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消防设备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消防设备智能化的定义和涵盖的领域,并分析了智能制造对消防设备智能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其次,从技术、市场、政策等角度提出了推动消防设备智能化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并讨论了优化消防设备智能化发展的管理策略。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智能化消防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对未来智能制造技术在消防设备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随着通信技术及电子技术发展,物联网技术在船舶制造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利用RF设备、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建立船舶制造各部门数据采集、传输及存储系统,制造过程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整个制造周期包含多个过程,如设计管理、生产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监控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制造平台对信息统一存储并共享。本文在研究了船舶制造流程基础上,针对船舶制造特征,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船舶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将对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本文从分析智能制造的内涵人手,研究探索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智能制造相融合的思路,尝试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智能制造的新内涵,并对其在我国船舶行业的应用进行分析,进一步讨论目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结合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永博 《船舶工程》2017,39(10):95-99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本文先浅谈了智能船厂,并结合国内首个智能船厂试点对智能船厂的初级发展建设等进行初步探索,主要对船舶智能制造机器人生产线应用进行梳理分析,如工艺流程及布置、生产模式改进、提质增效和人员减配等。  相似文献   

5.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是继等材制造和减材制造之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具有数字化智能制造特征的先进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凭借其逐点控制、快速自由成形等先进制造理念,在船舶制造领域逐步获得了推广应用。这种先进制造技术和传统制造方法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分类及应用,分析了增材制造技术在船舶辅助设计、船体建造、船舶配套设施制造、船舶专用装备制造、船舶再制造和实时维修、船舶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制备及构件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智能制造是舰船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必然之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为舰船智能制造发展带来了技术支撑,通过将无线传感网络应用到智能制造的设计、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可实现对制造环境的全面监控,自动评估制造效率,辅助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以提高舰船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本文基于互联网环境分析舰船智能制造架构,提出舰船智能制造中生产系统的具体应用,并以生产线能力评估为例分析舰船智能制造的评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舰船智能制造系统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双业融合背景下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介绍了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的概念以及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双业融合的协同关系,提出了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融合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展示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落后、传统教学的内容与智能企业需求不匹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无法满足双业融合下新技术的发展、师生比例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团队等7个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融合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增强校企合作,定期邀请企业优秀员工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训、革新核心课程设置、转换教育模式等5个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融合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8.
于洋  赵守君  魏雷  徐昇  汪文灏 《船舶工程》2021,43(6):前插8-前插14
立足于现代造船厂的历史使命,在领会《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基础上,对智能制造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思考.努力寻找智能制造与现代造船厂的契合点,吸收消化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并在船舶研制的全流程上付诸实践.目前,船厂智造模式变革阶段性地取得了显著成效,力争在智能造船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产品特色、符合现代造船模式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造船业特点和智能制造在国内外造船中的应用范例,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政策的大方向,描绘未来中国智能造船领域的轮廓,从管理、硬件、软件、颠覆性技术等角度预测智能造船的应用可行性,并对我国智能造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周海锋  杨文英 《船舶工程》2018,(11):I0003-I0005
2016年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