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列翅片板翅式换热器传热性能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IMPLE算法对错列翅片板翅式换热器换热表面的流动及传热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几何参数对流动及传热的影响,研究表明此紧凑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特性.该研究进一步弄清其换热机理,这无疑极大地改进了错列翅片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SIMPLE算法对错列翅片板翅式换热器换热表面的流动及传热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几何参数对流动及传热的影响,研究表明此紧凑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特性。该研究进一步弄清其换热机理,这无疑极大地改进了错列翅片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翅片排列方式影响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以翅片排列顺序不同的错列式和直列式翅片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分析并比较不同翅片排列方式的套管换热器与光管换热器的换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翅片换热器换热系数比光管套管换热器换热系数分别提高了87.8%与98.2%,同时压降分别增加了35.1%和37.6%.错列式翅片换热器比直列式翅片换热器换热系数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的一般方法,编制了以换热面积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电算程序,并对6160型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热管换热器进行了实例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尺寸重量限制,舰船换热器对集成优化设计水平要求较高。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设计中经常同时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2种方法,特别是数值模拟由于其具有高效、精准和低成本优势,使得其在换热器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在对某型集成式换热器合理简化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数值分析耦合传热模型,完成了换热器壳程流场和温度场数值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换热器流动区域中换热比较均匀,折流板强化换热效果显著,但其也相应增加了壳程流动阻力。本文研究为换热器性能进一步提升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压板壳式换热器的耐压问题,建立板壳式换热器耐压核心元件换热板片在高压下的受力计算模型,利用SolidWorks计算模块,对不同型式板片在高压下的应力情况进行数值计算。利用计算结果,设计出1型针对该高压情况的换热板片,形成1台耐高压的板壳式换热器。通过压力试验,验证了该板壳式换热器的耐压性能及所构建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CFD仿真分析在换热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化学激光器尾气降温的换热器对流动阻力要求非常苛刻,因此本文用CFD方法对换热器初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建立了换热器CFD计算模型,采用标准k-ω两方程湍流模型对换热器的湍流流动和换热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压力降远低于允许值,初步设计方案可行,但是换热效果稍差,建议适当减小管间距,既充分利用流动阻力的许用值,又增强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人字形板式换热器板片为研究对象,测试单相流体在三种不同组合方式的板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特性和阻力特性并对此进行比较,得出三种组合方式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波纹角度的增加,板式换热器的阻力特性不断升高,换热性能则先增加再逐渐下降。综合板式换热器流动换热特性随流速的变化规律,小波纹倾角模型换热效果最差,但其压损最小;大波纹倾角模型换热效果最好,同时压力损失最大;混合板片模型换热效果和压降都介于小波纹倾角模型和大波纹倾角模型中间。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内换热器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翅片管式换热器性能优化设计计算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根据(1)换热元件的基本尺寸、管程数以及管程/壳程介质的流速限制;(2)管程/壳程介质的压降限制;(3)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裕度限制等限制条件,对指定换热元件的换热器的管排数、翅片数等结构参数布置进行逐层筛选优化。该优化策略可极大减少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对冷却器要求的特点,对各种间壁式换热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热工理论计算,确定了冷却器宜采用小管径换热管的钛合金管壳式换热器,获得了小管径换热管数量与不同航速、冷却流体流动状态的设计关系,且基于热工计算结果表明了结构优化方向。采用 CFD技术对两管程流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分析,获得了后端管箱封头a/b的最佳值。实船工程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分析设计和优化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元件,具有传热迅速和效率高的特点,在余热回收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论述了热管的工作原理,热管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对热管在船舶上应用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首先,搭建了脉动流强化换热实验台架,针对板式换热器,研究了脉动流和稳态流下的换热性能对比,探究了脉动振幅、脉动频率与其换热特性之间的关系。热沉室设计采用3层结构,包括加热铜块、热沉室盖板和热沉室底座,加热铜块表面分别加工为平板流道和周期性矩形凹槽流道。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无论稳态流动或是脉动流动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均呈现增大现象,换热增强因子呈现逐渐降低的态势,这与热沉室实验中得到的规律基本相同;同时,在各雷诺数条件下,随着脉动频率的增大,换热增强因子出现了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最低值出现在脉动频率0.66 Hz附近,换热增强因子的最大值为1.598,出现在雷诺数3 774、脉动频率0.55 Hz附近。  相似文献   

13.
换热器是一种把热量从一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种介质的装置。由于换热表面污垢的存在,换热器的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为了保持换热器的高效率,有必要定期对换热器的性能进行评估,在线监测的工艺参数能够帮助对换热器换热性能进行预测。本文利用温度和流量等参数计算表征换热器性能相关的指标,并基于共享权重长短时记忆网络(SWLSTM)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历史运行数据对其进行训练。通过与验证数据比较,验证了所建立模型预测的高精度和快速性;同时与传统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可见本模型在预测精度的优越性。通过换热性能参数的预测,能够合理规划停机清洗时间,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李鹏 《中国水运》2012,(8):54-55
以板式换热器为原型,建立了船舶上一般换热器的热力数学模型,着重介绍了换热器换热系数的确定方法。又以上海华杰公司生产的BR01型板式换热器为原型,简单介绍了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对换热器的热力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的方法。此热力数学模型可以便于以后船用换热器的计算及设备的选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板式换热器效率低和易结垢等问题,采用脉动流强化板式换热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脉动流场下板式换热器通道内流体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相关试验数据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船用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强化换热因子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状态,各脉动频率下的强化换热因子均大于1.000,其最大值为1.258,这表明脉动流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板式换热器的强化换热效果。同时,利用自主设计的试验台,将试验结果与模拟的努谢尔特数和压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最大偏差分别为12%和10.6%。研究结果可为脉动流强化换热的工程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船用滑动轴承冷却性能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5,(12):59-62
滑动轴承是船舶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开展滑动轴承工作性能研究对保证船舶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型滑动轴承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滑动轴承冷却盘管流动与换热数值模型以及轴瓦流体润滑数值模型。基于UDF技术将流体润滑模型所得到的轴承摩擦热作为边界条件施加在盘管换热器传热模型中,建立滑动轴承冷却盘管流体传热与滑动轴承轴瓦流体润滑耦合数值模型。基于该耦合模型,对标定转速工况下盘管式换热器换热性能进行分析,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滑动轴承流体换热与流体润滑耦合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该盘管式换热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铜由于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以及铜表面致密的氧化膜具有较好的防腐作用,铜及铜合金被列为空调制冷系统中换热管的首选材料.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服役环境中,铜及铜合金经常发生腐蚀失效.文章通过分析某型船用制冷机组中蒸发器所用紫铜换热管在一年仓储中发生腐蚀泄漏的原因,对紫铜换热管在特殊环境下的快速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换热器的使用与保养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船舶》2008,19(2):F0004-F0004
兰州兰石换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板式换热器制造和服务的企业,1965年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国的第一台板式换热器;1985年引进德国Schmidt公司BR系列板式换热器的全套软、硬件技术:1986年在中国率先将板式换热器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系统:1989年在中国首先;将254SM0、C-276等材料板式换热器用于硫酸冷却上:2003年率先取得了CCS、BV、LR等船级社认可证书:2005年首家取得了中国民用核承压设备制造和设计资格许可证: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修船》2019,(5):1-4
文章对极地船海水冷却系统的换热器强化换热进行研究,利用Fluent软件在湍流条件下从波纹深度、波纹宽度、螺纹间距3个方面对螺旋波纹管的综合强化因子(PEC)效能分析、摩擦系数、努塞尔数展开强化换热分析,并与水平直管的换热性能进行对比。最后利用MATLAB计算出最优结构参数,平均综合换热性能是水平直管的1. 63倍,研究结果为船舶领域的螺旋波纹强化管换热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海洋核动力平台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PRHRHX)池沸腾换热特性,设计搭建功率比1 ∶50的实验装置,研究PRHRHX运行过程中池沸腾传热特性,评价传统经验关系式在预测PRHRHX池沸腾换热系数时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PRHRHX局部池沸腾换热不均匀,PRHRHX下部沸腾强度明显弱于上部;随着热负荷升高,池沸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