汽车上的典型应用,全面分析了这类产品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简要论述了汽车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现有悬索桥主缆防护系统出现的问题,根据湖南省枫溪大桥缆索结构的特点及国内外现有防护体系,研制了主缆防护用新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缠包带。通过多次材料配方试验和结构优化,探明了其力学性能、防腐性能与关键设计参数。结果表明:纤维增强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缠包带各项性能及关键参数均满足实际工程要求。基于新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缠包带的特点,开展了缠包带施工工艺的研究,使其在实际工程中大面积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不同的基体(LD2,ZL101)和不同的颗粒含量(10%,15%,20%),对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包括滑动速度、压力、表面温度、基体类型、颗粒含量等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以及制动压力、基体种类、颗粒含量等对复合材料磨损量的影响规律,积累了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方面的数据,证明了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导热性、高的耐磨性.并介绍了国内外铝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正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纤维为增强材料而制成的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兴的轻质高强材料。与传统的汽车材料相比,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密度更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密度一般为1.1~1.6g/cm3,仅为钢材的1/5~1/7,比热固性玻璃钢轻1/3~1/4,能够大大减轻整车重量。另外,与热固性复合材料相比,热塑性复合材料还具有高韧性、高抗冲击、无限预浸料存储期、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易修复、可回收再利用等众多优点,因而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本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的基体(LD2,ZL101)和不同的颗粒含量(10%,15%,20%),对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包括滑动速度、压力、表面温度、基体类型、颗粒含量等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以及制动压力、基体种类、颗粒含量等对复合材料磨损量的影响规律,积累了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方面的数据,证明了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导热性、高的耐磨性。并介绍了国内外铝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不同的基体(LD2,ZL101)和不同的颗粒含量(10%,15%,20%),对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包括滑动速度、压力、表面温度、基体类型、颗粒含量等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以及制动压力、基体种类、颗粒含量等对复合材料磨损量的影响规律,积累了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方面的数据,证明了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导热性、高的耐磨性.并介绍了国内外铝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轻量化和环保化。汽车塑料相对密度低,以塑代钢制作外装件可减轻汽车自重,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文章介绍了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简称LFT)在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应用情况以及在汽车前端模块的应用状态。对LFT的力学性能等方面也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就传统钣金焊接和LFT制作的前端模块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对比分析,从中得出了LFT材料在该零件开发中的应用前景是令人期盼的。最后对前端模块应用复合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拉伸、弯曲试验和落球冲击试验对比分析了未改性和改性椰壳纤维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借助ANSYS软件分析与优化了改性椰壳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车载气囊盖板的可行性与弱化槽结构。结果表明:相较于聚丙烯材料,椰壳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和刚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改性椰壳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更佳;改性椰壳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应用于车载气囊盖板能够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的同时增加了产品的环保、轻量化等优势,通过对椰壳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车载气囊盖板结构的优化设计,降低其最大应力到23.36Mpa,有效减少了盖板爆破时碎屑物的生成量,增强了盖板的安全性能。研究成果为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轻量化领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最常见的就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复合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其优异的强度重量比、杰出的耐腐蚀性、能加工成较为复杂的形状、可得到极好的空气动力学表面等。除此之外,改变纤维的结构和树脂的配比,还能获得拥有特定机械性能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7.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GMT)的材料制造制备,结构设计和GMT相关工艺的研究开发及其在汽车工业部件的国内外应用及发展趋势,表明了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制造汽车制动缸的新型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作为汽车重要零部件的制动缸采用新型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材料制造的优点。介绍了复合材料汽车制动缸的材料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出采用模压成型和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制造工艺,采用碳纤和玻纤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制动缸。讨论了未来汽车制动缸必然朝着节能和轻量化方向发展,指出新型汽车复合材料制动缸的开发与研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方兴未艾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显示出诱人的商机,而作为新材料前沿科技的复合材料,特别是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必将成为这个新兴产业的主导。随着科技的发展,树脂与玻璃纤维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普遍提高,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价格成本也被许多行业接受,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仅是取代木材的好材料,尚不足以和金属匹敌。为了取代金属材料,碳纤维、硼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相继问世,高分子复合材料家族更加完备,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必备材料。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上采用塑料制品是减轻汽车自重的重要途径之一。汽车用的塑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尼龙、酚醛树脂、聚氨酯泡沫塑料;塑料的复合材料有纤维增强塑料及碳纤维增强塑料等。为使汽车设计者正确、合理地选择塑料,本文介绍了它们的基本特性、新近发展起来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形加工方法。并介绍了设计汽车塑料制品时应注意的事项。塑料的比强度较高,但它的弹性系数和冲击韧性比金属小得多。着重提出注意塑料的耐久性即蠕变强度和疲劳强度方面的问题。也要注意塑料制品使用时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