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水声通信技术得到重视。通过水声通信技术,可在水下环境中实现水下设备与岸上基站之间的通信,实时将水下设备的工作情况快速、直接、准确地传达给岸上基站,对于保障水下人员安全,勘探水下环境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水下数字语音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利用水下超声通信技术,设计水下语音通信系统,基于DSP芯片实现水下语音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处理,并搭建试验平台,对系统功能进行验证,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舰载通信设备维修模式的缺陷,适应现代通信设备维修保障发展需求,本文引入国外新一代装备系统维修技术,故障预测和状态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技术,对基于PHM的舰载通信设备维修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并对系统体系结构、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该系统能有效的减少使用与保障费用,提高通信系统安全性、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逐步解决传统通信设备维修方式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析表明,我国现有的应急通信系统均不能良好地满足抗灾救援的需求。为了解决此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飞艇搭载应急通信设备构成的飞艇应急通信系统,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设计,对系统中飞艇的飞行高度、通信频率的选择、天线设计要求、通信覆盖范围等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该系统不仅在满足抗灾救援过程中应急通信需求上具有多方面的突出优势,并且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应用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舰船科学技术》2013,(8):132-137
舰艇编队通信网络是实现战场前沿态势感知数据和指挥控制数据传输的主要通道,在舰艇编队组网试验中,存在真实兵力组网协调困难、实战通信设备长期暴露工作容易泄密等问题。本文论述通过构建网络仿真系统进行舰艇编队通信试验的方法,详细分析仿真系统的构建思想和各功能层的设计方法,对系统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基于组合的仿真模型构建、仿真模型动态驱动及通信信道建模等关键问题进行详细设计。最后通过一个典型的舰艇编队通信网络试验,对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充分的仿真验证。文中涉及的体系结构已成功地应用在某鉴定试验上,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船舶驾控设备类型多样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船舶驾控测试系统的嵌入式车钟系统,对系统硬件组态进行布局,并结合软件,通过改变拨码盘状态,实现硬件和通信两种作业模式。该系统完成人员安全训练和设备开发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分布式作战指挥模拟训练系统中存在通信模块可控性差、操作使用复杂等问题,为此设计和实现了新型的多功能语音通信仿真系统。提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对系统中的语音服务器、语音客户端和通话器进行了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涉及的四项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案。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所设计和实现的多功能语音通信仿真系统能够满足部队指挥训练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船舶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并且降低船舶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现代船舶的很多电子自动化设备能够获取船舶的相关状态信息,如位置、航速、船内温度等,但是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给船舶航行带来了很多不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船舶综合信息系统,使用以太网实现嵌入式系统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并使用触摸屏对各类信息进行显示。本文对系统硬件进行了相关设计,并对以太网通信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该模拟系统旨在解决舰潜水下通信训练中存在的两大难题:一是通信声纳开机的时机少、时间短,训练机会少;二是通信声纳日常训练中没有训练环境和通信对象,训练效果差。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和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将系统有机地分解成若干个模块,对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了说明,并对关键模块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船舶抗噪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的失败情况,设计一个基于嵌入式的船舶抗噪通信系统。在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了RF捷变收发器、嵌入式处理器、系统接口,在系统软件部分,主要对系统内的信号进行了去噪处理,实现了船舶抗噪通信。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基于嵌入式的船舶抗噪通信系统有效减少了船舶抗噪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的失败情况,并且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稳定性,满足船舶抗噪通信系统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0.
高骥超  吴旖  舒云 《船电技术》2010,30(9):16-19
船舶配电设备网络化和信息化是现代船舶设备发展的趋势。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PROFIBUS通信的船舶配电设备配电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船舶配电设备监控系统的原理、结构、监控系统与配电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监控系统与上级系统之间的通信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徐袭  石敏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9):98-100
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及无人水下航行器自身特点,对其实施实时高效控制需处理大量数据。文章采用CAN总线对UUV控制系统通信网络进行设计和分析,讨论了CAN总线网络数据帧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设计和传输参数设置,并使用CANoe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UUV控制系统CAN网络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验证了UUV控制系统CAN网络通信设计的正确性。该方法应用于UUV控制系统通信网络设计,将有效提高UUV系统控制性能和特征模拟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非线性船舶航向控制中船舶参数不确定性以及外界干扰随机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Backstepping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器非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为了消除静态误差,设计过程中引入了积分器,并借助Lyapunov函数证明了该控制策略使得闭环系统全局一致最终有界,选取恰当的设计参数可保证航向保持误差任意小.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非线性船舶航向控制中船舶参数不确定性以及外界干扰随机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Backstepping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器非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为了消除静态误差,设计过程中引入了积分器,并借助Lyapunov函数证明了该控制策略使得闭环系统全局一致最终有界,选取恰当的设计参数可保证航向保持误差任意小.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邮船上的生活污水系统出现故障时,既会给船舶防污带来很大影响,又会给乘员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以国内首艘自主设计的37000总吨邮船为例,介绍邮船生活污水系统的设计过程、工作原理和设备选型,阐述该系统如何满足安全返港要求和设计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双绕组发电机作为一种新型装艇电机,其性能对艇上电力系统的影响急待研究。本文以某舰艇用双绕组发电机组为原型,详细阐述了其模拟机组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模拟机组的相关动态模拟试验,验证了该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逆推方法的非线性船舶航迹跟踪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佳璐  王琳  姜传林 《船舶工程》2010,32(1):41-44,51
基于包括科氏向心矩阵和非线性阻尼项的、带恒值扰动的非线性船舶水面运动数学模型,采用带积分器的逆推(Backstepping)设计工具,设计船舶航迹跟踪控制律;并借助Lyapunov函数、应用相关引理证明了所设计的船舶航迹跟踪控制律使得最终的闭环航迹跟踪控制系统一致全局渐近稳定,达到航迹跟踪控制的目的.仿真研究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使船舶能够克服恒值扰动跟踪期望航迹,且控制量合理,从而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丁贤根  丁远彤 《船舶工程》2020,42(7):157-163
依据对区块链系统的分析和物联网IoT设备应用业务的需求探讨,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向基于IoT的数据链路层延伸,具体包括IoT设备接入可信验证、IoT设备数据传输可信验证和IoT设备可异构。结合一种基于船舶物联网系统的区块链导入应用实例,探讨了具体的IoT可信验证设计、IoT设备接入可信验证设计、ECDSA区块链加密算法设计、IoT设备硬件及软件设计和IoT设备可异构设计。该设计的原型,经过了某集装箱船舶的实船验证。  相似文献   

18.
李伟  陈冬  马锐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5):139-141
设计了一种红外图像采集系统,以TI公司DM643为核心器件,选用了MAX9526等新型视频处理芯片,完成了对图像的采集处理传输几部分主要功能。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实现各种图像处理算法,并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成与其他系统通信的功能,该系统可以作为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到各网络图像获取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段斌 《上海造船》2017,33(2):30-34
介绍电力推进液化天然气(LNG)船应用双燃料发动机之后,由于在机舱区通入燃气管路而采取相应的特殊设计和安全措施。机舱区的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需重新划分;双燃料发动机的排气系统、滑油系统和冷却水系统等主要管系均需作有针对性的特殊设计,同时需设计不同控制等级的应急切断模式;此外,还需全面考虑燃气探测系统和强制通风系统等安全装置的设置。在完成初步设计之后,需通过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故障诊断分析确保双燃料动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姿态检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勇  杨庆堂 《船电技术》2011,31(5):45-49
本文介绍了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姿态检测系统设计过程.通过对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平衡性分析,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MEMS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组成姿态检测系统.为了确定机器人运动姿态,设计了以硅微陀螺仪和加速计为传感器的姿态感知系统,并针对其传感器的误差模型,提出了利用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对电动车车体姿态进行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