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多座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主跨跨中出现较大的挠度,不但影响了过桥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且威胁着桥梁的安全,缩短了桥梁的使用寿命。本研究旨在分析预应力损失对大跨度连续梁桥长期挠度的影响规律,为采取有效的设计、施工及加固等措施抑制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跨中持续下挠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挠度是长期增长的,增长速率不确定,其跨中挠度随跨径的增大而增大,增长率与跨径的大小、预应力损失程度都有着密切关系,且桥梁跨度越大,主跨跨中挠度受预应力损失影响越明显;(2)桥梁顶板纵向预应力损失比底板纵向预应力损失对跨中挠度的影响显著;(3)混凝土收缩徐变及由其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是引起大跨PC连续梁桥跨中下挠的主要原因;(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客运专线桥梁占线路比例逐步加大,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以其跨越能力大、刚度大、伸缩缝少、养护简单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大跨度曲线连续梁的变形直接影响到轨道的平顺性和列车运营的安全性。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的空间分析,研究大跨度曲线连续梁变形特点,重点分析温度对曲线连续梁变形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客运专线主跨130 m及以下跨度曲线连续梁,采用满足设计速度目标值的曲线半径,研究分析得出:(1)大跨度曲线连续梁竖向变形和纵向变形与同等跨度的的直线连续梁基本一致;(2)曲线梁横向变形主要由活载(离心力+摇摆力)和温度力产生,主要表现为跨中水平变形,且远小于规范要求限制值;(3)系统升降温使梁体各点沿着不动点弦线方向产生变形,内外侧腹板温差使梁体各点绕着不动点沿径向方向产生变形,横向变形对轨道结构来说是安全可靠的;(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客运专线大跨度曲线连续梁设计。  相似文献   

3.
新建郑州至阜阳高速铁路周淮特大桥3联(40+56+40) m双线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采用节段预制胶接拼装法建造,对其结构设计、节段拼装工艺以及结构检算等方面开展了分析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有:(1)节段预制拼装梁采用增加跨中和边跨等高段长度的立面布置方案,可以方便施工,节省模板费用,且立面视觉效果较好;(2)创造性的采用一次半联满挂的拼装工艺,研制了可满足于跨度64 m及以下的双线简支梁和跨度不超过80 m的双线连续梁的节段拼装造桥机;(3)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节段预制拼装连续梁结构构造措施、结构检算技术标准、拼装工艺要求等。  相似文献   

4.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桥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我国客运专线建设正式启动最早的工程,正桥包括南汊桥和北汊桥两部分。南汊斜拉桥主跨跨度504m,是世界上跨度最大、设计载荷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斜拉桥首次采用三片桁架主梁三索面新结构,斜拉索为我国国内最大,单根索力为1.25×104kN,采用纵横梁桥面系,深水基础首次采用断面3.4m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主墩承台最大平面尺寸65.3m×39.8m。北汊80m跨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40.7m跨铁路主梁采用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40.7m跨公路主梁采用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相似文献   

5.
京广高铁联络线流溪河特大桥主桥采用(70+160+70) m四线混合连续梁方案跨越流溪河。该桥为四线铁路钢混混合梁式桥,文中介绍了该桥工程概况、结构构造及主要计算结果。为确定四线铁路混合连续梁桥的关键技术,采用结构分析软件对该桥等效跨度、边中跨比、钢梁长跨比等结构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得出0.875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度为等效跨度、0.45~0.5的合理边中跨比、0.35~0.4的合理钢梁长跨比等结论。该桥中跨跨中设63 m钢梁,截面采用易于运输、施工方案更灵活的分离双箱钢梁截面,提高了结构适应性;中跨钢梁的设置减小了结构自重和梁高,提高了桥梁的跨越能力,减少工后徐变;中跨中钢梁替换常规混凝土梁,大大减小了主跨自重,边跨长度可进一步减小,有利于满足高速铁路刚度要求;钢梁采用整体吊装施工方案,减少了悬灌节段数,缩短了施工工期,为铁路高速发展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6.
以徐盐高速铁路跨徐沙河(100+200+10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拱桥为例,介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混凝土加劲拱肋组合桥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并对该桥下部结构、连续梁及拱部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娄底市共荣路上跨娄邵铁路采用(25+40+25)m预应力混凝土斜交连续箱梁,斜交角度为55°,支架现浇施工方法。由于该梁桥面较宽,斜交角度较大,为了对实际结构进行更准确的模拟,本文采用空间梁格及平面单梁两种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斜交连续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论:(1)为方便预应力混凝土斜交连续梁设计,建议采用单梁法设计,空间梁格法进行验证;(2)大角度斜交连续梁跨中最大正弯矩和中支点负弯矩在恒载作用下均小于正桥,但剪滞效应比正交箱梁更为显著,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剪滞效应;(3)斜交连续梁钝角边侧支点反力比锐角边侧支点反力要大15%左右,设计时特别注意支座的选择及下部结构设计;(4)为增加各箱室之间横向刚度,建议在边跨及中跨设置几道横隔板;箱内可采用两次倒角使其不出现锐角,以消除应力集中现象;梁体建议采用全预应力结构设计,并将梁体普通钢筋适当加强;(5)本研究结论可为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度斜交连续梁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市域铁路小半径曲线大跨度连续梁地段,易产生桥上无缝线路检算不通过的问题。而钢轨伸缩调节器作为轨道结构薄弱环节,因其铺设条件严苛及自身问题,设计时较少考虑。在不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原则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线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对线路曲线半径与桥梁最大温度跨度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桥梁温度跨度与钢轨总应力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可采用公式L=kσ+b来拟合表达;正线平面最小曲线半径R=350 m地段,计算得到的桥梁最大温度跨度值为132.9 m;曲线半径越小,允许的桥梁最大温度跨度值也越小。计算得到各级小半径曲线工况下对应的桥梁最大温度跨度值,在桥梁与轨道专业协同设计中,连续梁主跨与边跨设计取值建议参考对应的限值进行。  相似文献   

9.
合龙施工是大跨度刚构连续梁悬臂施工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刚构连续梁整体线形、结构受力体系转换施工质量的关键,其施工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是超大跨度非对称孔跨刚构连续梁超大体积合龙段施工比较少见,合龙方法及施工技术细节也各有不同,故研究合龙施工技术很有必要。本文结合南龙铁路闽江特大桥主桥(118+216+138+83) m大跨度非对称双线铁路刚构连续梁施工实例,介绍主跨216 m非对称刚构连续梁合龙施工关键技术,重点介绍非对称刚构连续梁施工合龙顺序、合龙吊架设计、中跨合龙传力顶推装置设计及锁定技术、水袋预压、混凝土浇筑及体系转换等技术及施工控制要点,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5×40)m、(40+64+40)m、(48+80+48)m、(60+100+60)m跨度系列的客货共线铁路钢-混结合连续梁进行截面比选与尺寸拟定,运用MIDAS/Civil软件建模,对各荷载组合工况下的梁体受力特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设计速度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钢-混结合连续梁的设计控制指标为材料应力,可采取适当降低负弯矩区钢梁与桥面板之间的局部联结程度、局部增加钢梁上翼缘板厚等方法作为有效控制措施;与相同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相比,钢-混结合连续梁的自重可降低约1/2。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本文针对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中低速磁浮桥梁,建立中低速磁浮车辆-控制器-桥梁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考虑轨道不平顺的影响,研究3节编组中低速磁浮列车以不同速度、不同车辆载荷(空载、定员和超员状态)通过桥梁时车辆和桥梁的竖向动力响应,评价主跨110 m中低速磁浮连续梁车桥系统的动力性能。研究结论:(1)车体的最大垂向加速度为0.447 m/s~2,Sperling舒适度指标最大值为1.664,垂向乘坐舒适度达到"优";(2)悬浮间隙最大波动值为2.26 mm,除车速100 km/h外,其余工况波动值均在2 mm以内,悬浮系统具有足够的悬浮稳定性;(3)梁体跨中最大竖向加速度为0.065 m/s~2,远远小于限值0.5g;(4)本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度中低速磁浮桥梁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温福铁路田螺大桥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温福铁路田螺大桥为一座跨海湾大桥,主跨为(88+160+8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介绍主跨构造及结构计算,重点进行梁体后期下挠控制和抗裂分析,分析了客运专线大跨度连续刚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宁进站跨兰西高速特大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西宁选站跨兰西高速(76+160+7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拱组合桥设计,通过分析阐述连续梁拱组合结构既具有较大的跨越能力,又较好地解决了拱桥的施工架设及其对桥下运营线路的影响;同时拱及吊杆对中跨的加强作用,减小了主梁高度和边跨跨度,降低了桥梁建筑高度,减小了桥梁长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我国高速铁路桥梁以跨度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为主,对于下部基础费用占比大的桥梁区段,采用大跨度简支梁可以显著降低工程费用,高速铁路大跨度简支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在列车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是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移动荷载列计算方法,分析车桥共振条件,提出不同跨度混凝土简支梁的方案设计,分析列车作用下大跨度简支梁的动力特性,为确定高速铁路大跨度简支梁的合理跨度提供支撑。研究结论:(1)共振速度与简支梁自振频率和车长相关;车长d与跨度L的比值是简支梁桥车桥共振的关键影响因素;(2)大跨度简支梁设计中,静活载作用下的梁端转角限值决定了简支梁的最小梁高;(3)当跨度逐渐接近动车组车长的2倍时,简支梁的动力系数和跨中加速度也逐渐增加;有限元分析的车桥共振现象与公式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4)本研究成果可指导高速铁路大跨度简支梁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大跨度混凝土桥上铺设无砟轨道和无缝线路是我国客运专线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桥梁和轨道工程都是一个严峻考验。对于长大混凝土桥上无缝线路,是否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是困扰长大混凝土桥上无缝线路设计的难题。本文对我国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论:通过对我国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研究分析和既有长大混凝土桥梁工点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运营情况现场调研发现;(1)铺设无砟轨道的大跨度混凝土桥梁温度跨度超过一定范围将引起轨道结构的病害;(2)通过在桥上采用小阻力扣件即减小桥上扣件的纵向阻力,可以降低钢轨最大纵向附加力及轨道结构的受力;(3)随着桥梁温差取值的增大,钢轨与桥墩受力及轨道和桥梁结构的变形都有明显增大;(4)必须加大大跨度桥上无缝线路监测的力度,加强无缝线路设计参数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椒江特大桥位于椒江河口区域,桥位处椒江江面宽约1.3 km,主航道为Ⅳ级航道,通行3 000 t海轮、2万t新造船,远期规划通行5 000 t海轮。大桥采用(84+156+480+156+84)m四线钢桁斜拉桥跨越主航道及南大堤,采用(72+4×124+72)m四线连续梁跨越备用航道及北大堤,采用主跨72~100 m连续梁或T构跨越道路,其余采用常规跨度简支箱梁。大桥在复杂的建设条件下满足了通行四线高速铁路的功能要求,可为四线高速铁路大型跨河桥梁桥式方案的确定和大跨度斜拉桥主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风屏障对大跨度铁路悬索桥横向刚度的影响,以某主跨1 060 m的铁路悬索桥为例,采用风洞试验测试车桥系统气动特性,通过改变加劲梁横向截面惯性矩实现不同的横向刚度,采用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研究大跨度铁路悬索桥的横向挠跨比限值,讨论风屏障高度、车速及桥梁跨度的影响,在考虑激励随机性影响的基础上按规范加载条件得到桥梁横向挠跨比限值。结果表明:车速越高,桥梁跨径越小,横向挠跨比限值越严格;在不同跨度和车速条件下,风屏障均可提高横向挠跨比限值,其中设置3.5 m高度风屏障时,横向挠跨比限值可提升约9%,且当车速为200 km/h时,横向挠跨比限值可取为1/1 200。  相似文献   

18.
大跨度桥梁铺设无砟轨道现已成为扩大无砟轨道应用范围的又一技术难题,因此研究大跨桥上铺设无砟轨道的可行性十分必要。以某高速铁路主跨450 m大跨斜拉桥为例,针对无砟轨道应用的可行性及轨道结构设计参数进行研究,从而为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应用及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大跨桥梁活载、温度等变形条件下,无砟轨道各静、动力学指标均能满足安全服役要求,主跨450 m斜拉桥应用无砟轨道可行;(2)温度组合荷载作用下,桥梁主跨竖向变形曲率半径最小值为191 771 m,满足行车舒适性要求;(3)橡胶弹性垫层可有效协调轨道结构层间变形,显著降低底座动力响应,建议弹性垫层刚度取0.10 N/mm3;(4)轨道板常用板型均满足层间变形不脱空要求,设计布板时应尽量选择板长较小的轨道板;(5)考虑桥梁成桥偏差影响,底座板厚度取220 mm,自密实混凝土层加厚至105 mm。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永定新河特大桥主桥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主跨跨度160 m。上部结构施工采用挂篮悬臂浇筑和支架现浇相结合的工艺,施工控制难度较大。本文对施工监控工作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通过挂篮、支架预压试验预测梁体预抛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边中跨比对大跨度铁路连续梁拱组合桥受力特性的影响,对目前大跨度铁路梁拱组合桥的边中跨比进行统计,并以兰渝线某(82+172+82)m连续梁拱组合桥为工程背景,分析边中跨比对该桥内力、变形、支反力、稳定性等方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铁路连续梁拱组合桥的合理边中跨比取值为0.46~0.51;边中跨比取值较小时,对结构受力和变形有利,但边支座负反力的出现限制其值应大于0.43;边中跨比的取值对该桥基频和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小,随边中跨比由0.447增加到0.506,该桥的稳定安全系数仅增大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