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有计算方法对于长编组浮车型有轨电车的重量计算较为繁琐,为研究重量分配计算新方法,以7模块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浮车型有轨电车相邻车辆间的铰接结构形式,以超静定理论为基础,将有轨电车车体及其安装设备简化为刚体,采用虚位移原理推导刚体系的静力学平衡方程,通过变形协调原理分析不同车体的受力状态,计算车辆轴重和轮重。编写计算机程序将方法参数化,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计算方法合理有效,可应用于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设计过程的重量管理。  相似文献   

2.
依据浮车型5模块低地板有轨电车的结构特性以及铰接装置的运动特性,将车辆进行合理的划分,作出轴重、轮重计算模型,运用力平衡与力矩平衡原理,计算出轴重与轮重。这是精确控制车辆轴重与轮重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南京A型地铁车辆转向架为例,介绍了转向架称重调簧工艺及影响转向架重量分配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转向架静力学模型,对转向架加垫进行理论计算,得出转向架重量分配与加垫量的关系,对所采用的加垫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了转向架及车体的轮重差及轴重差计算方法,并论述了两种称重试验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的结构特性,推导了车辆轴重和轮重计算方法,运用此方法编写相关计算文件并对车辆进行了轴重和轮重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该计算方法合理,便于轴重及轮重的计算,有助于车辆设计过程中的重量指标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铰接式动车组为计算模型,详细阐述了铰接式轨道车辆轴重、轮重的计算方法和过程。首先计算出转向架上部车辆的质量和重心。其次根据单节车加载在转向架上的力情况建立计算模型,计算出加载在不同转向架二系簧上的力。然后以单个转向架为计算模型,考虑转向架所有的受力情况,计算出每个转向架的轴重。最后根据轴重和车辆重心分布情况计算出轮重。本方法简单可靠,适用于单铰和多铰动车组或其他轨道车辆的轴重、轮重分布计算,能够为整车结构设计、调试和检修维护提供较为精确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列车制动力分配策略按整辆车重进行分配,未考虑轴重转移对列车安全运行的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列车滑行。轴控制动控制系统以单轴为基本控制单元,进行制动力的计算和分配,能够提高制动控制精度和缩短响应时间。基于轴控制动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车辆轴重转移的计算方法,利用重心力矩平衡方程分别对车体和转向架进行受力分析,利用一阶状态观测器估计轮轨力转矩,同时考虑风阻及车钩作用力,对车辆各轴实际轴重进行计算,分别给出了水平轨道和坡度轨道上车辆实际轴重的计算方法,根据每根轴的实际轴重进行制动力分配。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轮轨黏着,同时降低了发生滑行的风险,能够有效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地铁车辆的重量、重心及轴重和轮重的计算方法,并采用LabVIEW软件对地铁车辆的重量参数进行数据导入、重量计算、重心调节、轴重和轮重计算、结果显示和数据导出,其中计算部分通过LabVIEW中调用MATLAB脚本节点进行编程计算。该程序人机界面友好,计算精度高,便于地铁车辆设计过程中悬挂设备的位置布置及车辆轴重轮重的计算。  相似文献   

8.
对电机采用轮对空心轴转向架悬挂的C0-C0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电机前置、后置对采用轮对空心轴的转向架悬挂机车轴重转移的影响不大,也就是说,对于轴重转移,电机既可顺置,也可对置,其影响不如抱轴式悬挂电动机明显,这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齿轨传动车辆的重量、重心及轴重和轮重计算的算法,并运用Excel软件对该车辆的重量参数进行数据输入、重量计算、重心调节、轴重和轮重计算,以及结果显示,完成该算法的工程应用。运用该方法,能直观地优化设备布置位置,解决非对称转向架车辆设计,轴重轮重的精确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SS5型电力机车空转性能试验时发现,机车牵引时,各轴左右一系簧的变形量不相等。而按一般的轴重转移计算方法对其进行计算时,得不到上述结论,为此本文以SS5型机车为例,从机车各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入手,对电机空心轴架悬式两轴转向架机车的轴重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了与试验相同的结果,本文的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轴式及悬挂型式的机车轴重转移计算,计算表明,SS5机车不仅有轴重转移,而且左右也会有轮重的重  相似文献   

11.
机车重量、轴重和轮重的计算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机车重量、轴重和轮重计算的目的,给出了轴重和轮重计算的力学模型,并介绍了目前计算中采用的标准和考察的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种解析和作图相结合的方法求得铰接式低地板车辆在通过曲线时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转角,并与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计算结果相比较,误差较小;建立整车模型分析车体长度对车体与转向架转角以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轮重减载率,平稳性不超过标准限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中间车体长度减小端车长度获得较大的运载能力及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U80H型罐车的线路实测动应力响应数据,分析了载重、运行速度对罐车车体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牵引梁与车体其他部位连接处是罐车车体结构疲劳强度薄弱区域;轴重对车体结构损伤呈非线性影响,在大轴重的情况下损伤随轴重的增加急剧增加;存在车体结构损伤最小的车辆运行速度,采用合理的车辆运行速度可有效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根据所得车体结构疲劳损伤规律,分析得到车辆最大轴重时的最快运行速度及最快运行速度下的最大轴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地铁车辆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回流性能,并提出车辆接地优化设计方案。针对常用时域仿真分析方法无法准确连续反映车辆整体运行过程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接地回流性能分析的车网联合动态仿真技术方案。以车体采用经保护电阻接地和直接接地两种技术方案的实际车型为研究对象,在通用仿真环境下建立包含车体、车辆接地电路、牵引负荷、钢轨回流电路以及供电网络的综合模型。基于地铁线路和车辆关键参数获得牵引计算结果,并将其导入仿真模型,实现车辆牵引功率、受流位置持续动态刷新,从而模拟车辆运行过程接地回流分布特性。仿真分析表明,在同一线路采用相同牵引控制策略时,经保护电阻接地车型较直接接地车型有更小的钢轨至车体回流以及车体间电流,但车体电位略有抬升;并进一步基于电阻接地电路提出了两种优化接地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证明这两种方案均兼顾了整车的车体回流与电位抑制。该仿真方法对校验地铁车辆接地方案性能具有实用性,所得仿真结果对接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辆轮重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地铁车辆轮重调整力学分析模型,推导出轮重变化的解析式。建立了A型地铁车辆轮重调整整车模型,通过分析计算找出整车轮重变化规律。利用理论推导及仿真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指导轮重调整试验,实现一次加垫调整就能满足轮重差要求的目标,节约试验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考虑缓冲器内部斜楔结构的动、静摩擦状态转换以及车体底架结构的缓冲效应,对货车用缓冲器阻抗特性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21,23和27t轴重混编货物列车的纵向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不同空车比例及位置、不同轴重及载重、不同车型的混编模式对列车各车辆间纵向冲动的影响;研究有利于减小列车纵向冲动、降低空车脱轨概率的混编列车编组方案。结果表明:在空、重车混编时,应控制编入空车的数量,且尽量将空车集中置于列车的尾部,且要避开全重列车最大压钩力附近的车位;在有不同轴重及载重的车辆混编时,应将较重的车辆置于列车前部,较轻的车辆置于列车后部,并尽可能地按车辆重量递减依次编入;在用不同车型的车辆混编时,应避免将车体刚度较小的平车和罐车置于列车中部。  相似文献   

17.
重量管理是车辆总体设计一个首要环节,车辆的轴重与轮重载荷情况是车辆设计的关键参数。根据低地板有轨电车的结构特性,建立简化的数学计算模型,推导出该类型车辆的轴重与轮重的计算方法,并在车辆的动态调试过程中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机车轴重转移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空间耦合的机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机车的轴重转移现象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阐述了机车二系纵向剪切刚度和机车加速度对轴重转移的影响,揭示了驱制单元车体半悬挂机车轴重转移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轴重12.5t电力蓄电池牵引车车体轻量化设计及结构特点,介绍了轻量化设计原则,建立了车体静强度分析模型,采用EN 12663和UIC 566进行计算载荷和强度评估,运用ANSYS软件进行结构应力计算,车体疲劳强度计算、模态分析结果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ZER3型蓄电池电力工程车的总体技术要求,对其设备布置与重量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工程车的轴重及轮重偏差进行计算与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