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贺章安 《上海公路》2001,(2):29-31,38
本文简要介绍了先张法拉压双作用预压力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了该项新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当中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同时通过与普通梁在技术经济方面的对比分析了该项新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对今后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普通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技术不同之处,讨论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应力应力损失计算方法、预应力增量计算方法和预应力筋防护技术.指出预应力损失计算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翼板的非自由变形,其中钢梁对混凝土翼板的约束作用最为明显.回顾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方法,并认为基于能量的计算方法更适合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后还介绍了国外预应力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3.
4.
简述了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提出了预压调质钢预压控制应力的取值原则,建立了基于预应力筋两阶段工作原理的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了受拉预应力筋用量Ap、预压调度钢用量At、受拉非预应力纵筋用量As及受压非预应力纵筋用量A′s的匹配关系。最后,明确了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4根双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的试验,验证了预压钢筋的有效性。在梁端锚固用梁间开洞锚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立足于国产材料和设备的新型固体系,大大减少了传力锚固的反拱值。对传力锚固前后洞口局部的混凝土应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提出了预拉钢筋对减小预压过程中较大的局部拉应力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钢绞线预应力设计与施工中的某些容易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双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压钢筋锚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预应力混凝土梁是设有预压粗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其技术关键是预压钢筋的锚固系统。所研究的锚固系统是由高强螺母、钢锚板和锚固钢筋组成。2根长度为5.5m的梁试验和有限元法分析证明这种锚固系统是可靠的。文中还介绍了双预应力混凝土梁变形的特点和有关预应力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谈体外预应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体外预应力结构的概念、发展概况 ;介绍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研究现状等 ,并对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9.
结合桃木岭高架桥,介绍预应力钢桁架和预应力筋拉杆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志伟  刘红卫等 《公路》2002,(11):42-46
通过对40m双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设计施工及试验,指出了这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受力特点,提出了一种保证双预应力顶压工艺安全有效的新方法,给出了该试验梁钢绞线和粗钢筋与管道的摩阻系数等。  相似文献   

11.
40m双预应力混凝土桥的设计施工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伟  刘红卫  张平杰 《公路》2002,(11):42-46
通过对 40 m双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设计施工及试验 ,指出了这种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受力特点 ,提出了一种保证双预应力顶压工艺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给出了该试验梁钢绞线和粗钢筋与管道的摩阻系数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作者根据多年从事预应力工程的施工经验,在文中针对桥梁工程后张预应力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程序、顺序等从正确选用油表读数、计算伸长量、张拉施工操作、压浆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申桥梁工程后张预应力设计基本思想和预应力施工技术要点,提示容量出现的问题、部位以及出现问题后所选用的正确处理方法,同时还分析了预应力施工操作的重点环节,纠正一些施工技术人员对于预应力施工的某些错误观念,使他们能正确理解设计意图,以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简要叙述了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工作原理,并导出了简支状态下后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由于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目前特大连续刚构桥梁应用预应力张拉压浆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应用预应力张拉压浆施工技术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策略。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缓粘结预应力筋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混凝土发展至今其施工方法可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后张法预应力筋工艺又可分为先成孔后灌浆的常规预应力筋的施工工艺(以下简称有粘结筋)及无粘结筋施工工艺.这两种工艺既有其优点,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后张法所需的铁皮波形管直径较大,而箱形梁、T形梁或空心板梁的底板和腹板的截面一般都较薄,这使得预应力筋的布置密度很大,若在大跨径上采用则梁高需相应增高很多.另外,浇制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桥时,常采用三向预应力,其横向及竖向预应力筋用量都较大,但由于箱形梁的顶板、腹板都较薄,钢筋布置纵横交错,密度相当高.  相似文献   

18.
虎跳门特大桥位于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主桥为4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着重介绍其上部、下部结构的设计特点,包括箱梁构造特点、内力分析、预应力体系及钢束布设、箱梁施工工序等.  相似文献   

19.
先压法拉压双作用预应力是混凝土结构的一个突破,它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压杆-拉筋系统的后屈曲平衡理论;同时采用的先压法大柔度预应力筋,解决了几十年来先压法无法实际运用的难题,并在世界上首次将高跨比为1/30的先压法双作用预应力支梁应用于工程实体中。  相似文献   

20.
邬妙年 《上海公路》1999,(11):106-111
本介绍上海4号线北段原水引水管渠护渠桥拉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设计与施工的情况。运用先压法预拉应力新技术,该桥高跨比达到1/30,比通常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高减少1/3,是目前国内高跨比最小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