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通立交出口匝道离隧道出口过近,将使驶向互通出口匝道的驾驶员从隧道驶出后不能很平顺地变换车道,造成错过出口匝道,甚至由于急切变换车道而使运行速度突变导致车辆追尾引发交通事故。文中对广珠(广州—珠海)西线三期高速公路进行安全评价,着重对隧道出口与互通匝道连接段过短的路段进行勘查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制定安保对策,引导驶向互通出口匝道的驾驶员在进隧道前做好车道变换,确保隧道出口与互通出口匝道连接段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王东伟  戴新  李国江 《隧道建设》2018,38(6):992-999
为研究水下多匝道互通立交隧道的通风排烟特性,及时有效地排除隧道内烟气,以南昌红谷隧道为工程背景,应用CFD技术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火灾时纵向排烟条件下不同纵坡和火源位置的烟气蔓延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坡度、火源与匝道位置等多因素耦合对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隧道东岸进口匝道排烟临界风速需大于2.5 m/s,各匝道射流风机均应开启,以保证匝道间分岔部位无串烟现象; 2)东岸出口匝道曲度大,隧道阻力较大,排烟临界风速为3.0~3.5 m/s时控烟效果较好,并宜选择流线顺畅、烟气流程较短的匝道进行排烟; 3)根据进出口匝道烟气蔓延特性的差异和相应试验条件下测算的排烟时间,提出对应的排烟策略,调整风机原设计的运行模式,以达到优化排烟气流组织、提高排烟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广惠高速公路小金口互通A匝道是连接广惠及惠河两条高速公路的连接线 ,原设计为高开挖路堑。后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安全、造价因素 ,变更设计为四车道连拱短隧道。简要介绍高速公路曲线段浅埋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案 ,供类似情形的设计施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主要介绍广惠高速公路小金口互通A匝道联拱隧道的施工过程、施工工艺以及长管棚和超前小导管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广惠高速公路小金口互通A匝道隧道的工程概况,给出了隧道施工机械化施工方法及工艺,同时对长管棚和超前小导管的施工工艺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某市政项目匝道隧道明挖上跨轨道隧道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匝道隧道开挖过程,判定匝道隧道明挖上跨轨道隧道的安全性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匝道隧道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合理确定互通匝道隧道洞门角度并采用双洞间大净距的隧道形式,解决了山区地形互通立交与隧道间距过近的问题,满足了设计规范要求。采用螺旋式展线的方式,满足匝道纵坡设计规范要求的同时,解决匝道布设受地形限制的问题,优化了平面、纵坡指标,提高行车安全性,节省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8.
权戈冰 《桥梁建设》2012,42(Z1):23-27
粉房湾长江大桥及引道工程是连接江津与重庆主城区的快速通道,全长6.066 km.根据项目所处位置建设条件、技术标准,将该通道设计为由1座长江大桥、2座长隧道、3座立交共6个节点工程相互连接构成的道路.6个节点依次为:粉房湾长江大桥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钢桁梁公轨共用斜拉桥结构,津西立交采用迂回式四路交叉立交,艾坪山隧道采用小净距+分离式的组合式隧道(双向4车道)、江洲立交采用定向匝道和环形匝道互相组合的五层组合式立交、打雷嘴隧道采用连拱+小净距+分离式的组合式隧道(双向6车道)、小塆立交采用单喇叭+部分子叶式复合单喇叭组合完全互通立交.该项目全线考虑轨道通道,长江大桥与隧道采用公轨共建预留.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互通立交匝道纵面设计的总体原则,针对互通立交匝道设计综合性高、平面与纵面间相互影响、匝道与匝道间相互制约等特点,对匝道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拉坡顺序、超高设计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匝道是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运行速度的匝道设计理念是目前公路及互通立交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文中以互通立交匝道小型车辆的运行速度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互通立交匝道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制订了正交试验方案,运用车载高精度GPS设备,采集了北京市4座互通式立交共14条匝道车辆连续运行速度数据。按照车辆在互通立交匝道上的运行速度特性将匝道分为3段,即减速段、匀速段、加速段,构建互通立交匝道各个分段运行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匝道范围车辆加速运行、减速运行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以及各匝道平面线形理论设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分析,判断互通立交匝道线形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打破仅以设计速度作为互通匝道设计依据的传统设计理念,引入运行速度模型,利用汽车行驶中的横向力系数大小对汽车行驶状态进行科学评价,对大货车和小客车在出口匝道的行驶状态分别评价,从而为互通立交出口匝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花园大道隧道工程总体设计为例,通过对区域路网规划解析,分析花园大道交通功能,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总体设计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和现状建设条件,意在探求在城市隧道设计在线形及洞口位置、隧道进出匝道布设、双层立交隧道、“管幕+顶进”工艺的构思理念,为以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城市地下互通左出匝道分流区减速车道长度的合理区间,研究减速车道长度与主线、匝道的交通量和设计速度的交互作用对左出分流区交通冲突的影响,该文以武汉市两湖隧道工程地下互通立交为例,开展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试验,并提取冲突率(RCR)和碰撞暴露时间(TTET)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随着减速车道长度增加,分流区冲突率减小而TTET增大;(2)随着主线交通量或匝道交通量的增大,分流区冲突率未呈现显著变化,而TTET有不同程度的增大;(3)随着主线设计速度的增大或匝道设计速度的减小,分流区冲突率和TTET均呈现增大的趋势;(4)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减速车道长度是引起冲突率和TTET变化的关键原因,且综合来看地下互通立交左出匝道分流区减速车道长度的一般合理区间应设置为120~170 m,考虑工程经济性最大长度宜控制在195 m以内。  相似文献   

15.
施轶峰  陈康俊  张延军 《公路》2011,(8):124-128
通过对国内外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速度取值的分析对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惯例,针对匝道设计速度与互通式立交类型和匝道形式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分析进行研究,提出匝道设计速度与互通交叉类别和匝道形式、主线设计速度取值的关系,据此提出了匝道设计速度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刘鹏 《隧道建设》2013,33(6):474-480
在胶州湾隧道工程中,为满足城市交通规划和区域交通疏导要求,采取设置地下分流匝道的设计方案。双车道匝道隧道与3车道主隧道在地下小角度交汇,形成分岔隧道。由于该分岔隧道段埋深浅、地层条件差、地面环境复杂,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通过工程类比、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确定小净距隧道段范围,对变净距并行隧道中夹岩分区段采取扩挖换填混凝土、对拉锚杆等措施;在特大断面隧道段通过预注浆加固地层、加强初期支护,采用台阶分块开挖方案;施工中采用微震爆破技术,较好地保护了围岩,最终成功实现了此浅埋分岔隧道的快速施工。通过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反馈分析,所采取的支护参数、工程措施、施工方案合理,确保了工程的安全、顺利建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花湖互通的设计思路,主要针对复合式互通设计中匝道指标的合理选取、车道的连续和平衡问题的处理、交织问题的处理等进行了探讨,指出大型复合式互通的布设要尽可能提高线性指标尤其是连续出口匝道间距,对于交通量大的交织段长度需进行必要的通行能力验算。  相似文献   

18.
依托洲头咀隧道工程,采用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组织和行车条件较为复杂的城市过江隧道进行建模,开展螺旋形匝道展线、地下立交匝道出入口,以及大纵坡隧道工程方案的运营状态仿真分析,评价工程运营期间的交通安全和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19.
邹花 《公路与汽运》2012,(3):162-164
结合长沙绕城高速公路杨梓冲互通设计,介绍了该互通立交的交通量预测情况和方案设计原则,重点从主线设计、匝道设计、变速车道设计、收费广场设计、安全设施设计几个方面来探讨高等级公路互通立交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姜辉 《公路与汽运》2020,(2):147-150,155
为分析分叉隧道中主洞与匝道施工的相互影响,以珠海横琴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主洞与匝道4个不同净距断面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各断面隧道的围岩位移、主应力及支护结构轴力、弯矩。结果表明,随着两隧道净距的减小,匝道与主线的拱顶位移增大;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有一定影响,先行洞拱顶位移变大,内侧边墙向洞内收敛,外侧边墙略向外扩张;两隧道净距越来越小时,中夹岩柱的应力集中现象越来越明显,稳定性越来越差,先行洞内侧支护结构的轴力及弯矩减小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