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针对传统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计算量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快速校正方法。通过对图像序列进行分析,得出非均匀性的表现形式可看作是在理想视频上叠加一个固定图案噪声这一结论。首先对前k帧图像求取均值,得到包含非均匀性而且背景灰度趋于一致的均值图像;然后提取非均匀性噪声矩阵,将原始非均匀性图像与噪声矩阵做差,便可实现非均匀性的快速校正。利用仿真图像序列与实拍视频对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对非均匀性进行校正,而且计算量较小,具有更快的校正速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计算量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快速校正方法。通过对图像序列进行分析,得出非均匀性的表现形式可看作是在理想视频上叠加一个固定图案噪声这一结论。首先对前 k 帧图像求取均值,得到包含非均匀性而且背景灰度趋于一致的均值图像;然后提取非均匀性噪声矩阵,将原始非均匀性图像与噪声矩阵做差,便可实现非均匀性的快速校正。利用仿真图像序列与实拍视频对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对非均匀性进行校正,而且计算量较小,具有更快的校正速度。  相似文献   

3.
雷达/红外复合制导系统雷达对红外引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雷达/红外复合制导系统,分析和推导了用雷达对红外成功引导概率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该成功引导概率随一些特征参数变化的规律,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引导概率的性质,从而对研究和设计雷达/红外复合制导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红外、雷达隐身在舰船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宏  石岚 《舰船电子工程》2004,24(5):111-114
红外、雷达隐身技术是舰船隐身技术的主要研究重点,对舰载红外、雷达隐身技术的原理及概念进行了简要论述。舰载红外源包括:内部红外源、外部红外源。提出了解决这些红外辐射所采用的各种抑制红外措施,达到红外隐身的目的。舰载雷达隐身包括:外形设计、天线设计、吸波材料设计,以及各国海军运用这些技术措施来进行雷达隐身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论文将三种典型的背景提取算法应用在雷达视频图像中,并且对各种算法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性能,找出现有的视频背景提取算法在雷达视频背景提取中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前人网格生成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按水深及其梯度自动生成正交数值网格的方法,克服了水流数值模拟中有限差分网格难以贴合复杂边界和适应地形变化的不足,建立了波浪与水流相互作用的近岸流数值模式.文中结合国内外有关的实验与分析资料,采用双步隐式法,对该模式进行了验证和计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均匀优化设计在磁干扰补偿算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体磁场对地磁测量的干扰,一直是造成导航设备罗差、影响地磁测量精度的技术难题.本文针对12常系数补偿算法建模过程中耗时费力等不足,将均匀设计思想引入到优化求解建模的过程中,研究了载体磁场随其姿态变化对地磁测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采用影响因子权值统计法设计载体姿态点,进而利用优化设计姿态点的磁测数据建立补偿模型,解决了复杂模型难以运用常规方法求取全局最优解的问题.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利用载体较少姿态下的试验数据建立较高精度的补偿模型,缩短了试验建模的周期,提高了磁测补偿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非色散红外(NDIR)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基于不同气体分子的红外光谱选择吸收特性、利用气体浓度与吸收强度关系(朗伯-比尔定律)鉴别气体组分并确定其浓度的气体传感装置。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气体分析技术,它与其它类别气体传感器如电化学式、催化燃烧式、半导体式等相比,具有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合气体多、性价比高、维护成本低、可在线分析等等一系列优点。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工业、工  相似文献   

9.
论文针对雷达间隙辅助红外的机动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跟踪算法。该算法由跟踪误差与精度指标的大小来选择雷达的开机时间,从而构成了一个闭环的跟踪系统,解决了在给定的跟踪精度指标下雷达的开机时间选择问题。其思想为:在内层通过引进高、低门限,根据跟踪精度与门限的大小,自适应地选择交互式扩展卡尔曼滤波(IMM-EKF)或交互式粒子滤波(IMM-PF);在外层将基于雷达量测的滤波结果和红外量测的滤波结果进行交互;从而实现了两层交互式自适应滤波。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计算复杂度和跟踪精度上达到了较好的平衡,实现了雷达间隙开机下对目标稳定的跟踪。  相似文献   

10.
引导进化模拟退火算法在船舶能优化设计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导进化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采用全局优化策略的人工神经网络的平行技术,综合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模拟进化的思想,并在解空间实施区域引导,本文用该算法进行船舶性能优化计算,速度快捷,其全局化策略,可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  相似文献   

11.
引导进化模拟退火算法在船舶性能优化设计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引导进化模拟退火等法是一种采用全局优化策略的人工神经网络的平行技术,综合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模拟进化的思想,并在解空间实施区域引导。本文用该算法进行船舶性能优化计算,速度快捷,其全局优化策略,可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  相似文献   

12.
从数据挖掘角度阐述半监督近邻船舶聚类在舰载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并给出算法实现过程。最后通过对7种信号的小波包能量熵特征统计来说明,本文所采用的半监督近邻传播聚类在聚类准确率和聚类数方面要优于AP聚类和半监督聚类。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离散卡尔曼滤波的系统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在观测噪声矢量是白噪声的情况下设计船用雷达运动目标跟踪滤波器,然后模拟实际海面跟踪目标来获得发送端数据进行滤波器的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观测噪声协方差矩阵和实际的噪声协方差矩阵相近时,卡尔曼滤波器具有滤波精准度高、收敛速度适中及稳定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雷达液位计在船舶液位测量过程中由于液位波动、外界干扰或者其它突发状况导致的测量结果出现偏差以及输出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峰值滤波、低通滤波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对雷达液位计测量值进行滤波处理.首先,对液位信号进行峰值滤波,去除误差较大的信号,然后通过设计低通滤波器滤除液位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信号以减小噪声对测量的影响,最后采用动力学原理对雷达液位计测量过程进行扩展卡尔曼建模,通过对来自低通滤波器滤波后的结果进行扩展卡尔曼滤波提高了输出的稳定性.对实际船舶上的水舱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雷达液位计的测量值经过低通滤波器和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后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在完成船舶初步设计后,需要进行性能校核,以确定设计的合理性。传统手工计算方法劳动量大,在引入计算机后,所采用的大都是线性或2次算法,它们以线性或2次函数为基础,由于船舶型线十分复杂,并天具有C^2没滑,故它们不能反映型线特征,由此产生的计算结果不秀令人满意,一般的3次算法灵活性、适应性不。而3次非均匀B样条具有C^2光滑,且具有局部性,保凸性,表现力好的特征。因此它能充分反映型线特征,本文在论述非  相似文献   

16.
航运业快速发展,水上交通密度和船舶速度不断提高,对船舶运营和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红外成像系统具有探测能力强、灵敏度高、隐蔽性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船舶航行安全、船舶避碰、船舶管理等领域。本文研究船舶红外图像分割算法,提出基于模糊增强的Canny算法的船舶红外图像边缘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lphi的非均匀B样条曲线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Deiphi应用非均匀B样条曲线表达船体型线,实现了型线的初步光顾,研究了在Delphi环境下的有关数据结构,光顺方法、性能计算、肋骨型线插值等技术,给出了实际算例,说明所述方法是可行的,也说明Delphi在船舶工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天然河道流量测验大部份都需要人到实地参与其中,自动化水平低,难以适应当前水文测验点多面广、任务繁重的新形势。特别是吉安地区中小河流,其洪水特性陡涨陡落、历时短,面对人员偏小又要进行流量巡测存在很大困难。为了适应新形式下国家和社会对水文的要求,江西省吉安市水文局开始探索引进一些适合在中小河流能应用的先进在线流量测验设备,经综合考虑决定引进非接触式雷达测流系统,选择在坳下坪㈡水文站和彭坊水文站两个水文站分别安装应用,通过收集资料与常规水文测验(流速仪法)的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判断该系统是否能达到中小河流测验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船舶型线的优化设计有助于减小船舶航行的阻力,改善船舶的结构应力,提高船舶的航行效率和质量。目前,船舶型线优化技术主要针对船体的水动力性能优化,存在优化范围大、耗时长且优化精度低等缺点,因此,研究一种良好的船舶线型优化技术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建立了船舶的兴波阻力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将非线性规划算法和遗传算法应用于船舶的型线优化中,并详细介绍了船舶型线多目标优化的过程。后期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非线性规划算法的船舶型线优化技术具有精度高、寻优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倪德山 《世界海运》2000,23(6):9-10
通过对日本濑户内海明石海峡的实践,进一步说明船舶雷达对航行的重要性,并阐述了雷达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