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无绝缘轨道电路的电气绝缘节和机械绝缘节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述,对电气绝缘节和机械绝缘节等效电路串并联谐振的工作原理和并联阻抗做了定量的分析,找出二者并联谐振时的阻抗差异.通过对机械绝缘节处的设备重新设计,达到了提高机械绝缘节电气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闭塞系统室外原理设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有助于在工程实践中能更好的应用和改进,为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储备关联技术,并为信号数据采集探索方向。室外调谐单元区别于机械绝缘节,在相邻轨道之间的信号隔离采用电气隔离方式,它与机械绝缘节的运用原理完全不同,基于基础的电路原理进行详细的电路原理描述,充分分析电气绝缘是如何运用谐振电路来实现信号隔离和保真传输,将原理和实际的运行环境进行统一,详细分析,逐步推算,从基本的电路原理到深入的应用,将电气绝缘的原理成分展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列车经过第一类和第二类绝缘节的快速暂态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列车经过2种机械绝缘节的等效暂态模型,研究机械绝缘节快速暂态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并推导其计算公式。利用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搭建列车经过2种机械绝缘节的牵引回流等效电路,对快速暂态过电压产生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列车车轮带负载脱离机械绝缘节的瞬间,相当于在绝缘节两端钢轨处施加1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且均等于牵引电流瞬时值的冲击电流,产生的快速暂态过电压与该电流成正比;第一类绝缘节快速暂态过电压幅值等于牵引电流瞬时值与该类绝缘节冲击阻抗的乘积;第二类绝缘节由于与扼流变压器并联,其快速暂态过电压幅值远小于第一类绝缘节,在站场正线及出站方向等牵引电流较大的区段不应设置第一类绝缘节。  相似文献   

4.
结合ZPW-2000RⅡ型轨道电路调谐区的特点及接收器检查条件技术要求,对两端电气绝缘节、一端电气绝缘节另一端机械绝缘节、两端机械绝缘节、电气绝缘节中继分割点处等,不同类型轨道区段的调谐区接收器检查控制电路分别进行了处理,为ZPW-2000RⅡ型区间自动闭塞工程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调谐单元是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系统的关键室外设备。调谐单元与空芯线圈及29 m钢轨共同组成LC并联谐振电路,利用LC并联谐振电路的极阻抗特性,有效降低移频信号在主轨道的衰耗,实现主轨信号的保真传输。同时,调谐单元利用其自身LC串联谐振表现出的零阻抗特性实现相邻轨道电路信号间的电气隔离。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一种基波串联谐振式混合有源滤波器.首先介绍其拓扑结构及主要特点;接着讨论其采用检测电网电流型控制策略时的工作原理,基本思想是通过适当控制有源部分来等效增大电网支路的谐波阻抗;最后从抑制电网阻抗与无源滤波器之间的串联和并联谐振、改善无源滤波器的滤波效果以及提高整个系统的鲁棒性这3个方面详尽分析了该滤波器的稳态补偿特性.  相似文献   

7.
WG—21A无绝缘轨道电路是国产化了的UM71制式轨道电路。它采用的是电气谐振式绝缘节,需利用钢轨构成调谐回路。由于哈大线是既有线改造工程,所以试验时无法连接钢轨调试。为了保证顺利开通,必须采用合理的试验方法来检查室外配线是否正确及电气绝缘节设备是否良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数字无绝缘轨道电路S型电气绝缘节的工作原理,并对调谐单元进行频率特性和特性阻抗的分析。说明数字无绝缘轨道电路的调谐单元具有良好的选频特性,并分析改变调谐单元电气参数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降低混合电力滤波器的有源滤波器容量,采用了一种新的混合电力滤波器的拓扑结构。新拓扑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增加了和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并联的LC基波谐振支路,并将APF控制成受控谐波电流源。LC基波谐波支路使得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额定电压和电流大大降低。分析了新型单相谐振阻抗型混合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滤波特性。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新型单相谐振阻抗型混合电力滤波器的滤波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混合电力滤波器具有优良的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10.
S型电气绝缘节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绝缘轨道电路中S型电气绝缘节 ,本文运用电路理论中的支路电流法讨论了其数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算法的实现 ,给出了绝缘节分别在空载和有负载两种情况下的几种典型特性曲线 ,并进一步分析了绝缘节的输入阻抗、电压传输及电气隔离特性。其各种数字仿真结果与实物测试结果具有相近的变化趋势 ,仿真精度满足要求。结果表明 :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S型绝缘节的电气特性 ,为S型绝缘节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为解决铁路山区电源不稳定而专门设计的磁谐振交流稳压器的工作原理,该稳压器采用并联谐振电路、磁分路、波形补偿电路、滤波器增加了稳压范围,有效的消除了谐波.  相似文献   

12.
ZPW·XKJD机械绝缘节空心线圈是ZPW-2000A轨道电路系统的室外设备,根据设备结构参数,建立与电气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指导和帮助设备参数优化及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13.
合肥电务段管辖京九线15站(王楼-阜南站),于2005年10~11月新上ZPW-2000A移频自动闭塞及ZPW-2000A站内闭环电码化.在此次“三改四”工程中,所有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接收器均设置了检查相邻小轨道载频小频率选型条件,即本区段的接收器只接收运行内方相邻区段的小轨道信息.具体地说,就是如果内方轨道载频为1700-1(1701.4Hz),则本区段的轨道接收器只能接收规定的1700-1载频;如果本区段的轨道接收器没有接收到相邻小轨道1700-1载频,或只接收到1700-2(1698.7Hz)、2300-2(2298.7Hz)载频,则本区段接收器接收的后方区段小轨道执行条件就会停止输出,从而造成运行后方相邻区段轨道继电器落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防止由于后方电气绝缘节破损,如空心线圈损坏等原因导致电气谐振区谐振槽路的极阻抗、零阻抗发生变化,从而使本区段有可能混入前方轨道区段的1700-2载频或2300-2载频,造成信号升级显示或错误显示.  相似文献   

14.
电网电容器组谐波谐振和谐波放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着大量的并联电容器组 ,由于电容器的阻抗呈现容性 ,它与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容易产生相互影响 ,发生谐波的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和电容器对谐波电流的谐波放大 ,造成电容器和电气设备的损坏。因此 ,研究和分析谐波对电容器的危害 ,认识电容器对谐波电流的放大作用 ,合理地配置电容器和电抗器 ,以避免电网参数匹配不当发生谐振 ,控制其谐波电流放大。  相似文献   

15.
《铁道通信信号》2005,41(5):38-41
机械绝缘节由发送(或接收)调谐单元、带载频的空芯线圈、钢轨引接线及29m钢轨组成。它对本区段信号呈高阻抗(指接收端),使接收端获得足够高的载频信号动作室内设备,而对其他信号呈低阻抗(相当于短路),从而起到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切断点绝缘节处产生电弧放电的过程中,轮对经过绝缘节时形成的接触电阻对整个牵引回路具有很大的影响。接触电阻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的变化是形成电流突变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分析计算接触电阻的大小及变化,对研究切断点绝缘节处钢轨及绝缘节的烧损至关重要。提出将电接触理论运用到绝缘节处轮轨接触阻抗的计算过程中,建立绝缘节处接触电阻动态变化的轮轨动态接触数学模型,并通过相应案例分析来验证。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京哈线第一次发生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谐振以来,已有超过15条电气化铁路发生过谐振事故,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案例分析和统计,总结谐振规律及其危害.根据电路结构阐明车网电气耦合关系,分别介绍交流机车谐波源特性和牵引供电系统阻抗频率特性的建模方法,并提供一种简化谐振机理分析来解释主要谐振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切断点绝缘节处产生电弧放电原因的过程中,轮对经过绝缘节时形成的接触电阻对整个牵引回路具有很大的影响。接触电阻大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的变化是形成电流突变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分析计算接触电阻的大小及其变化对研究切断点绝缘节处钢轨及绝缘节的烧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国内外在研究绝缘节处产生电弧放电的过程中,多采用实际测量的方式。而我国高铁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加大了成本和工作量。提出将电接触理论运用到绝缘节处轮轨接触阻抗的计算过程中,建立相应的Mayr电弧模型,并通过相应案例分析来验证。分析显示:轮轨间的污染膜层对接触电阻大小的影响巨大,研究对绝缘节处电弧形成原因的理论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绝缘节定位在铁路专业检测车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现有铁路专业检测车中所采用的里程校正技术和列控车载设备中的绝缘节定位原理,结合对绝缘节信号响应的定性分析,提出可应用于检测车的绝缘节定位技术。与现有里程校正技术相比,绝缘节定位是一种低成本的、适用于复杂环境条件的里程校正技术,可与卫星定位技术共同组成专业检测车里程校正系统。  相似文献   

20.
针对推挽式直流变换器的应用,研究了在变压器二次侧采取串联LLC谐振和并联LCL谐振的两种软开关电路,详细分析了两个电路的工作阶段及其软开关的工作原理,比较了两者的工作特点。最后实际制作了两个软开关电路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个电路都能很好地实现功率管的软开关,证实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