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应对恐怖组织利用蛙人或水下机器人等小型武器的攻击,需要在一些重要的部位,如港口、码头、海岸洞库和锚泊水域中安装水下智能监控系统,而小目标识别技术是该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对蛙人等水下小目标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形态特征的水下小目标识别方法.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此算法具有较高的小目标检测率,有效提高了水下智能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反蛙人声纳的小目标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轲  刘忠  毛盾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7):173-176
随着蛙人侵扰活动的日益频繁,在一些重要的部位如港口、码头、海岸洞库和锚泊水域中都安装了水下监控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基于反蛙人声纳的小目标检测既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文章针对小目标检测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反蛙人声纳图像处理和小目标检测算法。由实践结果可以得出,此算法具有较高的小目标检测率,有效提高了水下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水下多传感器多目标模糊跟踪融合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下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系统往往是一个不同类传感器融合系统,且其目标航迹包含有不确定和模糊信息.本文首先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和模糊逻辑推理技术,进行分布式水下多传感器多目标航迹模糊融合关联决策,并利用有效数据处理和分层融合估计相结合的方法,以实现不同类传感器高精度融合跟踪估计.  相似文献   

4.
水下航迹是水中运动物体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航迹可以推算出水中运动目标的航速、回转半径等信息。本文介绍一种针对于水下自主航行器运动自导航及轨迹跟踪的方法及其工程实现,该方法采用声学定位原理,可以使水下自主航行器自身和船载指挥平台精确掌握航行器在水下的位置信息,对于自主航行器自身实现自导航和位置修正以及岸站指挥人员即时掌握水下自主航行器在水下的位置、速度及机动情况等态势信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潜艇的运动模型对于作战模拟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潜艇水下正常航行时的运动规律,提出了生成规避运动航迹算法,建立了潜艇规避运动模型。并针对该模型生成的航迹,给出了目标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下目标搜寻工作所遇到的现实困难及搜寻作业的特点,提出一种在局部水域范围内基于小型ROV的水下小目标搜寻方案,以提高水下复杂地形中的目标搜寻效率。工程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案具有高效率、低风险及低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矢量传感器的水下运动目标测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基于二维压差式矢量传感器的声压振速联合处理技术应用于水下运动目标测向算法研究中,在小尺寸和低频条件下,实现了对水下运动目标的精确测向。研究了传感器尺寸、信噪比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实测辐射噪声对算法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测向方法具有基阵尺寸小、测向精度高的特点。该研究为水下运动目标的方位估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动态规划算法在被动声呐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动态规划的检测前跟踪方法可用于检测跟踪低可观测目标。它利用检测前跟踪的技术在检测目标的同时给出目标航迹的优点,实现对低信噪比下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本文分析了动态规划法进行弱小目标检测的基本原理,结合水下目标检测的特殊性对该算法进行了修正,得到了适应水下目标的检测前跟踪方法。通过实际的海试数据进行验证,证实了检测前跟踪技术在水声领域进行目标检测跟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航迹规划与控制方法,使得无人水下航行器(UUV)能够使用CTD测量仪完成水下探测任务。详细介绍了所研究的UUV硬件系统体系结构,同时完成UUV水平面和垂直面的航迹规划,使其在满足UUV设计要求及CTD测量特性约束条件下能够完成水下探测任务。为了实现UUV在三维空间里较好的跟踪所规划的航迹,应用自抗扰控制(ADRC)技术,分别设计了自抗扰航向控制器和纵倾控制器。所研究的航迹规划与控制方法在UUV半实物试验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下航行器技术的发展及探雷等特殊场合的需求,利用水下小平台探测海底小目标的方式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依据参量发射阵理论,结合参量阵的优势、截断参量阵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海底小目标近距离探测的系统,测试该探测系统在近距离的特性,进行沉底及掩埋目标的探测实验,结果表明,该参量阵系统能够实现海底小目标近距离探测,在现有条件下所做的探索工作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下航行器技术的发展及探雷等特殊场合的需求,利用水下小平台探测海底小目标的方式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依据参量发射阵理论,结合参量阵的优势、截断参量阵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海底小目标近距离探测的系统,测试该探测系统在近距离的特性,进行沉底及掩埋目标的探测实验,结果表明,该参量阵系统能够实现海底小目标近距离探测,在现有条件下所做的探索工作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人水下航行器多约束条件下最优航迹快速规划问题,通过设置航行区域校正点及误差约束,建立可行航迹最短的目标函数,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转向角的搜索算法。对航迹最短、转向角最小的球形可搜索区域内的校正点误差校正,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和考虑转向角约束的2种情况下,基于最小转向角算法的航迹长度为106 350 m,比不考虑转向角约束的航迹长度缩短22 559 m,共经过8次校正点,总转向角度为120.66°,航迹方向最贴近起点和终点连线方向,航迹光滑没有折回、比邻、平行的现象,可以在通信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校正误差实时自主定位。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武汉长江航道救助打捞局水下检测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近期水下检测中心迎来新设备——"ME120无人搜寻探测艇"。该无人艇具有GPS自主导航行驶、自主测量、数据速传等功能,可实现自动返航、智能避障、航迹精准跟踪。该艇重量达60kg,足以搭载多种专业检测设备,从而对水下地形进行测量,获取高精密度数据,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将GPS及劳兰C与潜艇航迹仪相结合,辅以微机控制及水下导航推算而获得水下导航信息的方法,提高了导航精度、可靠性和绘迹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船舶在海洋中航行时,需要雷达系统对航道进行实时监控,此时水下目标的自动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水下潜在的危险目标进行实时的预测,才能保证航行的安全。因此,本文着重对水下目标的特性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BP网络模型建立了能够提取水下目标特征值的算法,同时对输出层和隐含层进行优化,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水下目标识别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BP网络模型对目标识别算法的优化,目标的识别率都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论文探讨了雷达存在探测系统误差时的目标航迹关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近航迹迭代的目标航迹对准关联算法,以此解决传统目标航迹关联技术与雷达系统误差配准技术之间的矛盾。最近航迹迭代对准关联算法考虑目标漏跟及虚警情况,以航迹为单位,通过目标航迹集间航迹映射关系搜索与旋转平移变换参数估计两步迭代过程,能够达到航迹集的逐步逼近和精确对准,并获得目标航迹间的可靠关联关系,最终实现雷达存在探测系统误差时的航迹准确对准关联。  相似文献   

17.
水下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目标识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外水下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水下目标识别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水下目标识别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水下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下航行环境中自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航迹精确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滑模方法的AUV航迹跟踪控制算法。在建立AUV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将其运动通过变结构滑模控制律结合模糊逼近设计出AUV航迹跟踪控制系统,采用模糊系统实现模型未知干扰的自适应逼近,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讨论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在考虑加入外界干扰的条件下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轨迹跟踪能够达到稳定并且较平滑连续跟踪预定航迹,对干扰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下多目标跟踪过程中存在多种干扰因素,如噪声污染、杂波环境、量测数据处理等,本文将概率假设密度滤波应用到水下目标跟踪领域。首先,在单目标匀速运动场景下,提出一种二维搜索法,探究目标估计的均方根误差随2个被动声呐距离和目标初始链距取值变化的规律,为后续目标跟踪中参数选取提供参考。接着,对于多目标编队航行和航迹交叉的运动场景,分别探究目标间距和量测噪声对目标跟踪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二维搜索法能够有效指导算法参数选取,并且所提算法具有目标数和目标状态估计精度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对被封锁区域的目标进行航迹规划的方法,用于研究港口、航道的封锁效能。针对目前封锁作战的特点,对由空中平台布撒的封锁弹药的封锁特点进行研究,采用基于改进的A*算法(SAS)的目标航迹规划方法在被封锁水域进行目标航迹规划,从而判断此次封锁的成功与否,多次试验,由蒙特卡洛原理计算封锁概率,评估封锁效能。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能更准确地分析港口、航道的封锁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