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为提升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水平,弱化二者客流竞争,提出基于轨道公交一体化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法。首先,计算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内既有公交线路重合度和客运量,并采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待调线路集,按照与中心区的相对位置将待调线路分为区内线、区外线、尽头线和过境线4类,分别提出不同类型线路的调整方法。然后,选择高峰期公交衔接客流强度大的轨道站点为接驳公交站,建立目标约束函数,以乘客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生成新增接驳公交线路。最后,借助TransCAD建模并通过SPSS进行聚类分析,对昆明轨道交通1, 2, 3号线影响范围内的既有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并新增接驳公交线路。调整后的公交线网密度增加了0.21km/km2,站点500m覆盖率增加了3.2%,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降低了0.08,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缓解轨道和公交客流竞争,增强一体化网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分析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后对常规公交的影响,在自然运营数据基础上,以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量化方法,从换乘客流特征、出行OD特征和客流空间分布特征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公交接驳、线网优化和运营组织等提供借鉴。结果表明:9号线与公交的日均换乘客流为0.6万人次,换乘率仅为10%,低于全网换乘率17%;9号线周边公交站点客流下降1万人次,降幅为2%,相关公交线路客流下降3.3万人次,降幅为3%;9号线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覆盖公交站点上客客流为46万人次,潜在影响大。  相似文献   

3.
多方式换乘不仅决定了轨交线路服务范围,影响公交系统服务质量,同时影响沿线设施建设.针对上海11号线嘉定区内轨交站点多方式换乘现状进行客流调查,分析市域线客流特征、客流出行特征和多方式换乘的现状,以及轨道交通11号线多方式换乘存在的问题,为市域线轨交站多方式换乘设施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嘉定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在公交线网结构、道路条件、场站条件以及经营方式上面临诸多待改善问题.随着轨道交通11号线的建成通车,嘉定迎来了公交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域公交体系将实现由单一常规公交模式向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方向转变.构成轨道交通一快速公交一地面公交一乡镇客运四个层次完整的公共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5.
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情况轨道交通运营现状 2008年底,北京已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有8条,即1号线、2号线、13号线、8通线、5号线、1O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机场快轨。2009年.随着地铁4号线的建成通车.北京市轨道交通通车条数达到9条.通车里程达到228公里。线网客流攀升到日均480万左右,占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4%,比2008年提高14%。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作为典型的海湾型组团城市,在轨道交通初步成网的情况下,常规公交线网面临与轨道交通网络融合发展的问题.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客流需求互动、线网供给层面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公交之间互相促进、互相竞争、接驳换乘的关系,预测轨道交通新线路运营后公交需求走廊,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网融合提出明确岛内、岛外、跨岛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分类促进轨道交通与公交网络融合,锚固枢纽及优化中途站点等,对轨道交通运营初期的城市进行公交线网优化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长沙市截至2016年年底,已经陆续开通运营地铁1 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及其西延线,初步形成东西、南北方向"十字型"轨道交通骨架。轨道交通1号线为南北向,全长23.55公里,共设19座车站;轨道交通2 号线为东西向,全长26.579公里,共设23座车站。本文围绕长沙轨道交通车站,提出其与常规公交、慢行系统以及出租车、私家车接驳的具体融合措施,调查方法包括现场踏勘、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三种。一、轨道交通站点交通融合建设根据调研结果,轨道交通网、公交线网、慢行交通网融合不畅主要体现在常规公交接驳不畅、慢行系统衔接不畅、路网绕行距离过长、即停即走车位设置不足等方面。因此,融合三张网的用地、功能和运营的一体化,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出租  相似文献   

8.
针对环形放射状城市扩张过程中常规公交线网出现线网资源利用失衡、乘客出行时间过长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常规公交与需求响应公交分层布局的双模式线网结构。基于连续近似方法,构建混合整数优化模型,以最小化公交平均运营和乘客平均时间成本之和为目标函数,根据乘客出行空间分布构建确定性的出行模式及路径选择细分方法,推导各项成本组成,求解常规公交线间距、站间距及双模式公交发车间隔等决策变量的最佳值。采用混合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成都市五环内环形放射状公交网络为例,验证所提双模式公交网络的有效性。优化结果表明:与单模式常规公交线网对比,双模式网络可以分别降低18.37%的乘客成本以及4.97%的公交运营成本,具体表现为减少常规公交31.85%的站点和线路建设成本以及24.36%的运营里程;系统各项成本随平均客流密度的增加呈幂指数下降并趋于稳定;同时给出不同客流密度分布条件下,系统关键设计参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和站点覆盖率等七方面对海淀区地面公共交通线路网现状进行了评价,找出了海淀区地面公交线网布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武汉市政府出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武汉市政府今年出台的1号文件。按照《实施意见》,到2020年底,武汉市主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出行量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比例达60%;全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0%,其中主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90%;绿色公交车辆比例达到70%;公  相似文献   

11.
陈豪 《交通与运输》2013,29(5):53-55
上海轨道交通经过20年的发展无论是线网规模、客运量还是运营体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上海共有轨道交通线路11条(不含磁悬浮),轨道交通站点287座,换乘站点33座,其中3线换乘7座、4线换乘1座,运营里程达434公里。一、上海轨道交通客流特征浅析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客流分析发现,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受多种因素影响。它不仅与社会经济宏观因素有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生成规律,本文从客流成长性视角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与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以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为研究案例,通过人口及就业密度、土地利用、路网密度、出入口数量、介中心性等13个因子刻画建成环境,基于上海市地铁刷卡数据、人口及经济普查、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道路网络等多源异构数据,分别构建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客流影响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 OLS)模型与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模型进行量化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XGBoost模型比OLS模型具有更好的模型表现。从影响贡献度来看,轨道交通站点建成初期,地铁站点出入口数量(21.9%),常住人口密度(15.9%),路网密度(9.8%)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最重要建成环境因素。建成近期,商业设施用地(16.5%)、容积率(11.1%)和就业密度(8.5%)等用地类建成环境变量成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关键。建成远期,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水平取决于出入口...  相似文献   

13.
朱锦  洪锋  刘杰 《交通与运输》2020,36(1):88-91
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客运量与其沿线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对于后续轨道沿线用地布局和轨道客流的提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宁波市为例,调查了轨道1号线和2号线50个站点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了轨道站点周边800m用地开发容积率和站点客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手机信令手段获取轨道东门口站和大卿桥站的站点客流分布情况,统计分析了站点客流与用地性质和建筑开发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宁波轨道沿线用地开发率较低,平均容积率仅1.1;当站点周边平均容积率超过1.5,单位建筑面积日均进出站客流将呈现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网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得城市公共交通形成典型的层次结构特点,常规公交系统与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协调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公交系统的运营状况。以城市轨道交通为出发点对其沿线的常规公交线网进行评价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关联分析法对公交线网进行综合评价,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南京市地铁2号线沿线的常规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中,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动态一体化规划,成为目前城市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利用GIS系统分析了北京地铁1号线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结合地铁1号线现状客流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然后从轨道交通建设对周边土地利用的潜在影响,和土地利用规划对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最后给出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轨道交通线网多站连续换乘下的客流组织,将连续换乘站客流分为本线同源客流和邻线同源客流,通过Pearson 相关系数判断连续换乘站的相关性,将相关性高的连续换乘站组团,作为大客流情况下客流线控、网控的研究对象以制订相应的方案。最后以广州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对满足条件的各组团本线、邻线同源客流相关系数进行计算,当同源客流相关系数 大于0.6即具有高相关性时,可制订客流线控、网控方案;以地铁3号线体育西路—珠江新城组 团试点制订线控、网控方案,得出两种方案下各关联站点的限流值,并提出线控、网控方案的启动时机。结果表明,采用线控、网控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连续换乘站的客流控制效果和客流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轨道交通线网多站连续换乘下的客流组织,将连续换乘站客流分为本线同源客流和邻线同源客流,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判断连续换乘站的相关性,将相关性高的连续换乘站组团,作为大客流情况下客流线控、网控的研究对象以制订相应的方案。最后以广州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对满足条件的各组团本线、邻线同源客流相关系数进行计算,当同源客流相关系数大于0.6即具有高相关性时,可制订客流线控、网控方案;以地铁3号线体育西路—珠江新城组团试点制订线控、网控方案,得出两种方案下各关联站点的限流值,并提出线控、网控方案的启动时机。结果表明,采用线控、网控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连续换乘站的客流控制效果和客流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连通性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上海轨道交通发展迅速,网络不断扩展,至2010年,将有11条轨道交通建成运营,总长度超过400公里。根据规划,2013年初,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将基本建成,总长度超过500公里,包括13条线路。  相似文献   

19.
一、公交专用道网络规划 2012年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形成后,轨道站点按服务半径600米计算,内环以内区域覆盖率达到82.8%,内外环间覆盖率23.8%,整个中心城的覆盖率为33.9%。要实现上海交通发展战略设定的公共交通占全市出行比例30%、中心城40%的目标,地面公交系统承担的运量应继续增长。因此,必须通过提高运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客流。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市实施公交改革、推动公共交通发展的背景下,以对北京市2006年初的地面公共交通线网评价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对截至2007年8月已完成的五批大规模地面公交线网调整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目前地面公共交通线网的总体特征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实施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