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箱涵下穿既有运营铁路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文运用组合赋权二维云模型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从既有铁路运营风险、工作坑开挖风险、箱涵顶进风险和设备风险4个方面展开研究,确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赋权确定权重,将后果与概率作为二维云的2组基础变量,最后通过输出云图以及相近度计算确定风险等级。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天津北海路下穿进港铁路二线地道工程,得出施工过程的风险等级为Ⅱ级,风险可接受,与该工程实际情况一致,表明建立的风险评价方法合理,可应用于工程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
铁路线路方案评价及比选多采用组合赋权法,其主观赋权过程计算冗杂。选取具备一定程度普适性的专家案例,采用最大熵逆向强化学习方法从专家案例中学习主观赋权“知识”,得到专家案例隐藏的“奖励”,从而获取可解释性的主观权重。将此主观权重与离差法所得客观权重组合并投入后续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评价流程,对线路方案进行最终评价。结合具体实例,建立设计阶段绿色铁路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计算铁路线路方案评价的量化指标,减小现有赋权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与真实案例比选结果一致。通过讨论该方法的适用性、局限性及原因,确定该方法在初步评价和泛用性评价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预测铁路隧道塌方风险等级,避免塌方事故的发生,建立铁路隧道塌方风险评价可变模糊集理论模型.从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3方面分析隧道塌方的风险因素,建立共10个2级评价指标的铁路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改进G2法和改进CRITIC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赋权,运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对权重分配结果进行优化,通过可变模糊评价法结合岩山隧道工程实例验证评价模型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岩山隧道各区段塌方风险等级均在2级与3级之间,隧道整体风险在中等风险与高等风险之间,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说明该模型在铁路隧道塌方风险评价具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复杂技术接口和众多的接口参与方增加了技术接口管理难度,而信息交换是进行有效接口管理的重要保障。为实现高效的技术接口信息交换,提出一种基于IFAHP-二维云的艰险山区铁路桥隧工程技术接口信息交换水平综合评价模型;根据信息沟通理论,分析艰险山区铁路桥隧间技术接口信息交换的影响因素,以此构建技术接口信息交换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IFAHP为指标赋权;通过二维云模型评估技术接口的信息交换水平,借助MATLAB绘制综合评价云图直观反映评价结果,并计算综合评价云与标准云的贴近度,确定最终评价等级。以达嘎啦隧道和洞嘎雅鲁藏布江大桥的技术接口为例评价其信息交换的水平,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沪宁城际铁路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铁路规划线网主骨架,沿线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迅猛,通道内沪宁铁路、京沪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镇分布与规划以及自然人文景观和环境敏感点对线路走向影响较大。针对本项目线路方案分析具有不确定、多属性的特点,本文运用科学评价方法从众多方案中选取沪宁城际铁路最优线路方案。研究结论:(1)模糊集理论是一种解决不确定性、多属性问题的评价方法,将一些难以直接定量的指标在分析基础上转换为三角模糊数,建立模糊决策模型,计算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各方案相对贴近度,从而得到最优方案;(2)应用三角模糊数比选沪宁城际铁路镇江至昆山段线路方案,得到沿沪宁铁路方案为最优方案的结论;(3)沿沪宁铁路方案经运营检验,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4)本线路比选结果表明,三角模糊数评价模型可有效决策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建立基于可拓云模型的轨道交通与接驳公交换乘综合评价模型,解决轨道交通与接驳公交换乘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模糊性问题,使得换乘评价结果更贴近实际.从多角度确定轨道交通与接驳公交换乘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组合赋权确定综合权重,同时依据可拓云计算规则求出评价指标云的数字特征及综合评价等级确定度,并利用可信度因子检验评价结果,得到轨道交通与接驳公交换乘综合评价等级.最后,以昆明市呈贡新区段轨道站点为例确定其换乘水平等级,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其换乘水平的有关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和模型在轨道交通与接驳公交换乘综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指导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艰险山区铁路--川藏铁路的重大桥梁工程桥位选择,针对川藏铁路沿线特征,以减灾为核心,以工程技术、工程经济、施工条件、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生态影响6个方面17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基于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 CRITIC)-G1(Order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G1)法组合赋权和Vague集-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多属性模糊决策建立川藏铁路重大桥梁桥位评价模型。应用模型对川藏铁路怒江大桥桥位进行评价,得到丢攻高桥方案为最优桥位方案。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对川藏铁路桥位方案评价具全面性和针对性;CRITIC修正G1法组合赋权能提高指标赋权合理性;Vague集-TOPSIS法模糊决策能提高川藏铁路重大桥梁桥位模糊评价的准确性,模型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可为铁路重大桥梁桥位选择提供合理可行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川藏铁路特殊环境下桥梁施工风险的动态评估,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权重-二维云模型的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基于一般环境下桥梁施工的风险影响因素,考虑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特征,构建川藏铁路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桥梁施工实时反馈的动态风险信息为基准,利用动态权重模型为指标赋权.以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为基础变量构建风险评估的二维云模型,以藏木雅鲁藏布江特大桥为例,利用该模型评估其施工的风险情况,同时借助MATLAB软件绘制风险云图直观地反映风险程度,最后通过计算贴近度确定风险等级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为川藏铁路雅林段桥梁施工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复杂艰险山区铁路方案比选是一种复杂性高、技术性强、影响范围广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为科学有效地评价线路方案的优劣,利用梯形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可拓理论,建立基于梯形模糊可拓理论的山区铁路线路方案评价模型。首先,根据复杂山区铁路的特点及其所处工程环境,建立多层次多指标线路方案评价体系;其次,利用梯形模糊数AHP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可拓学中的关联度法来确定方案目标层的优度等级和优度评价法,对线路方案进行总体评价;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如通苏湖铁路是长三角都市圈城际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引入经济发达的苏州枢纽方案尤为重要,需重点研究.结合苏州枢纽现状及规划情况,兼顾苏州市未来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对如通苏湖铁路引入苏州枢纽的方案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方案间主要差异选取评价指标,对如通苏湖铁路引入既有苏州北站方案和引入新建新港站方案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选.结...  相似文献   

11.
围岩稳定性评价是隧道施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的多指标性和不相容性,将博弈论与主客观赋权法相融合,结合云模型理论对可拓理论进行改进,建立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的博弈论—可拓云模型。以某隧道3种围岩地段为例,选取岩体完整性、单轴抗压强度、结构面平均间距等6个因素为评价指标,利用物元理论构造物元,运用云模型确定各类别等级的正态云关联度,将博弈论用于赋权得到组合权重,将各类别等级的关联度与组合权重相结合,从而得到等级特征值,并通过等级概念云图确定隧道围岩稳定性等级,经与既有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将该模型进一步应用于京广铁路大瑶山隧道试验洞段中,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考虑传统经典域中各指标的模糊性与随机性,避免隶属于单一等级的弊端,并计算出不同等级的概率,为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最优线路方案,综合地形、地物和环境影响等8个因素,包括:坡度、坡向、土地利用、道路、建筑用地、水域和湿地、植物群落和文物古迹等,作为区间铁路线路方案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层次分析法(AHP)线路方案比选模型。以辽宁省康平站—法库站区间铁路线路方案比选为例,进行了基于 GIS 的 AHP 线路方案比选评价分析。该线路方案比选模型对于铁路线路生态环境保护、降低工程造价、避免工程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边坡稳定性分类是一个综合的不确定系统问题,针对指标分布和等级边界模糊的特点,提出一种以有限区间下的云模型为评价主体、距离判别法确定指标权重的稳定性分类的方法。给出有限云模型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模型,再介绍具体的赋权的原理及流程。引用相关文献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隶属函数计算出各等级的基本概率分配(BPA),并依据指标间距离确定指标权重;再依据改进的云模型计算各评价因子隶属于不同等级的云特征参数,并结合评价指标权重和云发生器,得到评价样本的综合确定度,实现边坡稳定性等级的划分,与其它理论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级是有效可行的,能弥补传统云理论不能整体上描述有限区间下的指标间的确定与不确定性关系的缺陷,提高云模型应用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4.
通灌铁路选线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灌铁路全长179.54km,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的一部分。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对山区铁路选线设计过程中的线路方案进行分析比选,包括限制坡度比选、不良地质地段选线和复杂地形选线,提出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滨港铁路沾化至滨州港段是滨港铁路的二期工程,拟在一期工程终点站沾化站附近接轨。由于沾化站的位置、站型等特殊条件,使接轨方案的选择成为影响线路总体方案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主要货流方向、接轨站条件、工程费及运营费、城市规划等诸多因素,结合线路走向的选择,经过技术经济比选,最终确定合理的接轨方案。  相似文献   

16.
娄邵线牛马司煤矿采空区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定华 《铁道勘察》2006,32(4):47-50
既有娄邵铁路为1958年修建的国家Ⅲ级干线,正线长约103.048 km,其中K81 700~K85 200段近3.5 km的线路横穿牛马司煤矿中部。长期以来,由于煤矿采空区的不断下沉和变形,使路基和桥梁等既有建筑物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列车长期限速运营。现拟将既有娄邵铁路改建为国家Ⅰ级单线铁路,速度目标值140 km/h,成为洛湛通道的一部分。因牛马司煤矿采空范围大,已经危及既有线行车安全,故线路在牛马司地段存在沿既有线改造方案和改线绕行方案的比选问题。对煤矿采空区、既有铁路的地质状况及沉降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确保线路等级达到Ⅰ级铁路的标准,推荐牛马司矿区南绕方案为贯通方案。  相似文献   

17.
岚山疏港铁路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境内,与兖石铁路、胶新铁路、瓦日铁路通道等路网干线连通,是支撑岚山港区建设发展的重要疏港通道。为了使线路走向方案符合政府规划,合理串联各经济据点,提高铁路运输组织效率,首先从重大线路走向方案比选出发,研究了并行青连线经山钢方案和并行青连线经汾水方案,推荐运输组织顺畅、工程投资小的并行青连线经山钢方案。然后,结合沿线政府规划、环境敏感区及工程投资等因素,分段对高兴至涛雒段、涛雒至虎山段进行了多方案技术比选,推荐工程投资经济合理、运输组织顺畅、符合地方政府规划的并行青连线西侧方案和并行厦门路及玉泉二路方案,最终而确定了岚山港疏港铁路线路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建设飞速发展,铁路选线方案众多,影响铁路选线的因素较多,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投资巨大等.传统线路方案比选一般将经济指标作为衡量线路选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依托南深高速铁路项目,认真分析影响线路选线的多种主要因素,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南深高速铁路选线的决策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决策层的影响,建...  相似文献   

19.
兴泉铁路宁化至泉州段铁路的修建将使本地区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完善路网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其线路走向的不同方案进行细致全面地比选尤其关键。铁路线路方案比选是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通过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4个子系统,对线路长度、工程投资、工程地质地形条件、线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得出宁化至泉州段采用大田—德化—永春县方案作为推荐方案的建议。该评价方法的使用避免定性分析的主观性和定量分析对数据的苛刻要求,将影响兴泉铁路线路比选段的各影响因素统一起来进行评价,使比选方案的评价结果能够得到更直观的呈现,也为今后铁路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于豫鲁两省交界处跨越黄河,控制线路走向因素众多。为确定合理的黄河桥位及两端引线线路方案,通过分层次分析多种控制因素并梳理线路方案比选逻辑关系,对桥位方案及局部线路方案进行比选以及组合方案的验证,推荐了最终线路方案,提出了类似情况下方案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