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穿越城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所服务的交通出行方式的增加,原有公路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过境公路的功能需求。在剖析了过境公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功能需求为目标的设计原则,论述了过境公路的建设方式,阐述了过境公路采用的设计速度、断面布置等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对村镇过境公路认识不统一、设计标准不明确、建设方法混乱等问题,以北京琉辛路密云县不老屯镇过境段为例,采取不同的断面类型,分析其交通特性,研究断面类型对通行能力的影响.鉴于村镇过境公路周边环境的复杂性,认为应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的横断面标准进行设计,可有效改善村镇过境公路的安全状况,提高其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干线公路城市过境方案决策中主观性和客观权重片面性的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思路,选取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对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雷达图法建立了干线公路城市过境方案决策模型,实现过境方案的评价。将模型应用于某城市一条国道过境方案决策中,结果验证了雷达图法在干线公路城市过境方案决策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干线公路城市过境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惠州市过境公路全长26km,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简要总结沥青下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级配曲线设计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和施工控制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功能和定位,并针对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对过境公路功能需求的改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同时,文中对疏附县314国道乌帕尔镇区段改造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了过境公路城市化改造的特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6.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有的公路被城市包围,已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的一部分,即过境公路。对这些过境公路如何进行改造?较为彻底的办法是将公路移到城外,这可大大减少城市的过境交通。不过,费用较大。为缓解当前“卡脖瓶颈”路段交通阻塞,尽量利用老路是一种较现实较经济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关于软土地区路基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的理念,结合云南东川一级过境公路某倾斜坡面上深层软土路基动态设计案例,介绍通过方案比选、工程类比等手段,解决技术、工艺复杂和质量风险较大的特殊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问题中的的关键环节,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平面线形与纵断线形的组合设计,是线形设计的最后阶段。过去,我们的公路设计工作中有所考虑,有的设计人员也进行一些组合设计,但那主要是对等级较低的公路做了一些工作。关于线形调和的问题,因公路标准高低不同,其必要性也不一样。对较高等级的公路如何进行线形的组合设计,新《标准》作了规定,主要考虑,在进行平纵面组合设计时,突出的是要满足驾驶人员的视觉与心理的要求,这是因为驾驶人员以高速行车时,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变化的感觉来判断线形的。视觉是连接公路与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临河过境公路某种低吸水率的骨料,进行了表面层AC-16旋转压实和马歇尔试验,分析了其对配合比设计的影响,提出了低吸水率集料在表面层混合料中应用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孙荣山 《公路》2006,(11):174-178
国道110线八达岭过境段公路,是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修建的山区二级公路,它承担着北京市与西北各省货物及人员运输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晋煤外运车辆经由该路进入华北地区,交通量已达到超饱和状态。在超载、重载运煤车辆作用下,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通过在2003年完成的110国道(八达岭过境段)大修工程,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材料设计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沥青混凝土路面各层进行材料设计时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湖南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境内G107市政化改造工程,根据路线布设控制因素,从道路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排水设计、交通工程设计及道路绿化等方面探讨过境公路改造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1973年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承担了北京市新建八达岭过境公路的勘测设计任务。我们有机会参加了关于路线走向和标准的研讨,以及测设与施工的实际工作。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个想法——在个别路段可否考虑修两条单车道路线,分上、下道行驶。从地形、地质、水文及抗震条件出发,来考虑修两条单行线。这条过境公路,从姑娘台到影碑石一段处于峡谷地带,河谷弯曲狭窄,边坡陡峭,岩体破碎,而且属于基本烈度为八度的地震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突变理论的公路过境方案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对过境公路方案进行决策.该方法对多层评价目标进行分解,将底层评价指标进行标准量化后,运用不同突变模型的归一公式进行计算, 得到总突变级数值,从而实现对方案的综合评判.评价实例表明,该方法可避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且计算简单、可靠性高.针对突变评价分值偏高的缺点,设计了分值变换方法,使得该评价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动态设计可弥补由于地质条件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等致使初始设计方案不能很好地切合实际的缺陷,生态理念是实现公路与环境友好发展的途径。应用系统论的思想,采用动态控制系统反馈机制的方法,将生态理念与实际工程融合,提出了动态设计方法及生态公路设计的具体流程。并以西宁过境高速公路为例,针对特殊地质状况,分析了高速公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实现手法和根据实测信息、监控量测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西地区路网公路路面结构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5年来广西地区普通公路采用的典型路面结构组合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根据不同路面结构组合的实际使用情况,提出了适用于广西地区的普通公路典型路面结构设计或技术建议,以指导广西地区新建普通公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一、概 述 新建八达岭过境公路又名“新建昌平至八达岭公路”,起于昌平县十三陵道口,止于延庆县莲花池妫水河大桥南头,全长38.4公里,为我国第一条山岭区二级公路。笔者曾参加这条公路勘察设计全过程,谨就此来谈谈山区二级公路的测设及经验教训,难免有一定局限性,请读者指正。 1974年交通部、北京市交通局安排委托二院承担本路的勘测设计。要求按两阶段进行设计,路基、路面宽度全部采用平原微丘区的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即路基宽度12米,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丹拉(丹东—拉萨)国道主干线西宁过境公路西段的建设实际,从路线线形设计、建设管理、信息化控制与管理、边坡防护、景观绿化、取土弃土等方面介绍了对典型示范工程的理解及在具体工程实践中的实现途径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丹拉国道主干线西过境(西宁过境公路)项目办与各监理、施工单位紧密配合,各项工程正常有序,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9.
公路口岸是一种特殊的综合交通枢纽,是过境通道系统的咽喉。深入了解口岸的交通特性,对于现有口岸加强管理和新建口岸优化设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拟以全国交通量最大的公路口岸-深圳皇岗口岸为案例,对口岸交通组成、交通量特征等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干线公路城市过境方案的决策,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法与格序决策法,提出了灰色格序决策方法.该方法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极值法进行指标的无量化处理,应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用灰色关联度来度量备选方案与理想方案之间的贴近程度.根据提出的方法,对干线公路G204盐城节点过境方案进行了比选,经分析发现,绕行式的过境模式虽然增加了过境车辆的绕行距离,但从工程经济、环境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仍不失为一种相对较优的过境方案.应用结果表明:灰色格序法综合了灰色关联法和格序决策法的优点,能更好地反映备选方案间的相对优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