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针对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面沉降对线性工程的影响问题,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采用地下水三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计算软件—Processing Modflow,选择沿线地面沉降较严重区段,建立区域地下水流场与地面沉降的耦合模型,运用参数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地面沉降预测。研究结论:利用实测地面沉降值对模型进行验证,沉降中心位置及沉降量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设计不同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利用模型预测地面沉降,结果表明:合理压采地下水可以降低地面沉降量及沉降坡度,减缓地面沉降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郑徐高速铁路沿线存在的抽水引起的区域地面沉降问题,以郑州段为例,通过系统分析沿线地下水开采量、开采时间导致的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情况,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地下水水位变化,分析地下水流场及降落漏斗范围,结合岩土力学分析法,建立地面沉降数学模型,预测地下水水位下降引发的地面沉降发展的趋势。利用长期观测井水位变化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得到的水位和实际水位基本吻合。进一步研究在现状抽水条件下未来10、20年郑州段的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发展趋势,分析表明: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面沉降大大超过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后沉降容许值,建议建立施工期沉降监测网络,并将区域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DK0~DK10段改为有砟轨道形式通过,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的批准采纳。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地面沉降“十二五”防治规划》提出,上海市年平均地面沉降量将控制在6mm以下。重点减少差异地面沉降,缩小年均沉降量超过10mm的地面沉降区面积,进一步健全生命线工程(轨道交通、防汛设施、磁悬浮线、高速铁路、越江隧桥、天然气管网、城市高架等)地面沉降监测与预警机制,着力提高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营的地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沈阳地铁1号线青年大街站为工程背景,借助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工程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分析水位下降值为5、10、15 m和21.1 m时竖向位移特征,将FLAC3D计算得到的地面沉降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应用FLAC3D模拟工程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结果与实际的地面沉降观测值吻合程度较高。计算模型的建立在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预测非常重要,在今后的研究及实践中需进一步探讨,以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分析现行规范高程贯通误差公式在地面沉降条件下的应用缺陷,提出顾及地面沉降高程贯通误差的计算新公式,同时针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给出应对措施,并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6.
盾构施工过程中,现有地面沉降监测手段与方法难以满足高效安全施工要求,因此,针对盾构掘进过程中难以精确预测地面沉降问题,提出一种地面沉降量的预测方法。首先,将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含了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等,预处理可以提高数据质量,从而提升降低模型训练复杂度、提升精度;然后,把处理好的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划分好的数据基于随机森林构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分别得出盾构机前方0环处、3环处、5环处、10环处、15环处、20环处以及盾构机后方-5环处、-10环处、-15环处、-20环处的盾构掘进参数对地面沉降的差异化影响因素及其重要度分数,并根据每环对应的不同影响因素集,进一步构建基于XGBoost地面沉降预测模型;最后,将与地面沉降相关的影响因素具体数据作为输入,多监测点的沉降量作为输出,最终得到距开挖面不同距离处的多点地面沉降量。该方法实现了地面沉降量准确预测,同时具备建模简单、准确率高等优点,对盾构施工工程及风险管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盾构施工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并在天津地区进行了应用,确保了地面沉降及倾斜符合预控范围,最大沉降量仅为-12.55 mm,最大倾斜仅为万分之四,建筑物无裂缝发展,达到了保护周围环境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明挖异形基坑施工对近临既有结构的施工扰动影响与控制效果,以南宁空港枢纽联络通道基坑工程为例,针对明挖异形深基坑下穿机场出发层高架桥和近接航站楼的施工问题,采取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复杂环境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施工扰动效应及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坑非同步分层、分区和分块开挖的方案,以及采取人工挖孔桩作为局部围护结构的施工控制措施,最终使得明挖异形基坑顺利开挖并实现对周边建筑物变形的有效控制。研究结果显示:基坑开挖后的桥梁呈现东边沉、西边隆的形态;周边地面沉降量排序为中间段地面沉降量>基坑南端地面沉降量>基坑北端地面沉降量>基坑北端放坡段沉降量,与数值模拟结果中的桥梁桩基差异沉降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东北部某在建高铁线路为背景,基于沿线水准基准点多年时序的高程数据对该地区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发现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区域沉降不均匀:距离市区较近的人口密集区域沉降量较大,并以国家铁道试验中心铁路环行试验线、马泉营村和顺义区高丽营镇区域最为严重。整体的水准点沉降监测数据表明,从顺义区进入怀柔区后出现了地面沉降明显变小的趋势。随着季节的变化也体现了不同的沉降趋势,11月~次年3月的沉降量较小,这表明北京地区冬季地下水消耗量较少(小于降雨补给量),并且冻结后地面沉降相对较为稳定; 6月~8月为北京夏季用水高峰期,地下水的大量抽取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研究掌握中国华北平原区域地面沉降特征及其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工程措施,供高速铁路勘测、设计及施工参考。 研究方法:本文结合某高速铁路北京至济南段沿线地面沉降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铁路沿线各段落的地面沉降的幅度、速率及线路坡度的改变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并参考有关规范标准计算分析了不均匀沉降对高速铁路桥梁、路基及轨道平顺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研究确定了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区内的地表变形特征及其对高速铁路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研究结论:区域性地面沉降会改变线路坡度,同时对桥梁、路基及轨道平顺性会产生一定影响,而局部的不均匀沉降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大,可通过控制地下水开采、合理选线、采取合理的线路坡度及适宜的工程结构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