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刚性路面缩缝传力杆的受力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缩缝传力杆的现场试验,对缩缝传力杆的受力特征,传荷能力和动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缩缝传力杆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设缝处极易发生病害的问题,介绍了在原未设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士路面增设缩缝传力杆的原理和作用,并简述了增设缩缝传力杆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优越性;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增设缩缝传力杆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实践证明:增设缩缝传力杆是预防和减少病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缩缝传力杆的现场试验,对缩缝传力杆的受力特征,传荷能力和动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缩缝传力杆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缩缝传荷体系的力学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  徐明 《公路》2008,(6):83-87
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增设传力杆构建缩缝传荷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推荐的传力杆长度与直径比例、布设间距等;指出可靠、有效的缩缝传荷体系不仅能够改善面层板和基层的受力状态,而且有利于保持路面的整体使用功能、提高路面的使用耐久性。  相似文献   

5.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过程中,缩缝传力杆自动插入装置(DBI)在施插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现场反复检查量测基础上,通过DBI系统静、动态标定等方法,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缩缝传力杆自动插入装置施插精度,使缩缝更好地实现设计功能,从而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SFRC路面性能及优化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云 《公路》1995,(7):21-25
不设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和缩缝传荷能力差,板底应力大,是容易破损的薄弱部位和制约路面设计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量试验和计算分析的基础,对SFRC路面纵,缩缝的状况及传荷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合与SFRC路面性能的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新修订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10)征求意见稿中的隔离缝设置技术,它是专门引入的一种新型接缝形式。期望通过隔离缝的阻隔,使每条缩缝插传力杆混凝土路面的纵向开裂不至于蔓延;同时,使构造物的破损与水泥路面的纵向开裂不至于相互传递。  相似文献   

8.
针对刚性路面传力杆空间位置偏差问题,建立了Winkler地基上考虑层间接触状况的等平面尺寸双层路面结构模型,计算了传力杆位置偏差(水平偏角、竖直偏角和埋深偏差)对接缝传荷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三元非线性回归构建了接缝传荷能力预估模型,提出了模型的荷载修正系数η1并推荐了其取值范围.经FWD实测弯沉传荷系数的验证,修正后的预估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位置偏差传力杆刚性路面的接缝传荷能力.传力杆水平偏角对弯沉传荷系数影响较小,随着竖直偏角的增大,传荷系数呈线性较小,水平偏离15°时,传荷系数降低约12%.传力杆布置于面层中部时,传荷能力最大,埋设位置偏上或偏下都将引起传荷系数的下降,偏下2 cm时降幅可达10%.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10)
为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传统钢质传力杆易锈蚀且表面硬度过大的问题,文中采用玻璃纤维聚合物(GFRP)筋作为路用传力杆,通过道路整体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GFRP传力杆在车辆轴载作用于缩缝板边时的荷载传递能力;开发了传力杆的路用性能试验设备,开展了传力杆试件的静力极限试验与拟静力加速加载疲劳试验,研究了GFRP传力杆的抗剪能力与耐疲劳性能。研究发现:为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缩缝结构的荷载传递能力,GFRP筋的直径需要比传统钢质传力杆增加25%~30%才较为合理,不但满足重载交通条件对传力杆装置的抗剪与抗疲劳性能要求,还可缓解缩缝最不利位置的应力集中状态,降低传力杆周边混凝土承载材料在道路交通环境下的开裂风险。  相似文献   

10.
赵尚传  傅智 《公路》2002,(11):1-5
对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的掺量与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路面中使用的钢纤维抗拉强度应不小于600MPa。对钢纤维混凝土纵向假缝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讨论,认为纵向假缝可以取消拉杆;对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横向假缩缝的传力杆设置和分缝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当钢纤维掺量为0.6%-1.0%,路面板长设计为7-12m时,可采用隔2道缩缝传力杆并加深2/5板厚切缝;中间2道缩缝可不设传力杆,并浅切缝,深度1/5板厚。  相似文献   

11.
《世界桥梁》2020,(2):82-87
美国俄亥俄州索拉斯路桥为一座长19m、宽8.5m的简支梁桥,主梁由7片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铰拼而成,铰缝内填充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并设置横向钢筋传力杆。为了解温度对该桥的影响,监测夏季温度最高和冬季温度最低时段各构件的应变、温度、位移变化,并与卡车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监测期内,空心板梁、UHPC剪力键和梁中传力杆的应变均与温度呈反向变化;空心板梁挠度、纵向位移和铰缝位移变化均较小;温度荷载对构件横向受力性能影响大于卡车静载;在温度荷载或卡车静载作用下,结构均未出现裂缝,各构件的抗拉强度、界面粘结强度均小于容许值,结构安全;建议在温度较低时进行UHPC施工,确保结构受力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使用刚性路面有限元程序ISLAB2000对横向开裂水泥混凝土路面加设传力杆进行模拟,分析讨论了加设传力杆的即时理论效果.同时,使用密歇根州与华盛顿州DBR路段、FWD检测数据验证了加设传力杆理论效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当裂缝传荷系数大于89%时,传力杆的加设将不会提高裂缝的传荷水平.而不考虑温度梯度情况下,DBR处理后...  相似文献   

13.
DBI技术在汕汾高速公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BI是Dowel-barinserter的缩写 ,意为“传力杆自动置放机”。汕汾高速公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应用DBI技术施工全缩缝传力杆 ,总结介绍了DBI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实践表明 ,使用DBI技术施工全缩缝传力杆具有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接缝是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系列病害的根源之一,在养护工作中也很重视接缝的测试,但往往只强调横缝的性能,对于纵向接缝缺乏应有的关注.该文先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了横缝传荷性能变化和纵缝传荷性能变化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纵缝传荷性能的重要性;然后计算了不同加载方式下的纵缝传荷系数,对比分析了测试车纵向停放和横向停放以及不同停放位置对纵缝传荷系数的影响;最后,结合现场测试数据,说明了加载方式及位置对纵缝传荷系数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养护工作中应该重视纵缝传荷性能,并建议在测试纵缝传荷系数时采取测试车纵向停放加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测隧道路面的病害程度,评价隧道行车的安全状况,本文介绍地质雷达在隧道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测中的原理,并结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地质雷达超高频脉冲电磁波探测不同介电常数目标介质的基本方法,并对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横缝传力杆和纵缝拉杆进行检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分离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层是旧水泥路面加铺改造的常见措施之一.从加铺层厚度设计、隔离层设计、缝距设计和传力杆设计4个方面介绍了分离式混凝土加铺层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隔离层选择方法、缝距设计公式,以及普通传力杆和可变间距传力杆设计方法.可为分离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层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施工技术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缩缝、施工缝、胀缝等有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结构和施工技术要求,对保障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收集国内外关于无涂层钢筋和环氧涂层钢筋锈蚀率和蚀坑深度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无涂层钢筋和环氧涂层钢筋传力杆的锈蚀率以及锈蚀率和蚀坑深度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传力杆在无涂层和有环氧涂层条件下的使用寿命.计算结果表明,无涂层钢筋传力杆在腐蚀严重的地区只能满足5~12年的寿命要求,而环氧涂层钢筋传力杆可以满足28~30年的使用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水泥混凝土路面传力杆设置间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横向接缝传荷、传力杆剪切、传力杆弯曲、水泥混凝土承受的传力杆压力,以及对路面板底拉应力的影响,采用布拉德伯利(R.D.Bradbury)传力杆实用设计验算公式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EverFE,对传力杆设置间距进行探讨。结合试验观测,认为当路面板厚度大于24 cm时,传力杆间距可以适当增大。这对节省传力杆钢筋用量、合理控制公路建设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接缝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传荷能力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传递荷载的能力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减小,直至影响路面行车的平顺。通常的做法是实际测试横缝传荷能力后再确定维修方案,目前普遍采用贝克曼梁测试横缝两侧的弯沉,以弯沉比值定义传荷系数。但对于测试车、加载位置、弯沉测试点等没有相关规定,测试结果波动非常大,没有可比性。该文利用三维有限元程序EverFE分析了测试车载重和轮胎接地面积、加载位置、弯沉测试点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横缝传荷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测试车轮胎接地面积外的其他因素对传荷系数的影响均较大。为此,有必要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传荷能力的测试做出统一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