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关于换流过程的讨论由图14~17可见,Q,ωt_2~*及I_Z~*三要素对换流过程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讨论于下。(1)Q值对换流的影响ωt_1~*与ωt_2~*——分别为换流第一脉冲(放电脉冲)与第二脉冲(充电脉冲)宽度。Q值越低,ωt_3~*大于ωt_1~*的程度越大。空载时ωt_1~*=ωt_3~*=1.0与Q无关,Q=∞时,ωt_1~*:ωs_3~*而与负载无关(图12)。U_(co)~#——一般U_(co)~*随Q增加而增加,但同时受ωt_2~*及I_Z~*的影响,当ωt_2~*=1-ωt_1~*,即主硅T_1、T_4定时触发时,U_(co)~*受Q及I_Z~*影响不大。如I_Z~*<0.45,Q>5时,U_(co)~*为  相似文献   

2.
在本刊1980№5《充放电电路分析》一文中,曾说明过公式(10)、(12),即E_1=R/(r_1 R)E_2和 E_1相似文献   

3.
更正声明     
本刊2014年11卷第四期(总第64期)正文第2页,右栏第18行,原文公式(1)是“S=1-D=1-(1-R)d=Rd”,现改为:“S=1-D=1-(1-R)d=1-d+Rd”。正文第2页,右栏第19行,原文是“从公式(1)可以看出,这类系统的安全性完全同系统的可靠性成正比”,现改为:“从公式(1)可以看出,当d确定时,这类系统的安全性与系统的可靠性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1981年本刊第一期刊登的《内燃机车蓄电池对地绝缘分析》一文认为:现行规定的机车蓄电池组对地绝缘换算公式 R_d=R_b(Vz V_ V_-)-1) 不符合实际情况。上式中的R_d为蓄电池组对地绝缘电阻,R_b为电压表内阻,Vz为端电压,V_ 、V_-为蓄电池组对地电压。我的看法与广通机务段同志不同,想在此与他们商榷。现借《内燃机车蓄电池对地绝缘  相似文献   

5.
针对本刊1992№2“我国电力机车状态修机务工艺探讨”一文所探讨的问题,就检修指标、台位能力、状态修后车库工厂组合形式的设想,作了具体分析,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尖轨是高速道岔结构中的核心部件,运营过程中尖轨需承担复杂荷载,且无扣件系统扣压,其可靠性备受关注,一旦发生断裂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尚不清晰。本文提出一种模拟尖轨断裂的试验方法,以用量最多的18号道岔的直尖轨为试验对象,获得尖轨不同位置断裂对道岔区几何状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尖轨在第一、二牵引点间断裂时尖轨始终与基本轨密贴,断缝处无明显错动,扳至反位时断缝前端尖轨(尖轨尖端一侧)仍与基本轨密贴,未形成轮缘槽,侧股无法正常开通;(2)尖轨在第二、三牵引点断裂时断缝处错动量为1.3 mm,扳至反位时断缝处轮缘槽宽度满足要求,侧股可正常开通;(3)尖轨在第三牵引点后端2 m位置断裂时断缝处错动量为1 mm,扳至反位时断缝后端尖轨(尖轨跟端一侧)无牵引力,轮缘槽宽度不足,侧股不能开通;(4)尖轨在第三牵引点后端6 m位置断裂时断缝处错动量为2.3 mm,扳至反位时侧股可正常开通;(5)尖轨断裂后内部应力释放、支承条件发生变化,断缝前后尖轨转换位移不协调,使得转换阻力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循,难以由转辙机阻力信息判断尖轨是否发生断裂及其位置;(6)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尖轨断裂理论分析及判断方法研究奠定基础,也可为道岔运营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改线目的改线前,当施行电阻制动时,若司机误将冷却风扇按钮4AN闭合,则造成“机控”电路由导线969双重供电。这样,当由电阻制动工况转换到牵引工况时,励磁接触器LC,励磁机励磁接触器LLC和主接触器1C~3C均不会释放。制动转换器HK由制动位转入牵引位,即带电切换主电路,致使该转换器严重烧损。我段机车为防止制动转换器带电转换进行了改线(见本刊77№2)。改线后遇到这种  相似文献   

8.
重读ZQ650-1牵引电机技术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对ZQ650-1技术条件的一点商榷意见ZQ650-1牵引电机技术条件中给出的速率特性测定及正、反转速差考核的技术要求是:“电机在额定电压U_N=1500V和电流不大于810A时,测得的转速与‘典型速率特性’上相同电流点的转速差在β=95%时不超过±3%,β=45%时不超过±6%”;“在额定电压U_N=1500V,额定电流I_N=500A和β=95%  相似文献   

9.
SS3机车电子柜在进行A、B组转换时,只要将调速手柄置“固”位,使机车在原有级位上切除故障电子插件组,投入新组运行,这无疑较原规定大大提高了机车运用的灵活性与可靠性,因此马角坝机务段陈希仁同志在《机车电传动》1990№1上所提的要求和建议是合理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10组典型特征周期的铁路减隔震桥梁为研究对象,采用支座位置处延性位移作为地震响应参数(EDP),研究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减隔震铁路桥梁地震响应参数与多种地震动强度指标IM的相关性。研究结论:(1)速度型IM指标最为适用于表征近断层减隔震桥梁非线性位移需求;(2)当结构初始特征周期与地震波高频能量集中区域频率及速度脉冲周期相近时,将导致EDP对IM值变化敏感,减隔震桥梁结构设计时应注意避开结构周期敏感区域;(3)本研究成果可为近断层铁路桥梁的减隔震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1站台限界加宽与线路平面的关系 设计地下铁道线路的曲线位置时,为避免站台边缘出现曲线,其直缓点或直圆点至有效站台端的距离应在一定距离之外.这个距离,当站台在曲线外侧时为l1+l′,l′为动车转向架中心销至车体端(拖车或控制车则不包括与动车车体长度相等处为分界断面以外的司机室车体长度部分)的距离,l1为车辆定距.  相似文献   

12.
本刊在总第二期上发表了铁三局报价合同科科长张德乐同志“铁路基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与招标承包制有关问题的探讨”文章,其中,谈到概预算综合工资等级的问题,我们读后,深有同感,也谈点看法。 铁路现行的设计概算编制办法(简称“1394”)中,计算基本工资的办法是采用按不同的工程类别综合确定工作物的工资等级。在此以前,也曾采用过按工作物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加工螺旋角时,可在几分钟内准确调整万能铣床的纵拖板,而不是增加度数。如图1所示,用划针延长机器的“0”线至横拖板的端部。在标记这条“0”线后,在平行于“0”线的一侧适当位置处划1条“8”线。当纵拖板处于水平位置时,用千分尺测出“A”距离并记下这个读数。  相似文献   

14.
湘钢炼钢分厂焙烧车间现有二座30m~3白云石窑和二座150m~3石灰窑,分别采用二台8—18—101№8和二台9—27一1№6高压离心风机送风。白云石窑8—18—101№8风机组噪声高达114dB,石灰窑9—27—1№6风机组噪声高达112dB。两窑生产时,噪声隆隆,严重危及工人的身体健康。81年,我们分析了风机组噪声源后,采取了如下消声措施:在8—18—101№8风  相似文献   

15.
引起SS1型电力机车牵引电机3°面处易爬电、放炮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3°面处云母环上包扎用的绝缘材料抗电弧能力不够、耐热性能不佳;二是在3°面处涂绝缘漆后,其表面粗糙,易积灰尘。我们参考了本刊1986年第一期上发表的“聚四氟乙烯板在厂修410牵引电动机上的应用”一文,参观学习了兄弟单位的改造经验,于1986年8月份,开始在我段ZQ650-1型牵引电动机电枢上进行聚四氟乙烯板加装改造,即牵引电机电枢3°面改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是重载铁路长大隧道内较为适宜的轨道结构形式。夺文以中南部通道隧道内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足尺模型静载试验,研究单个支承块在道床板板端竖向荷载(工况一)、板端横竖向荷载(工况二)、板中竖向荷载(工况三)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轨道结构裂缝发展趋势。研究结论:(1)以30 t轴重列车静荷载作为参考,工况一道床板和支承块混凝土分别在3. 3、3. 1倍静轮载时达到轴心抗拉强度,工况二道床板和支承块混凝土分别在3. 0、3. 1倍静轮载时达到轴心抗拉强度,工况三道床板和支承块混凝土分别在4.9、2. 9倍静轮载时达到轴心抗拉强度;(2)工况一道床板裂缝出现于支承块角点位置及支承块长侧边中线位置,并扩展至道床板短侧面,角点处裂缝延伸扩展呈"八"字型,工况三道床板未见明显开裂;(3)列车横向荷载导致支承块角点位置道床板混凝土受力增加;(4)本研究成果对于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的设计、施工及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放置万用表视图。(2)万用表一律采用直流电压档位测量。示波器的A、B通道均采用DC直流测试模式,每一竖格“Scale”为10V,Y轴起始位置为0。“Timebase”(时基设置区)内每一横格“Scale”为200ms/Div,X轴起始位置为0,采用缺省测试模式Y/T。“Trigger”触发信号设置选用“Auto”无触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既是运输工具 ,又是特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通常情况下液化气体铁路罐车的容积是在常压情况下检定的 ,但罐车在压力条件下使用时 ,压力可达 1 6~ 2 2MPa或更高。因此 ,就需要对常压下检定的罐车容积进行修正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计量检定结果的准确可靠。1 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常压下计量检定原理液化气体铁路罐车的总容积V ,主要是由直圆筒容积V1和两边端板部分所构成容积V2 所组成(如图 1)。其总容积V =V1 V2图 1V1=π4 abL其中a—圆筒内竖直径b—圆筒内横直径L—圆筒长度V2 =2 (V2 1 V2 2 V2 3)…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89年第1期刊登了铁一院施预科李宁同志的《对材料及设备差价在设计概算中处理方法的探讨》一文。文章对现行的差价处理方法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几点建议,颇有参考价值,笔者是同意的,但对文中提出的计算材料及设备未来差价D的简单近似公式有些异议。该文中提出的计算公式为: D=C·[(1 ρ)-1](1)式中;C——二至十章建筑工程费、安装工 程费及设备费用总额;  相似文献   

20.
《铁道劳动卫生通讯》1982年第1期发表了综述“五氯酚的慢性毒作用”(以下简称为《PCP文》)一文,对该文从所引用的某些国外文献中得出的个人观点及有关毒物蓄积作用的基本概念等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商榷意见供参考。一、关于五氯酚在人体排泄的观察从1942年Deichmann首先用家兔经口给予五氯酚钠(Na-PCP)水溶液观察到在24小时内从尿中可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