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现场诊断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机械筑路处付利沙1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故障特征液压系统故障中约70%与液压油的污染有关。液压油的污染会引起系统内的液压元件发生故障,如滑阀卡死、某个阀常开或常闭、阻尼孔或油路堵塞、液压泵、马达的磨损等,致使某...  相似文献   

2.
<正>在施工现场对液压系统故障进行有效诊断和维修是筑养路机械现场维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液压系统故障现场诊断所涉及到的方法进行分析,致力于能更好保证液压系统的现场维护和维修工作,希望能对筑养路机械液压系统故障现场诊断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直观诊断法在进行筑养路机械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过程中,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直观观察,这也是当前常用的现场  相似文献   

3.
在液压传动的筑路机械维修工作中已采用油分析技术。对筑路机械液压系统所使用的液压油定期进行采样、分析,测量油中所含异物(如摩耗的金属末、尘埃、水分等)的种类和含量,无须将机械解体,便可以判断机械内部  相似文献   

4.
液压油箱是筑路机械主机厂自行设计、制造的主要液压元件,是进行液压系统污染控制的主要环节。本文对近年来筑路机械液压油箱在污染控制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针对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经常出现故障的问题,通过对液压系统故障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指出了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及注意事项,最后以实例对液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故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筑路机械制造业,已经形成为一个科研开发实力雄厚,设计制造能力很强,检测试验手段先进,生产管理严密,工艺装备先进,生产效率很高,竞争能力很强的独立行业。尤其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六国的产品,几乎垄断了世界建筑与筑路机械市场。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强烈刺激下,近几年来,各国的筑路机械制造厂家都投入很大财力,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机械的结构性能,提高机械的技术水平,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特别是液压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提高,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筑路机械产品进入了机电一体化的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提出一种墨西哥草帽函数改进的ART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增强输入矢量距敏感特征近的区域对模式分类的影响。采用距离分区技术调整输入模式的特征矢量,提高诊断的精度和效率。用Amesim_HCD库建立液压系统液压泵、多位换向阀结构模型,用Amesim建立起重机液压系统模型。通过对液压系统各类型故障仿真,验证了改进ART方法对起重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可靠性。开发了基于改进ART神经网络的起重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8.
对筑路机械的保养和检修已有不少人,提过,但仍有很多操作人员误以为只要勤换油及滤芯就万事大吉,以致液压系统出点小问题就不知所措,据查,当前因液压问题而瘫痪的筑路机械中有80%是装载机,且国产为多。  相似文献   

9.
建筑与筑路机械的液压工作油缸加速寿命的试验相当困难。由于模拟不同动幅和不同持续时间的动态负荷的复杂性,在超负荷而又缺乏大功率试验油泵的情况下,试验系统中会释放出相当大的热能。液压工作油缸是机械液压传动装置中广为采用的元件,为了确定它的工作能力,全苏建筑与筑路机械制造科学研究所的中央科学研究试验站建成了试验台,用于被试模型承受动负  相似文献   

10.
工程机械液压技术纵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功率、多用性和智能化是当今高品质工程机械的性能特征。为确保工程机械的这些性能,除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外,先进的液压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液压技术由于较为成熟,广泛用于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建设机械、筑路机械等工业领域。本文以国际比较知名企业的产品为例,...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整体稳定性研究主要基于假定全部桩体发生剪切或者弯曲破坏的不足,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不同位置处桩体的受力特性,破坏模式以及复合地基整体破坏过程的开展方向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桩体弹性模量对桩体受力、破坏模式和破坏顺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会同时发生弯曲与剪切2种破坏模式,并且水泥土搅拌桩受力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大的不同;路堤荷载作用下,桩体的破坏具有渐进性,坡肩以外桩体更易发生弯曲破坏,破坏方向由坡脚首先发生,并向路堤中心逐渐延伸,而路堤内侧桩体更容易发生剪切破坏,破坏方向由路堤中心向坡脚延伸;随着桩体弹性模量的增加,桩体会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弯曲破坏;低模量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会首先发生内部剪切破坏,之后坡脚处发生弯曲破坏;高模量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会先于坡脚处发生弯曲破坏,随后在路堤中心发生剪切破坏;桩体弹性模量的提高会增加桩体抗弯刚度,使其承担更大的弯矩,更容易发生弯曲破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剪强度准则的库伦土压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剪强度准则研究了库伦土压力计算问题。(1)采用能反映岩土在三向应力作用下强度特征的三剪强度准则代替莫尔-库伦强度准则,该准则表达的是一个强度准则系列,莫尔-库伦强度准则仅为其特例。(2)基于三剪强度准则所得到的库伦土压力计算式可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岩土,以往基于莫尔-库伦强度准则的土压力计算式也仅为其特例。(3)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岩土应力状态和力学特性对土压力值有一定影响。另外,采用莫尔-库伦强度准则时,库伦主动土压力值可能会因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而高估,库伦被动土压力值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郑颖人  王永甫 《隧道建设》2013,33(6):423-430
本文作为一个讲座对以往研究成果做一个综述,回顾了围岩压力理论的发展过程与隧道破坏机制研究的进展,通过模型试验与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得出浅埋拱形隧道的破坏在拱顶,深埋隧道的破坏在侧壁的破坏机制,并可求出隧道围岩破裂面位置与形态。分析了矩形隧洞与拱形隧道破坏机制随埋深增加而变,矩形隧道可划分为浅埋顶部破坏阶段、深埋压力拱破坏阶段和深埋两侧破坏阶段3个阶段,而拱形隧道不存在压力拱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14.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故障码诊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淑琴 《汽车技术》2002,(10):38-40
电控自诊断系统一般通过监测电路或监测软件测定各个传感器的电信号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来判断各个传感器是否工作正常和是否输出故障码。在进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维修时,应利用故障码提供的故障指示,分析故障码是否与故障现象相符,以便选择适当的诊断仪判断故障的具体部位。介绍了故障码种类、基本设置条件及故障诊断程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活塞工作压力与工作温度对活塞失效的影响,阐述了活塞燃烧室喉口部位失效模式(机械失效与热机械失效)及失效机理。对普通铸造活塞和局部重熔活塞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从显微组织方面进行了破坏机理的对比分析,指出局部重熔处理工艺可细化材料的微观结构颗粒,降低了材料对微观塑性变形开裂的敏感性,延长柴油机活塞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转矩传感器故障自诊断原理,利用信号比较设定法,设计了一套基于转向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转矩传感器的故障自诊断系统,包括转矩传感器故障自诊断思路分析、信号采集、故障辨识、故障代码的显示控制、故障自诊断程序的设计以及系统发生故障时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特别是针对偶尔的噪声和振动可能影响信号的采集和辨识方面,提出了独特处理方法,减少了系统对故障的误判。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行地震作用下块状-弯曲倾倒破坏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运用逐步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块状-弯曲倾倒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块状-弯曲倾倒破坏的解析公式,分析了地震荷载对岩质反倾边坡稳定性和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边坡几何力学参数、潜在破坏岩块编号及地震影响系数作为稳定分析中的变量,运用MATLAB编写了求解不同变量下的边坡安全系数和破坏模式的计算程序,此外,还将该方法与传递系数法、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惯性力的增大,边坡稳定性逐渐下降;部分相邻块体的潜在破坏模式不同,滑移破坏和倾倒破坏交叉出现,但随着地震影响系数的增大,整体破坏模式逐渐由倾倒破坏转变为滑移破坏;随切坡角度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下降,较易发生倾倒破坏;不同地震影响系数下岩层厚度对边坡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浅埋偏压隧道围岩渐进破坏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浅埋偏压隧道围岩的渐进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为隧道支护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运用自行研制的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对浅埋偏压工况下单洞及小净距隧道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浅埋偏压隧道的破坏模式可以看作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坍塌破坏,且浅埋偏压隧道的偏压角度和围岩的力学参数决定了破坏体的规模和范围,破坏体的范围主要受偏压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比较常见的典型故障,采用故障分析法,分别建立换挡异响故障树和挡位限制故障树,分析了两种典型故障案例的故障原因,并从故障现象和故障排除方面重点研究了挡位限制故障案例,研究中排除了离合器故障的可能性后,分析得到1-3挡拨叉的位置是主要故障原因,从而更换电液控制单元并进行相关匹配就能排除故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应用到DCT其它故障分析中,为故障的排除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