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提高路面耐久性,沥青路面采用GTM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2.
GTM采用了和应力有关的推理方法进行混合料的力学分析和设计,克服了马歇尔等经验方法不足。GTM方法可较真实地模拟实际路面材料的受力状况以及预测材料到服务期限末的应力应变力学性质,从而避免了路面材料的早期破坏。GTM一个重要的特性是能够直接反映出颗粒状塑性材料中可能出现的塑性过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GTM设计方法简介GTM的发展过程简介GTM(Gyratory Testing Machine)旋转试验机是美国工程兵团60年代首先以推理的方法发明的路面材料试验机.并于1978年列入美国ASTM规范.80年代初期首先使用于美国军用机场,后应用在重型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配合比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丛彦国 《交通标准化》2011,(13):113-115
路面各类病害的产生大部分与沥青混合料的面层间粘结效果有直接关系.在室内利用GTM试验机进行热接、冷接混合料性能的试验检测,分析研究检测结果,可为以后更好地设计、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GTM设计方法简介GTM的发展过程简介GTM(Gyratory Testing Machine)旋转试验机是美国工程兵团60年代首先以推理的方法发明的路面材料试验机,并于1978年列入美国ASTM规范,80年代初期首先使用于美国军用机场,后应用在重型车道沥青混凝土路  相似文献   

6.
充分考虑轮胎与路面间的实际触地压强,利用GTM具有将压实实验机、剪切实验机和车辆模拟机合为一体的优点,设计出抗变形能力优良的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7.
将废旧轮胎加工成细粉颗粒,以大于15%的比例掺合到沥青中去,再加入改性剂或其他聚合物可得到新型的路用胶凝材料。GTM新型改性胶粉沥青混凝土,是利用美国工程兵旋转剪切试验机(GYRATORYTESTINGMACHINE,简称GTM)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胶粉沥青拌合生产、经摊铺、碾压成型后得到的路面沥青混合料。它最大限度的模拟了汽车对路面的实际作用情况,以推理的方法来设计沥青混合料,使沥青混合料的剪切强度大于其所受的剪应力,并使应变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以减少沥青路面在重载交通下出现车辙、推移、拥包等破坏。  相似文献   

8.
结合GTM法技术在张石高速公路中的实践应用,介绍GTM法的设计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和沥青路面最大密实度标准研究分析,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施工费用;提高了路面的服务寿命。  相似文献   

9.
GTM在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重栽交通十分普遍,由此而产生的对公路路面的破坏非常明显,研究适应重载交通的路面设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用GTM法进行重载交通路面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值得探讨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在施工现场做GTM试验与技术指导的实际情况,对GTM设计路面的施工工艺做具体的研究,对压路机械与拌和机械提出一定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另外对施工管理提出了见解。从而为提高沥青路面的质量找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GTM方法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丹拉公路张家口段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路面组成设计采用GTM法,中表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这样做可以很好地解决高速公路夏季高温车辙,冬季低温开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设计、施工实践检验对沥青混合料路面G TM设计法工作原理、主要技术优势及应用等做了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京张高速公路中修罩面工程,针对路段交通与路面病害现状,采用GTM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并介绍了相关的混合料设计结果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重载交通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结合邯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研究,分析产生车辙原因,并对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进行比较,最终选定了GTM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5.
应用GTM法与马歇尔法两种方法,对广东省几种常见类型沥青面层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找出了两种设计方法的异同,在综合两种设计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完善了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并经路用性能对比试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不但高温稳定性能相对马歇尔法提高了近1倍,而且抗水稳定性也因空隙率的减小而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粘弹塑性理论粘弹塑性本构关系,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津滨高速改扩建新建沥青路面车辙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优化路面设计方案(GTM法)与原设计方案(Marshall法)路面车辙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GTM法优化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效果,显著延缓了车辙病害的发生;永久变形主要由绝对车辙引起,侧向隆起仅占4%,沥青路面车辙主要产生在结构表面以下20cm深度范围以内,主要集中在4~10m范围,这部分的永久车辙变形约占总变形的60%。另外,进行了一系列重载作用下的路面车辙模拟,对基于车辙等效的轴栽换算进行了探讨,提出轴载换算系数为5.62,对今后的基于车辙为控制指标沥青路面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比了高掺量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热再生混合料在旋转压实剪切试验机(GTM)旋转压实和马歇尔击实条件下的体积指标和压实参数.GTM 试验表明热再生混合料比非再生混合料容易压实,RA P掺量越大越容易压实,马歇尔击实法在设计高掺量 RA P热再生混合料存在局限性.并利用RAP的扫描电镜(SEM )照片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8.
GTM法沥青混凝土路面组成设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组成设计方法中的GTM法和国内外常用的马氏法,从试验原理到试验方法,再到试验结果和生产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设计方法各有利弊,对最佳油石比确定方法的研究,不如进行压实工艺的探讨或提高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9.
赵若 《交通标准化》2014,(9):37-39,42
Marshall法、GTM法和SGC体积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对于重交通条件下的沥青面层高温抗车辙混合料设计的适用性,采用以上三种试验方法对沥青路面的上、中和底面层级配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差异分析,以选出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