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老城核心区存量土地的更新改造成为现阶段城市用地开发热点,亟须研究不同发展模式呈现的交通特征以及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首先总结城市核心区更新的发展趋势,指出城市更新改造往往打破原有老城社会结构、交通模式,对交通特征、出行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以深圳市罗湖核心区与福田核心区为例,量化分析不同发展模式对交通特征的差异化影响规律。进而提出城市核心区更新改造的用地发展模式以及交通发展策略,强调传承邻里关系,构筑公交化、枢纽化、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并在深圳大剧院-蔡屋围核心区更新规划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大型会展中心进行合理交通组织设计,尽可能减少大型会展中心对周围道路的交通压力,以提高会展中心内外的通畅水平,同时减少城市交通的压力。文章从大型会展中心本身的交通需求特点出发,给出了大型会展中心的交通发生吸引量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大型会展中心这类建筑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法及流程,并以成都市"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为实例,对其进行交通组织设计,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主要大中型城市均掀起了建设以商业办公为主的CBD核心区的浪潮,其规划特点均为商业办公高度集中,占地面积则相对较小,建设容积率较高。但核心区高容积率的开发导致交通需求较大,区域支路网常无法承载,引发交通混乱、通行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核心区的慢行品质,破坏商业氛围,高峰期的拥堵对核心区的到发交通冲击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宁波市城市核心区慢行交通系统存在问题,从区域慢行系统资源特征入手,在总体改善策略的基础上,从构建慢行动线、提升慢行功能区、改善慢行过街环境、完善慢行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慢行交通优化方案,以提升宁波城市核心区慢行交通环境,重塑区域活力。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虹桥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具有示范意义.通过回顾二者的交通发展历程、交通需求、交通状况与当前交通矛盾,判断未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虹桥商务区发展趋势.对虹桥高铁站线路过于集聚、商务区发展预见不足规划滞后、商务区核心区设置大型会展中心等造成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虹桥商务区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城市商业街地处城市核心区,道路两侧开发密度较高,对外出行需求强烈,内部交通联系频繁,对交通设施的要求较高。大多数城市商业街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交通设施水平、交通设计理念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严重制约了城市商业街的发展。从城市商业街交通特征出发,制定出适合城市商业街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并用于指导深圳华强北路交通组织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7.
对体育会展中心项目进行交通影响分析,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分析体育会展中心这类大型公共建筑在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从体育会展中心交通影响的特性着手,探讨了体育会展中心交通影响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镇江体育会展中心的交通影响分析案例,提出对体育会展中心进行交通影响分析时,重点考虑项目公共交通设施的完善,优化项目内外交通网络,完善中心内外部的衔接系统,合理配置项目的停车设施和交通组织,迅速集散赛事期间的客流,为同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交通影响分析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体育会展中心项目进行交通影响分析,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分析体育会展中心这类大型公共建筑在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从体育会展中心交通影响的特性着手,探讨了体育会展中心交通影响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镇江体育会展中心的交通影响分析案例,提出对体育会展中心进行交通影响分析时,重点考虑项目公共交通设施的完善,优化项目内外交通网络,完善中心内外部的衔接系统,合理配置项目的停车设施和交通组织,迅速集散赛事期间的客流,为同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交通影响分析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温州会展商务区为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交通组织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下空间交通组织规划的构成部分和规划组织原则,并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步行、车行、地下及地面交通衔接系统进行了系统解构、功能分析和方案介绍,研究成果可供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各地块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核心区发展所面临的紧迫性及相关交通问题显现。通过对虹桥商务核心区的交通设施现状及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与虹桥商务区整体交通组织进行整合,提出核心区对外交通的组织方案以及核心区内部交通组织措施,形成清晰的对外和内部的交通引导标志方案,保证核心区的交通正常运行,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昆明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城市核心区主干路的交通区域拥塞交通流特性,运用烟羽模型对交通拥塞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定性分析了驾驶员行为特性对道路交通拥塞影响,提出首次交通拥塞与二次交通拥塞的概念,并结合道路状况,借鉴蚁群模型的理论,对首次交通拥塞到二次交通拥塞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基于驾驶员行为特性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多路交叉口设计是交叉口设计中的难点,城市核心区的多路交叉口尤为重要。随着城市建设朝着紧凑集约、功能复合的方向发展,常规的多路交叉口组织方案无法适应远期迅速增长的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需求。通过对城市核心区多路交叉口存在问题进行归纳,采用时空分离设计理念将各类交通进行立体组织,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和解决措施,通过上海市三门路多路交叉口工程案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地下车库联络道主要服务于城市核心区到发交通,可提高区域静态交通出行效率,缓解城市核心区地面人车矛盾,改善区域环境品质,实现低碳交通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应用。研究证明结合大量地下车库联络道规划和设计经验,探讨地下车库联络道内、外部交通组织理论,提出了重点服务主要流向、建设规模匹配交通需求、快速疏解等交通组织原则。同时,结合工程实际论述了地下车库联络道内部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和工程设计,旨在为类似工程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温州会展商务区为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交通组织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下空间交通组织规划的构成部分和规划组织原则,并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步行、车行、地下及地面交通衔接系统进行了系统解构、功能分析和方案介绍,研究成果可供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睿  杨大伟  张玉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10):144-144,146
通过对西安市交通现状的分析,从城市发展及动态交通、静态交通供需平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西安市交通矛盾的方法——开发地下交通空间。进而提出了核心区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地下步行系统、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和地下停车系统的规划要点和构想。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2009,7(4):102-102
武汉市内环线位于城市核心区边缘,其不仅是联系武汉三镇中心区的重要交通走廊,也是城市中心区与对外辐射交通联系的纽带,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被定性为城市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治规划由现状交通分析入手,对症下药,从“减负”-交通分流措施、“扩容”-车道拓宽及立交工程、“增效”-强化交通管理三个方面对内环线进行综合交通整治,以达到“畅通内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大型会展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中,由于参展人群的交通出行特征与普通商业、办公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其出行率、高峰小时系数和方式选择均有独特的特征。大型会展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交通需求预测部分应进行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快速发展,各地展览日益活跃.随着会展客流量的增长,保证会展周边交通高效、有序地运行是会展外部交通组织的关键所在.首先,综合考虑会展周边交通设施情况,在总结不同类型会展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大型展会客运交通出行特征,预测会展客流需求、出行分布、交通方式结构及流量;其次,对轨道交通、骨干路网等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大中城市规划建设会展中心,其有限的交通空间是会展中心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为了尽可能减少大型会展中心对周围道路的交通压力,定量分析其周围道路的交通情况、合理规划其内外交通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为例,从大型会展中心本身的交通特征出发,重点分析在规划设计阶段国内会展项目案例及客流预测参数,给出了大型会展交通发生吸引量预测模型及预测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大型会展中心这类建筑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等,为国内大城市会展中心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会展之窗     
2009中国(北京)国际城市智能交通、地铁轨道交通及市政设施展览会展览时间:2009年8月7日-8月9日会展场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会展描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已成为各主要大中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中之重。根据最新规划,未来4年,北京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