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浦江是上海市中心城内的自然阻隔,两岸越江通道现有南浦、杨浦、徐浦、卢浦四座大桥和延安路、打浦路、大连路、外环四条隧道。今年下半年复兴东路越江隧道正式通车,到2005年,浦东内环线内将有五处越江通道,构筑起浦东新的越江交通网。到2007年,内环线以内可在800米内找到越江通道,上海将建成12处、72条车道机动车越江工程,届时将大大提升越江能力,形成浦东、浦西两岸互动互通、比翼发展的局面。同时应该看到目前越江桥隧通行能力趋于饱和,黄浦江五个主要越江通道的最大日交通流量合计已达51.1万辆/日,平均每车道流量为1.97万辆/日,而且,随着浦江两岸的进一步开发,越江交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过江难仍是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
上海现有的越江桥隧正承担着越来越大的交通压力,中心城部分设施流量已经接近或超过饱和.通过越江设施的供给和交通流量的分布、变化这两方面的分析,对中心城各越江设施的交通状况做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北京亦庄开发区与中心城交通联系紧张状况,进行亦庄开发区与中心城交通联系通道研究,结合目前通道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条件,有针对性地确定改造原则,提出改造方案,归结出城市开发区与城市中心区交通通道改造工程中的工作思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于斌斌 《北方交通》2022,(9):85-89+94
过江通道是沟通和联系临江城市两岸的主要途径,基于长沙市城市发展格局、现状、规划城市路网及湘江地质水文特点,围绕中心城区过江通道的识别与发现,通过对沿江控制条件的梳理,从车道规模、线位方案、建设形式、施工工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比选,分析了通道整体规划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临江城市中心城区地上、地下空间的密集开发及生态保护政策的日趋严格导致过江通道的建设条件越来越复杂,统筹考虑各个控制要素已成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长沙市靳江路过江通道规划设计总体方案,以期为类似过江通道项目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必定要求上海具备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其中,加强上海综合交通硬件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之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郊区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市区的轨道交通和快速道路,以及黄浦江的越江设施和长江的隧桥通道,都是枢纽港集散交通所必备的硬件设施。因此,上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越江工程现状问题为基础,从国外大型城市越江系统的布局案例分析中总结并提出合理的越江工程密度、级配、接线道路规模、客货运体系等方面的建议,为提高越江系统交通保障度提供一定借鉴。同时,建议在规划层面与建设、运营加强对接,以"规划引领、无缝落地,安全高效、百年工程"为目标,确保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无缝衔接,为安全保障体系预留足够的弹性空间及更佳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7.
一、工程概况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选址于南浦大桥-卢浦大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及后滩地区,势必带来该区域的强势开发,并诱发世博会后远期的越江交通需求. 西藏南路新建越江隧道总体走向为北接浦西西藏南路,南至浦东滨州路-博文路,建设主旨之一是为世博会提供一条主要的内部越江通道.(见图1)隧道采用城市次干路Ⅰ级,设计车速为40 km/h.隧道最大纵坡取4.5%,内部布置单向2车道,隧道路面宽度:0.25(路缘带)+3.75+3.50+0.25(路缘带)=7.75 m,两侧各有0.25 m安全带(设防撞侧石).  相似文献   

8.
交通本质的要求是出行可达性,它的基础是网络连通性.增强网络连通性是提高出行可达性的手段,提高出行可达性是增强网络连通性的目的.交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全市域的每一个人创造更好的出行条件.上海经历了世博会,中心城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通网络,以上海中心城为例,研究特大城市机动交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越江通道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交通、经济和城市群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江口越江通道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指出了建设越江通道有利于优化长江三角洲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加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为沿江地带开发和振兴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利用该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松花江沿江两岸开发,构建沿江交通体系一体化必要而迫切。在分析了沿江交通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沿江交通一体化的总体构想及规划目标,并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松花江沿江交通体系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一.现状 1.路网总量:至2003年底,中心城道路面积4 354万平方米(约占土地面积6.9%),人均道路面积4.5平方米(全市9,北京12,发达国家10~20).与上世纪80年代末相比,道路面积、路网容量、运行效率分别提高60%、200%和80%.投运高速公路238公里、中心城越江通道8处、轨道交通线112公里.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1月18日在2017年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轨道交通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工程正在加快实施,建成后将会增加3条连接北京市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的快速公共交通通道。该负责人介绍,2017年,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实现开行,从北京站到城市副中心实现半小时连通。这加强了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的快速交通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浦西外滩地区交通拥堵、越江交通瓶颈制约等问题,上海制定了井字型通道规划建设方案.在此背景下,文中分析了虹口区交通发展现状、井字型通道建设影响,提出虹口区交通发展的调整目标和综合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交通主轴、合理布设井字型通道出入口、北外滩路网衔接、四川北路地区公交化和大柏树人行系统改善等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毗邻上海,是上海大都市圈100公里范围内的唯一特大城市和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世界上最繁忙的沪宁铁路运输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主通道纵贯南北,拥有上海市对外四分之三的国道和三分之二的省道,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无缝对接,上海虹桥机场近在咫尺,优越的综合交通体系是苏州经济强劲发展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社会经济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毗邻上海,是上海大都市圈100公里范围内的唯一特大城市和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世界上最繁忙的沪宁铁路运输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主通道纵贯南北,拥有上海市对外四分之三的国道和三分之二的省道,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无缝对接,上海虹桥机场近在咫尺,优越的综合交通体系是苏州经济强劲发展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成日 《城市交通》2010,8(5):28-35
就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展开探讨。首先分析单中心、多中心两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指出单中心城市虽然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较大,但有助于公共交通及TOD模式的发展,有助于实施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而多中心城市结构并不一定能够降低城市交通需求。通过分析东京的案例,说明城市交通流空间有序和TOD发展模式对支撑特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混合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指出其一方面能够将社区交通需求"内部化",但另一方面可能诱发对外交通对小汽车的依赖并增加出行距离,因此应在城市整体尺度上对其综合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中国城市的现状,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中环以内越江设施的规模、布局以及现状运行着手,采用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两种方法,提出完善越江设施布局、优化接线路网、合理化交通组织,以及科学化交通诱导四项对策与建议来完善越江设施功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城市、特大城市不断发展,各大城市倾向于大力构建对外运输通道,连接周边发达区域或资源丰富的区域,因而,区域运输通道的合理规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区域运输通道的交通特点,提出"灰色加权关联度"的评价优选模型,建立通道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对各个规划方案的预选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案例对A城市的3个运输通道的预选方案进行分析,选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沿海港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领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沿海港口城市港城联动协调发展的诉求,提出一种围绕港口及中心城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思路,并提出现阶段构建港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深中通道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中山市交通影响尤为明显。介绍深中通道的建设背景,通过借鉴国内其他大型跨海通道对所在城市交通发展影响的案例,从深中通道对中山交通战略地位、区域交通一体化、市域路网格局、居民出行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入手,分析深中通道对中山市交通发展的影响,为中山市城市交通如何应对深中通道带来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