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三角港口集装箱运输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腹地经济密切相关,珠三角地区经济强劲发展势头带来港口生产指标的高位增长。文章利用生产函数增长模型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珠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定量计算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度及港口生产指标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提出了珠三角港口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丁永健  鄢雯 《集装箱化》2011,22(4):17-19
1研究背景及文献回顾随着世界经济与贸易的不断发展,港口成为支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国内与国外的交通纽带,也是国家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条件和投资环境。当前港口发展直接关系着腹地经济的兴衰。随着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集装箱港口作为集装箱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成为衡量港口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柳鹏 《中国港口》2005,(10):14-16
随着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外集装箱码头经营人纷纷看好中国市场,逐年增加在中国港口业的投资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集装箱港口的规模经济逐渐呈现出来,在竞争集装箱码头优质资产时,外国资本竞争加剧,掀起了新的一轮集装箱码头业投资热潮。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外宏观环境依然严峻背景下,珠三角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和升级步伐,区域港口货物吞吐量进入个位数低速增长区间.广州、深圳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低位运行,区域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在零附近徘徊.2014年,珠三角区域港口货物吞吐量仍将保持个位数低速增长,虎门、珠海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将领先区域其他港口.因此,有关部门应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加快港口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强与香港港的合作,优化管理,强化内贸运输,推动区域港口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港口吞吐量预测是港口规划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港口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文中根据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的历史数据,建立了时间序列的三次指数平滑模型预测模型,对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加以预测和分析,并提出了苏州港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一、2012年深圳港集装箱发展情况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珠三角地区港口同质竞争,深圳港克服困难,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94.13万TEU,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64%,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重箱吞吐量1508万TEU,增长1.66%,空箱吞吐量785.29万TEU,增长1.92%。近年深圳港集装箱发展详见表1、图1。  相似文献   

7.
正集装箱码头的先天竞争力、内部管理竞争力、外部协同竞争力都很重要。强化了上述3个方面的竞争力,集装箱码头将从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一、我国集装箱码头发展现状1.各港口吞吐量情况2015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10的港口分别为上海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香港港、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3 653.7万TEU,排名世界第1;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 411万TEU,排名世界第10。以上港口中,环渤海港口群港口2个,长三角港口群港口2个,珠三角港口群港口2个(不包括香港港)。  相似文献   

8.
<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导致全球集装箱运输量持续高速增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随之持续高速增长,全球各地集装箱港口均面临通过能力不足的压力,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份额小于我国大  相似文献   

9.
李奎  刘昱婷 《世界海运》2007,30(5):14-15,18
在分析珠三角地区集装箱量生成机制的基础上,对珠三角集装箱吞吐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GDP和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对于集装箱吞吐量存在显著影响。基于此对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表明珠三角集装箱运输发展具有强大潜力。最后提出珠三角发展班轮运输的可行性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分析港口运输需求发展趋势,将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进行结构拆解,建立吞吐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投资、消费、外贸额的关系方程。同时,将吞吐量拆分为主要货类,建立煤炭吞吐量与火电发电量、原油吞吐量与原油加工量、铁矿石吞吐量与生铁产量、集装箱吞吐量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等关系方程。组合应用回归分析、弹性系数等预测模型,预测2025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172亿、29亿、8.3亿、22亿t和3.2亿TEU。预测结论为全国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