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研究了锻造工艺对发动机连杆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并对连杆不同锻造工艺参数的C70S6材料连杆进行了裂解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锻造加热温度下,冷却速度越快,连杆的硬度、强度越高;冷却速度相同时,随锻造加热温度的增高,硬度、强度降低。综合考虑裂解加工质量与后续机械加工质量,认为该发动机连杆的锻造工艺采用1150~1250℃加热温度、弱风冷条件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用45V非调质钢制造发动机曲轴的试验研究。锻造加热温度、终锻温度和冷却速度是影响非调质钢性能的重要因素。锻后空冷析出强化的45V钢的疲劳强度与45钢基本相同。45V钢曲轴变形较小,可以取消锻后冷校直工序。45V钢曲轴的切削略优于45钢。45V钢的韧性和塑性低于45钢,应对45V钢曲轴低温使用性能进一步考核。  相似文献   

3.
热轧带状组织对热镀锌双相钢(DP600)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热轧制度、热模拟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带状组织对热镀锌双相钢(DP600)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热轧带状组织对双相钢断口形貌、金相组织和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带状组织使冷轧断口韧窝呈带状分布,冷轧双相钢组织中马氏体亦呈带状分布,钢的伸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彭文举  张瑶瑶 《中外公路》2019,39(5):215-221
为了研究微波与感应加热对沥青混合料自愈特性的影响,采用裂-愈循环前后三点弯曲试验强度之比对愈合率进行表征,通过试验与计算对两种加热方式下沥青混合料加热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微观观测并辅以其他试验方法对混合料加热前后理化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钢棉可以增强沥青混合料抗松散性能,但混合料设计时应考虑钢棉的掺入使混合料空隙增大的影响;沥青混合料自愈机理在于混合料内部空隙的重组;微波加热具有较感应加热更好的愈合效果,但微波加热易导致温度过高造成沥青损伤,建议微波加热时间不大于40 s,有条件时应优选感应加热技术。  相似文献   

5.
运用金相、透射、拉伸测量等测试手段分析了快冷温度和卷曲温度对C-Si-Mn-Cr系热轧双相钢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最佳冷却工艺为终轧后空冷到730℃,然后水冷至250℃卷取。该工艺下,可以得到抗拉强度为650 MPa,延伸率为24.6%,屈强比为0.8的铁素体+马氏体热轧双相钢。  相似文献   

6.
热轧酸洗铁素体贝氏体(FB)高强钢相比普通热轧低合金高强钢具有优异的成形性、伸长率、扩孔率及疲劳性能,其广泛应用于神龙公司各车型底盘及车身零件中,如发动机前托架总成、三角臂、后桥横梁总成、悬架支架等。神龙公司常用的此类钢板材料按抗拉强度分为两种牌号,即FB45和FB60,存在热轧酸洗裸板和热轧热镀锌板两种表面状态。  相似文献   

7.
用微量合金元素沉淀强化的非调质钢,在锻造空冷的条件下即可得到与调质钢等同的性能。本文介绍了40MnV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锻造条件对40MnV钢性能的影响,以及40MnV钢连杆的试制、拉压疲劳试验等。  相似文献   

8.
为给沥青路面电磁感应自修复技术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掺加钢丝绒制备了可用于感应加热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小梁,研究其裂缝感应热自愈合性能。对不同类型、不同掺量钢丝绒的混合料试件进行了电磁感应加热试验,研究了感应加热试件的升温速率,并进一步开展了裂缝自愈合能力试验以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对混合料进行了综合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电磁感应加热是对混合料中的沥青加热而非集料加热,热量由沥青胶结料转移到集料中,加热迅速,能耗低;加热温度不能高于100℃,否则混合料会膨胀松散;钢丝绒越长,掺量越高,密实型钢丝绒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电磁感应平均加热速率越高;2~#钢丝绒(6.5mm)掺量为4%的试件在顶面加热至90℃时表现出最佳的愈合率(96.7%),顶面加热至75℃时同样具有理想的愈合率(95.4%),且此温度下能够节约能耗和避免试件松散;2~#钢丝绒(3.5mm)掺量为2%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具有最优良的路用性能;结合混合料路用性能和感应热自愈合能力分析,2~#钢丝绒(3.5mm)掺量为4%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在顶面电磁感应加热到75℃时具有94.6%的理想自愈合率和良好的路用性能,且能耗经济。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5,(11)
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沥青混合料自愈合修复技术展开了全面地分析,介绍了沥青自愈的机理、沥青自愈合行为特征,综述了引入间歇期与环境温度的前提下沥青材料随时间自然愈合的相关研究。介绍了以升高温度来促进沥青自愈的感应加热技术、以再生剂辅助沥青自愈的微胶囊技术。添加微胶囊的沥青混凝土在产生裂缝时释放出胶囊内的再生剂,自愈效率快,但其成本高昂、技术要求高且只具备一次愈合功效。感应加热技术向沥青混凝土内添加导电纤维(如钢丝绒)并直接对沥青加热,愈合迅速且能够多次修复,相对于微胶囊技术具有较低的技术要求,具有更好的实用前景和价值,但仍需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温度变化速率以及感应加热时机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Nb处理和Nb+Ti处理的超低碳高强BH钢板的性能进行的研究表明,各元素含量基本相同时,采用Nb处理和Nb+Ti处理BH钢板的性能不同,Nb处理钢的r值大且烘烤硬化性较好;Nb+Ti处理钢中加入的Ti量刚好能固定钢中全部N原子时,Ti对深冲性和烘烤硬化性的不良影响被消除。  相似文献   

11.
<正> 1 引言 汽车发动机连杆在使用中承受着周期性的拉应力、压应力、弯曲应力等交变负荷和小能量多冲力的作用。其主要的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且常发生在连杆的3个高应力区:杆部厚度较薄强度较低的应力区和大小头与杆部的过渡区。为此,连杆必须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高的强度韧性、刚性和抗疲劳性能。用45钢制造,采用传统调质热处理工艺加工而成的连杆虽能满足技术条件,但早中期疲劳断裂时有发生。试验表明,选用35CrMo钢代替45钢制造连杆,采用高温形变锻造余热调质处理后,强度高、韧性好、抗疲劳、抗  相似文献   

12.
研究认为,在钢中添加微量的V、Nb、Ti合金元素,与钢中的C、N结合后通过沉淀强化与细晶强化作用能够提高材料强度和韧性,基于热力学计算软件实现非调质钢46MnVS6的V、Nb、Ti复合微合金化设计,同时在轧制加热过程中对大颗粒液析相进行溶解,实现了材料的高强度设计。此外,通过精炼渣系模拟计算开发了中低碱度的非调质钢专用渣系,保证精炼过程中S元素的精确控制。结果表明:非调质钢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及硫化物形貌得到优化,改善了材料的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S750L、S610L和510L大梁钢板为例,对热轧汽车大梁钢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开裂问题,从用户加工质量、大梁钢质量和特殊需求等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对上述板材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碳化物等在晶界上的析出、长度为几微米的含铌块状物和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压入均会直接影响热轧汽车大梁钢的成型性能,并最终导致其在成型过程中开裂。  相似文献   

14.
根据钢的过冷奥氏体曲线(CCT图)与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设计了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20Mn2SiVB;分析了该钢种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20Mn2SiVB钢经锻后空冷可得到以贝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并且具有强韧性配合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代替调质钢制造载货车前梁;钢组织中少量富碳残余奥氏体的存在能够阻止裂纹扩展,提高钢的韧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常规的制作方法是U肋和桥面板之间采用80%的部分熔透坡口焊,这种制作方法很难避免U肋薄板过熔的现象;同时,在桥面板制作过程中往往采用焊后加热矫正(有时焊前反变形)的办法来满足桥面板的平面要求.为了研究焊缝过熔现象和焊接变形控制措施对U肋与桥面板间焊缝接头的抗疲劳性能的影响,对6件2跨正交异性桥面板进...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钢板弹簧是汽车上比较重要总成之一。一般在动载荷条件下工作,要求有较高的弯曲疲劳强度和良好的工艺性能,因此要求钢板弹簧材料具备高的抗拉强度、弹性(特别是回弹能力)、韧性;同时又要有一定的淬透性、低的脱碳敏感性、低的石墨化倾向;在热状态下容易弯曲成型和合适的热轧硬度便于剪切与冲孔。目前国内外汽车钢板弹簧大多采用硅—锰钢,如我国60Si2Mn、美国SAE9260、日本SUP7、苏联60C_2等。由于60Si2Mn 钢含有较高的硅(一般在1.5~2.0%),脱碳倾向比较大(特别是用煤加热和没有控制性周围气体时影响更为严重),成为钢板弹簧的主要质量问题,对钢板弹簧的疲劳寿命影响较大,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为了简化钢板弹簧制造工艺,钢板弹簧设计趋势为增加厚、宽、长,减少片数,而60Si2Mn 钢淬透性  相似文献   

17.
感应加热技术是国内比较先进的技术,它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效率高、加热均匀、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在坯料锻压前的加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感应加热的核心是感应电源装置,感应电源指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化为中频10.3-10KHz的电源装置。国内当前适用的感应加热设备中的电源装置,电源主开关元件以晶闸管为主。此次改造选用目前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KGPS系列中频电源。改造后采用KGPS系列全数字控制恒功率输出中频电源,提高了系统的控温精度和可靠性,实现了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8.
利用盐浴热处理模拟了Nb-Ti微合金化TRIP钢在等温淬火和淬火配分工艺条件下的退火过程,采用拉伸试验机和电子探针对退火后的试验钢进行了力学和组织检测,结果表明,在等温淬火工艺下,试验钢可获得较高的延伸率,但强度偏低,790℃的退火温度所得到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强塑积达到32.94 GPa·%;在淬火配分工艺条件下,随...  相似文献   

19.
上海汽车齿轮厂和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共同协作,经过七年多的试验,使模锻齿坯——热轧齿形——蜗杆砂轮磨齿工艺获得成功,并且已经小批投入生产,一、热轧齿轮工艺(一)原理及其特点热轧齿轮是将工件锻坯用中频感应加热到1050℃,与带齿的轧轮对辗,并在对辗过程中加压并逐渐进给,将工件锻坯挤出齿形。采用热轧法加工的齿轮,由于齿形部分的金属流线未被切断,因此,其强度比用切削法加工的齿轮为高。另外,材料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中由于加热所引起的碳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该研究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3种不同类型的聚苯乙烯(PS)废料作为沥青的掺配改性剂: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也称为结晶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和塑料衣架聚苯乙烯(HPS)。设计AC-16S沥青混合料(命名为REF)作为参照,以不同比例聚苯乙烯替代沥青得到的混合料与其进行对比,通过试验得出了加入聚苯乙烯对沥青混合料性质的影响规律:空隙率增加并且塑性变形显著降低,而其他性能仍在常规数量级。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LCA),并与常规沥青混合料的环境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聚苯乙烯代替部分沥青会减少沥青混合料对环境的影响,且使道路预期寿命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